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锁匙”乃汕头话,普通话叫配制钥匙。如今在汕头市区的街头开锁店或小五金店的,不少都有打锁匙的业务。店主有一台称之为电子配制钥匙的机器,机器上有两个机座,一个用来夹紧母匙(即钥匙原型),一个则夹着要配制的匙片,机座配制匙片这端还安着一个用于磨割的钻头,以将匙片的一端“吃”成与母匙相应的齿形,或在匙片上“雕”出与母匙相应的小窟窿。店主只要把顾客拿来的钥匙模型夹上机器,再从挂满墙壁的备选匙片中挑上合适的夹在机器的机座上,校正夹端,接通电源,机器机座上的钻头便“兹兹”地运行,几十秒时间便可复制出钥匙来。 用电子机器打锁匙的活儿实在是便捷,几乎是立等可取。可是在20多年前,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社会上还不曾有这便捷的打锁匙活的。那时候要打造一把钥匙,可麻烦得多,全凭人工打造。记得我小时候,见有修理家杂物的师傅挑着担子沿街叫喊,师傅的担子里就有一个木制机座,上面安着一个虎头钳,这工具作用挺大,可以用来修铁锅、铁桶等家杂,也可以用来打锁匙。我对师傅别的活兴趣不大,唯独对打锁匙颇着迷,每当有过街师傅为人家打锁匙,我发现后就会驻足观看,看的时间长了,也就知道一点打锁匙的诀窍了。 首先,将要配制的钥匙选择厚度基本一样的铜皮或铁皮(铜、铁价格不同,根据顾客要求选取)划样,然后,用剪刀剪裁大于原钥匙的模样。若铁皮较厚还要借助铁锤击打锉刀以取样。钥匙片裁出来后,便与原钥匙一起夹在虎头钳上,根据原型的模样——尤其是钥匙一端的齿状,用锉子锉,尽量使匙片与原型的齿样一致。锉好若干个齿沟后,取下匙片,调整方向,仍固紧在虎头钳上,用钳子夹弯它,并轻轻用锤子向前击打,使匙片向前“鞠躬”,成70多度角。这锤击匙片的活,最见操作者功夫,铁片忌弯折,所以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若用力大了,容易将匙片折断,匙片一折断或者生裂痕,就得重新打造。锤击匙片致弯70多度角,目的是为了照样锉钥匙的竖沟。匙片的竖沟锉好了,再取出匙片,放在平面上用铁锤轻轻敲平,最后,再用锉子将匙片上多余的“裾裾角角”锉一锉,刮一刮,如果与原钥匙基本一致,这打锁匙的活就告完成。 1982年,我在汕头某厂工作,所在的车间就有一台虎头钳。出于“实践出真知”的愿望和兴趣之所在,我在一位叫保全的师傅指导下,自己动手,利用业余时间打造锁匙。因为有小时候多年的观察,加上保全师傅的点拨,我花了一个多小时就打出开我家门的第一支钥匙。拿回家一试,还真的能打开。我第一次干这“接地气”的活就旗开得胜,好不高兴。后来,有的工友知道我会打钥匙,让我给他们打。我呢,也乐此不疲,打出几支锁匙。其中,有的可以用,有的开不了,可见我的活还学不到家。 几年后,社会上有了专业配制钥匙的小店,有了电子配匙机器,那挑担沿街打锁匙的师傅就再也揽不上生意了。因为,无论是工效还是配匙的精准度,电子配匙比人工打造先进得多。以前打造一支锁匙的时间要二十几分钟,工价是几角钱,打出来的钥匙有几分土。后来打一支简单的锁匙时间几十秒,工价一般是一元,打出来的钥匙漂亮、手感好。而今的钥匙,相比以前大有改进,工艺复杂,样品不断创新。配制这类锁匙工价得七八元,甚至十来元。因为现在的锁匙已与时俱进,有“身部”呈拱形的,有“脚跟”尖头的、三角形的、丁字型的,也有前后“身部”藏沟坎或长着不规则的窟窿的。总之,现在的好些锁匙,一般手工是很难打出来的。 回想当年看打锁匙学打锁匙,再看看如今进步了的配匙工艺,还真有些意思呢!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