每逢农历正月十七日,昆头山村的广场上,一排排有序的老式方桌上,摆满了古董奇珍,村民们纷纷把珍藏的古董书画、雅瓷木雕、幽兰盆塑,以及精心栽培的花木《丹凤朝阳》、《观音送子》、盆花金桔;有糖塔糖狮、巨鲤大鸡,各色各样精制的糕点、粿品、各式美味;还有鞭炮塔、烟花塔、琉璃灯饰、冲天巨香巨烛等等,这就是由来已久的“摆社”。
    据传于明朝末期,福建省陈氏先祖,迁居来后,于该城择点建居,后各有陈、蔡、林、黄等二十三个姓氏居民迁来。先祖们就其地势地形,命名为“昆头山”。全村分东社、南社、西社、陈处地社、杨社、方社和蔡社7社,为促进各社的居民团结,定下每年农历正月十七日在全寨中心点宽敞处“摆社”。
    “摆社”之初,由各家各户拿出珍藏的精晶古玩,纯属观赏珍贵雅品。后来,贫穷人家拿不出奇珍异宝参摆,只得把自家的土特产,农副产品通过精心选作,如特大的蕉柑,多产的金桔,巨大的鲤鱼、大鸡等等。特别是妇女们,展示精心巧手,制作可口美观的糕点粿点。
    昆头山正月十七日的“摆社”,群众性,全面性,并为了照顾出嫁女,在旧礼的约束下,很难有机会回娘家探亲,姐妹团聚,因而把是日也定为“走仔会”,凡出嫁的女子是日回娘家团聚,会会同寅姐妹。后来,邻近乡村,见昆头山的“摆社”效果良好,年年事顺人和,六畜兴旺,生意兴隆,也学其“摆社”活动。

你是本文的第3123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民俗大观》
作 者: 陈鹏飞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