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主要的竹木市场是潮州市意溪镇的坝街,该地历来经济发达,人文兴盛。意溪作为粤东最著名的竹木市场,确实有其天然的地理优势。这里与府城隔江相望,是韩江中下游的交汇处,河面宽阔,水源充沛,有利放排。外地商人语言不通,对河道又不熟悉,必须雇用当地放排工人。从而带动了放排、木材加工等相关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兴旺,形成了产业链。
    意溪的竹木市场,在清代已很繁荣,民国时期达鼎盛。从客区收购的竹木材,放运到意溪后转销3省18县,最远的运至台湾省。年均收入达500万大洋,年均放杉木1500万条。贸易和放运是意溪镇人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沿韩江数里,形成杉木一条街,高高吊脚楼望不到头,全是做竹木生意的竹行、杉行、锯木行、家具制作店和长生(棺材铺)店,内街也是同样热闹,饮食业、旅店业和其它服务行业同样铺户林立。身体健壮水性极好的放排工人和操着各种方言口音的竹木商人成了这里的主角。
    意溪竹木市场在做买卖时也甚为有趣。买主和卖主商议价格不管如何激烈都不开口说话。双方或躺在炕床,或蹲在墙角,用一顶竹笠挡住别人视线,或找处僻静小酒馆小酌。然后,各自施展“袖里乾坤”,互相摸摸捏捏对方手指头,几个来回,一宗几百大洋的买卖做成了。身边的人还蒙在鼓里,喝酒的继续碰杯喝酒,躺在炕床上抽大烟的继续吞云吐雾。这种用手语交易的方式,在意溪竹杉行中最为普遍。
    另一有趣现象就是偌大的竹木行,每天进进出出的木材、竹材和竹制品成千上万计,交易额也以上万大洋计,却几乎听不到算盘声。原来,做竹木生意的学古人结绳记事的古俗,每位来买或来卖的商人,衫兜里都放着一串铜钱,买卖做成了,货物要启运了,双方要结帐了,就各人从衫兜里摸出那串铜钱,这铜钱大小不等,大铜钱代表多少,小铜钱又代表多少,都有共同的“算术语言”,完全可以当算盘来使用。在结算时双方不言语,对坐于桌两端,甚至蹲于地上,手里各捏着一串铜钱,将铜钱你推来我抹去,然后各取出“寸堵”(一种既好折叠成簿,又能连成一体的小笔记本)写下几个简单数字。只是抽几口旱烟功夫,一宗大买卖就很快结算清楚,双方画押。事后,卖方可凭此据去向买方“财副”拿现金。经营竹木的商人不用算盘用铜钱对帐的例俗,好多人认为是是买卖人都路途遥远,为了图方便,所以身上不带算盘,实际上是买卖双方都想保密,价格不想让第三者知道。意溪竹木市场的经营管理者明白其中奥秘,故只提供场地服务,是否需要其它中介服务,可以自便。
    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和韩江水位下降,经营竹木的有的采用汽车运输,意溪竹木市场的生意开始受到冲击,最近,政府对保护森林资源采取许多措施,意溪的竹木行市场已风光不再。

你是本文的第437位读者
来 源: 《潮汕老百业》
作 者: 卢继定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