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美食传统是与潮汕文化的传统紧密相关的,是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发展的。潮汕文化发轫于先秦,形成于唐宋,完成于清末及近代,完善于现代。美食文化自然也就与此同步。
    早期的潮汕文化是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的。
    最早的一条是本地的海民。他们的信仰以海神为标志(妈祖之前已有一系列的海神)。他们靠海洋生活,以海洋动物为主要食物。这就奠定了潮汕美食以海鲜为特色的基础,我们在潮汕沿海许多地方发掘的古代文化遗物,其实就是古人留下的生活垃圾,主要是海洋贝壳,距今已有万年以上,所以我们称之为“贝丘文化”。在海滨未与内地产生商品交换以前,海洋生物一直是海滨居民的主要食物。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五方人民》说:“东南之人食水产,……食水产者,龟、蚌、螺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
    清康熙、雍正朝在潮汕为官的蓝鼎元,在其《鹿洲初集》第十四卷中说:“潮处南服,海错繁多,虽更仆未可悉数也。”“海滨之妇,或捕鱼虾、拾蛤蛎以资生计。”正其谓也。潮人以海产品为食物对象,自古至今,一以贯之。所改变者,惟烹调方式也。
    在饮食方式上,潮汕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时代的粗犷风格,比如在惠来、南澳海滨,晚上有许多竹筏在近海捕捞海鲜,网到后马上送到岸上,在沸腾的水锅里一滚就吃,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实际上是最原始的方式。甚至在高级饭店里吃蚶,也是如此。这都是海洋文化的特色。
    第二条成分是本地的山民。他们的信仰以“三山国王”为标志。他们的食物主要是山中果实、蔬菜、粮食、番薯。这些也是至今潮汕美食的主要原料。潮菜里的“金瓜芋泥”“金银果”“护国菜”就是代表。揭西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吃野菜(如龙须菜)、吃野果(如桃金娘)、吃田鼠、吃虫子的习俗,这些都是古代山区居民流传下来的,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例如吃蛇,早在汉代《淮南子》中就有记载:“越人得蜒蛇以为上肴。”吃虫,近年在法国、日本等极为盛行,是开拓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方向。揭西吃的虫子主要有:竹笋虫、黄虫、蝼蛄(土名兔猴、土狗)、蔗蛄虫、黄蜂虾(即黄蜂幼虫)等等,皆为高蛋白的美食。这些在内地农作地区是难以想象的,实际上就是这种山民文明的遗存。
    第三条成分是秦末以来不断从中原迁徙的移民。他们的信仰是“关圣帝君”“玄天上帝”之类的北方神。食物主要是粮食和动物产品。通过这个渠道,潮菜中接受了天下之各种菜系的精华。孔府的咕噜肉,草原的烧牛尾,长白山的松籽人参,宁夏的发菜,无不为我潮汕所用,大大丰富了潮菜的内容和制作方法。
    这三条渠道的最早开始融和,应该是在秦朝揭阳郡时期。北方的士兵及其家属、随员,带来的中原美食的精雕细作,与本地百越族的海鲜美食结合,形成了潮菜的雏形。
    这种结合与普及,是个漫长的过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已,西晋“永嘉之乱”,许多钟磬鼎食之家顷刻之间失掉权势,也只好加入流民大军南下,经福建莆田而入潮汕。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人带来了士大夫阶层的饮食文化。精细的烹调技艺与本地海产品原料的结合,形成为潮菜的独特风格。但在那时这种美食还只能在少数人范围内享受,与社会的普及还有很大的距离。
    唐代的主要烹调方式是生食和滚烫,意在保鲜。这种血食,为中原人所惧怕,至少不认为是什么“美食”。唐元和十四年,中原重臣韩愈被贬潮州。他在来之前对这个“海气昏昏水拍天”的地方可以说是毫无好感。他最惧怕的除了飓风之外,就是饮食了。他在《祭鳄鱼文》中描写的那时的潮州情况是:“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又写了一首《初南食贻之十八协律》的诗,以明确而形象的描绘: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蚝相黏为山,百食各相生。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蛤即是蛤蟆,
    同实浪异名。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调以咸和酸,配以椒与橙。
    腥臊始发越,嘴吞面汗沁。聊歌以记之,又以告同行。
    韩愈还在给他的好朋友柳宗元写诗诉苦时,讲了他吃这些东西的感受:
    我素愁海滨,恒愿眠不觉。居然作鼎味,岂不辱钓网?余初不下喉,近也能稍稍。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
    韩愈自述其适应吃海鲜的过程,大体上就是潮菜形成的过程。直到现在,中原人到此吃这种白水滚海鲜,仍然觉得血淋淋的不是滋味,多食则下痢。韩愈的办法就是“调以咸和酸,配以椒与橙。”实际就是力图用佐料改善口味罢了。
    宋末元初,出现中原移民大量涌向潮汕的高潮,带入了丰富的饮食方式和习惯。主要是以儒家为标榜的齐鲁菜系,和以扬州为中心的淮扬菜系。特别是“油炸”和“糖醋”的烹调方法进入潮菜,大大丰富了潮菜的表现力。元代将牛羊肉普及到全国,自然也被潮菜所吸收。
