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鸟尾”(客鸟为鹃的俗称)位厂惠来东南距县城30公里处。海岸石骨嶙峋,形态各异,最宜观赏的地点在海湾的中段,站在高处的巨石,环望沿岸,一片乳白色的岩石尽收眼底,最喜人的是周边石笋,峥嵘挺秀,千姿百态。有的岩石,如猴子迎客、小孩围坐、慈母怀婴等,似禽类兽,栩栩如生。小沙嘴上分散些零星碎石,形状不同,岸边岩层向海底延伸,不知所止。俯视海面,一簇簇的石笋高高耸起,有的似美女作花样游泳,有的如出水芙蓉,有的长方形的石屏被海蚀阴沟,几条石条并合看似鹊尾跷起,客鸟尾可能由此得名。在低潮期,风平浪静之际,海底岩床依稀可见,因近海处岩摊险恶,船舶不能进入;远眺是无边无际的海洋,海天一色,令观者心旷神怡,疲劳顿消。如果在农历初三前后涨潮期,怒涛澎湃,浪拍海岸,另有一番情趣。
    “客鸟尾”属于岩岸,石笋遍布,但与桂林石灰岩地貌不同,这里没有溶洞,没有石钟乳,仅有乳白色的石笋。原来“客乌尾”的岩石是泥粉质砂岩夹长石、石英沙岩,经潮汐、风浪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碎屑物质,作线状、片状、环状的侵蚀下形成石笋,岩基呈酸性的化学结构形式,出现很多小型溶沟,深度广度不大,有的横向裂隙颇深,形似页岩,因为这里岩层不是沉积岩而是喷出岩。根据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潮阳——惠来海底断裂带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由于岩浆从上地幔多次喷溢,形成混合花岗岩。  “客鸟尾”地段岩床宽广,上部喷有柱状、锥状的岩石属于长石、石英砂岩,大约在新生代第三纪(距今300万年),由于太平洋板块与人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与海岸大致平行的大南山,山以南今沿海平原阶地原是大陆架,再在太平洋板块缓慢挤压下,大陆架和海底岩层上升,形成狭长的陆地和紧靠大陆的岩岸。岩岸石笋是否上升后才由海浪侵蚀形成,不可妄断,从看到海上那更加秀丽、更加典型的簇簇石笋,而岸边的岩石成份又混杂,石笋上尖下钝,没有出现蘑菇状的岩石,缺乏冲蚀洞、壶穴、戽斗状的岩石足以说明其不能轻下断语。  上述推测是否合乎实际,作为抛砖引玉,仍待地质专家勘探论证。

你是本文的第1549位读者
来 源: 文化周刊
作 者: 黄俊雄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