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兄弟彩绘作品

色彩斑斓融汇民俗文化3.jpg

冯骥才参观陈氏兄弟彩绘作品

中国的彩绘,可追溯到春秋时代,至隋唐期间开始大范围运用,到了清朝进入鼎盛时期。潮阳陈氏彩绘技艺承传了中国古代的彩绘技艺,但又有所创新发展,特别是能根据潮阳靠近大海的特点,注意到如何抗海风潮雾的侵蚀,从而使作品既坚固又耐褪化。

陈氏彩绘技艺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清朝末期,陈氏先人陈松友(原名宝树)等,就参与广州市陈家祠(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彩绘壁画等制作,其高超技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收录进德国的《世界建筑艺术》和英国的《中国古代艺术建筑》两本巨著中。此外,其漆雕作品还曾多次上京展出。

至陈银波这一代,虽然受时局影响,但仍对彩绘技艺不放弃,始终坚持匠心,不时为潮汕民居彩绘做辛勤劳作,其事迹被编入饶宗颐题写书名的《潮汕民建》。去年辞世时,有艺友撰嵌名挽联赞曰:“银鹤升天,天庭漆画于今亮;波光映海,海宇艺魂从此香。”

新生代陈素德、陈素林、陈素雄、陈素猛等兄弟,在前人基础上发扬光大,其彩绘技艺遍布潮汕大地,先后参与制作的有笛套音乐传承基地耀明书院、潮汕民俗馆永安里、省级文保单位四序堂、市级文保单位赵嗣助纪念馆及孔安堂等上百处。《天南》杂志出版的《潮汕民间绝活专刊》,曾介绍过陈氏兄弟的从艺事迹。去年10月底,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莅汕调研时,参观点赞了陈氏兄弟的彩绘作品。

陈氏后人陈素猛介绍,陈氏传统彩绘主要有三种:一是整体贴金箔的满金,二是大部分贴金且留局部彩色的金彩,三是整体以颜色为主的彩粉。彩绘对象主要是楹桷、柱头、窗棂、门扇、斗拱、墙壁、天花、瓜筒、椽子、栏杆等建筑木构件。彩绘内容主要是山水风光、花鸟鱼虫或戏出人物。

陈氏彩绘色彩斑斓,在潮汕彩绘中更显精细,更接近宫廷色彩,它承袭了民间工笔画的传统,同时受到潮汕地方文化的影响,技法经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自成风格,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有很高的美观性。色彩斑斓、金碧辉煌本来是用来形容皇宫的词汇,但陈氏彩绘在潮汕传统建筑运用中,能够让人感受到彩绘艺术对“精致、细腻”的铺陈造设。其建筑上彩绘艺术范围颇广,门楼照壁、门扇窗户、墙头屋脊、梁柱构架,通观室内室外,视野之内必有让眼睛聚焦的彩绘艺术点,有时这些彩绘块面上下贯穿、左右连接、前后掩映,让人赞叹不已。

二是有很好的防水性。陈氏彩绘中的漆器工艺品种,有较高的制作水平。其工艺采用中国大漆与入漆色调制成各种色彩,按画面及工艺要求绘制在髹好的漆面上,装饰在扇门等建筑木质构件上,具有很好的防水性,既可反映不同时代的画面,还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是有很强的技艺性。陈氏彩绘秉承世代相传,再经后人发扬光大,从配料、调色到上彩,自有一套独特的运作方法,作品既渲染细腻,纹样精致,图案优美,色彩雅致,气韵生动,亮丽光鲜,栩栩如生,又具有抗风、抗晒、抗咸潮的作用,因而保存期比较久,有些上百年的作品,至今看起来还色彩明丽。特别是陈氏彩绘的门神,技艺高超,有口皆碑,在潮汕堪称一绝。

由于自清代以来,陈氏家族彩绘作品在潮汕甚至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地传播,因此有专家指出,陈氏彩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首先,为研究地方人文提供佐证。潮汕地区对古民居、祠堂宗庙的建设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许多传统建筑从外到内,注重富丽精美的装饰,集嵌瓷、木雕、石雕、灰塑、彩绘等于一体,其中彩绘让建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透过陈氏彩绘,可以研究一个地方人文及经济情况。

其次,为研究民风民俗提供参考。陈氏彩绘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既有山水花卉、飞禽走兽,也有帝王将相、书生仕女、戏剧人物、历史人物等。这些题材和内容,是十分考究的,如龙畔要画文戏出,虎畔要画武戏出,都是要中规中矩的。因此,透过陈氏彩绘,可以研究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

再次,为研究民间艺术提供依据。陈氏彩绘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其颜料大多是自然矿物材料,包括朱砂、石青、石绿,将普通的木料、灰塑、石材绘制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装饰在屋宇之内,虽然日晒雨淋,却永不褪色。彩绘的内容具有浓郁潮汕艺术特色、与潮汕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寄托了老百姓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侧面反映出潮汕地区社会生活的风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依据。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