    明清两代是潮汕饮食口味大转变的时期。这是因为明、清时期都长期实行过海禁政策,甚至严格到“片板不许入海”。迫使以海鲜为食物对象的海民不得不尽力改变饮食习惯。这个时期是上述三条饮食方式大汇合时期。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明代以前,市场经济并不很发达。潮汕地区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还不多,饮食行业并不很兴旺。虽有官僚鼎食之家,其美食与市场尚有距离。更不可能形成与齐鲁、淮扬菜系比肩的独立菜系。此前的两千年,只能说是为潮菜的形成做了原料和烹调方式的准备。
    中华民族一向以节俭为美德,孔、孟之道提倡的是“一箪食,一瓢饮”的简朴饮食。尤其在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后,加之佛、道两家“返朴归真”生活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确实影响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
    民间引导消费新潮流的往往是那些乡绅、隐士。而他们则以豪华为俗气,以简朴为高雅。蓝鼎元在《高叟洞可堂记》中记述清代潮汕地区官僚隐居生活说:“……客至则摘园蔬,炮笋蕨,射鸡取鱼,放饮尽醉……。”他们在日常菜肴上下工夫,精益求精,使潮菜逐渐形成一种“料不贵而技巧精“的特色。
    在官府,“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造成了一批假道学。那些官僚、豪富再也不会象南北朝石崇那样公开显富、比富了。他们在家中可以花天酒地,甚至酒池肉林,但在公共场合下也不得不约束自己。蓝鼎元在《讲学规仪》中,记录了清朝雍正时,孔庙举行开学祭祀大礼后的宴会情况:
    六人一席,酒不过三杯,多者有罚。饭各随其量。膳馐四簋,豆腐、园蔬、咸鱼、腌菜而已,不许过丰。私携盛馔至者,亦有罚。官绅一体,使常知淡泊滋味。
    潮菜至清末民初,才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尤其在汕头开埠以后,海内外交通日趋方便,潮汕地区流动人口增多,而且多半是名商巨贾,饭店业空前兴隆,食品精益求精。大量海外华侨往来,还带来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精华,使潮菜特色更加丰富多采,一时潮汕美食蔚为大观。特别在东南亚各地,潮菜名声鹊起,而且一直成为潮汕人在外发展的主要职业。
    在国内则稍有不同。1949年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潮汕处于战备前线,地位较为封闭。加之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处于艰苦阶段,潮菜用料均较为高档,难于向内地推广,潮菜还处于名声在外的境地,尚无法与北京、南京、西安等地标榜的宫廷御菜相抗衡。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以后,随着潮汕经济的对外扩展,香港和海外潮人不断回归,交际往来,礼宾宴客,非高档潮菜莫属。很快潮菜以其口味淡雅、形式高贵而名声大振,并迅速占领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市场,成为社会高消费的一种标志。潮菜达到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这种情况,给潮汕美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潮汕美食业的从业人员带来了压力,迫使我们必须不断地适应新时期的市场需要而推陈出新。
    潮汕美食的改进方向
    人类对食物的追求,从“民以食为天”到民以食为“美”,还会发展为民以食为“药”。饮食由“腹欲”到“口欲”,必将发展为“体欲”。一切饮食为了身体健康。现代的美食评价标准主要是“口欲”,靠有经验的专家品尝打分。将来必定要逐渐重视其营养含量和医疗保健作用。从现在的饮食市场表现,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美食趋向,进而考虑潮汕美食如何适应这种发展趋向。
    第一、应加强营养含量的分析和宣传。潮菜是中国唯一以海产品为原料的菜系。陆地食品资源逐渐匮乏。人类食品资源开发必将转向海洋。海洋生物资源有20多万种。其中,海洋动物约18万种,包括各种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蛇类、蛙类和兽类。海洋动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磷、铁、锌、硒、锰、镁等。近年走红的“深海鱼油”和“脑白金”(即DHA和EPA),具有促进代谢、影响智力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保健作用。
    海洋植物约有2·5万种,大多数为藻类。这些海洋植物不仅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脂肪。同时,还有陆地植物所没有的的无机盐、植物化合物(碘)、卤化物、阳碱、酚类化合物、花烯类化合物、多烯有机酸等。这使得海洋植物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海藻能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有抗肿瘤、抗辐射、抗炎症作用。
    海洋食品中的有机成分能提高SOD的活性,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食品科学的研究工作,对潮菜中海洋食品营养成分进行细致分析。潮菜的少油,少糖、少钠,也是非常符合现代科学的,今后要注意加强食品的理化含量,要向更为自觉的方向发展。
    第二,应加强医疗作用的宣传。许多菜系以药膳为号召,是直接将药入汤,难免药味。高明的食疗,应该是有疗效而不见药才行。潮汕饮食在这方面已有很好基础,今后要加强开发,不断推出一些象“猪肺炖橄榄”这样既是美食,又有疗效,材料普通、价钱不贵的菜。
    第三,严守卫生标准。今后水的污染会日益加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饮食的焦点。粤菜的“艇仔粥”的被冷落,就是人们对艇上水的怀疑。潮汕街头摊档饮食如果不解决水的清洁,必然要退出市场舞台。新加坡已经完全禁止了室外的摊档,此为大势所趋。发展方向是饮食使用纯净水。纯净水是指化学指标纯净,而不是蒸馏水,其中必须保持必要的微量元素,以供人体正常所需。
    其次,是潮菜中的海鲜吃法。由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不仅古代传统的“鱼生”必须割舍,就是“血蚶”似的浅加工食品,也会因为不符卫生标准而衰落。我们必须找到海鲜经过深加工后,又能保持鲜味的科学方法。
    再次,改变吃野生动物的陋习。广东饮食中有源于古代百越人的食俗,所以“敢吃”野生动物成了广东人摘不掉的帽子。其实,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在实践中为我们筛选出最好吃的动物食品,并且把它们驯化为家畜和家禽。现在一些人嗜好吃野生动物多数是出于好奇。野生动物是许多微生物和病毒的宿主。人类缺乏野生动物的免疫力,一旦被传染,有的至今还很难对付。何况,现代人已经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发展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吃野生动物已经被现代文明所一致唾弃。尽管潮菜中野生动物原料比粤菜和东江菜要少,但在个别潮菜中仍然有,应该彻底杜绝。
    第四,由牲畜肉食走向深海鱼食。这是潮菜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但是必须看到,全国的饮食业都看到这种趋向,在科学保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经营海鲜食品的菜系会越来越多,潮菜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加上全国众多假冒伪劣潮菜的干扰,如果“正版”潮菜始终价高不下,广大群众不敢问津,那么,潮菜的名声必被败坏,最终受损害的还是我们。所以,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潮菜对外印象昂贵,乃因高级酒店宣传故也。其实,品潮菜,不一定非得一掷千金不可。潮菜中恰恰有许多低贱的材料,如番薯(地瓜)、芋头加工的“金玉满堂”、番薯叶加工的“护国菜”、野草鼠壳(白头翁)加工的点心,还有日益受到海内外欢迎的酸咸菜,常常令食者上瘾,几令一日不食,口中无味。就是海鲜中也不乏物美价廉的产品,如牡蛎(可做蚝烙)、佃鱼(可油炸)、豆腐鱼(可做龙头汤)、淡菜、蚝壳、干咸鱼(佐粥),都很有特色。我们需要多做些潮菜的普及宣传工作,不能一味地往高消费上引导。
    第五,由荤食经素食向杂食方向转化。素食不等于斋食,是指动物脂肪减少但营养不减的食品。人类理想的是杂食。人类要转变饮食观念,开发新的食品领域。昆虫类、藻类、植物类、细菌类,都有广阔前程。谁能走在前面,谁就可以“领导饮食新潮流”。在这方面,潮汕饮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应该继续扩大推广,开发新食品。
    第六,绿色天然食品受宠。潮汕地处北回归线上,兼有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地有海洋、平原、丘陵、高山之利,植物品种繁多,茶叶、蔬菜四季不断。揭西山区的苦笋(大洋苦竹潭为最正宗)、树菜,为外地所少有;用番薯叶、葫芦藤做菜,为外地所少见。类似的没有开发的天然植物还有很多,大有开发前景。比如,柑橘皮开发成“九制陈皮”,香蕉皮能否利用?都可探讨。
    潮汕盛产茶叶,但在全国市场上尚不占重要地位。原因是潮汕人只想用工夫茶的表演方式推广。内地人只能欣赏,不会接受,因为毕竟受到天时限制。结果,内地人以为潮汕茶只能按工夫茶使用,非苦非酽不可。反而掩盖了潮汕茶的清香韵味。其实,还可以研究如何将潮汕茶香应用到潮菜中来。
    我们对照当代的饮食倾向,完全可以有信心地说:潮菜正是符合这些倾向的饮食方式,而且是走在当代饮食潮流最前列的,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但是,我们绝不可以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甚至于恶性竞争,自损其容。潮州柑的败落,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潮菜千万不能重蹈覆辙。加强潮汕美食研究,举办类似美食节的活动,促进良性发展,与时俱进,潮汕美食一定会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为新世纪的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汕头大学教授)

你是本文的第1084位读者
来 源: http://stzy.shantou.gov.cn/in/invest/ms/index.htm
作 者: 隗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