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传统特色的潮绣作品

富有传统特色的潮绣作品

《报亲恩》屏风

《美丽鮀城》局部——中山纪念亭

许粉英正在创作《虎跃新程》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技艺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曾经广泛流行于潮汕一带,当时可以说是“家家摆绣框,户户有绣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潮绣这一传统工艺已日渐式微,如今愿意拿起绣花针,一针一线守护这门传统工艺的已是不多。年过五旬的民间艺术家许粉英便是这样一位朴实而执着的坚守者。

7岁学潮绣,40多年坚守匠心

见到许粉英时,她正端坐绣架前,娴熟专注地在画布上飞针走线,这是她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也是她40多年来一直热爱着的工作。“虎年即将到来,我正在赶绣这幅《虎跃新程》。”许粉英表示,虎是百兽之王,象征着威严、坚强、自信与力量。她想通过“绣虎”,祝大家虎年吉祥如意,虎虎生威。记者看到,画布上,许粉英用灵巧双手绣出的老虎栩栩如生,威武攀于山峰之巅。作品用色较为鲜艳亮眼,色彩浓烈的青山以及红色枫叶,把以金黄色为主的老虎衬托得更为威猛,尽显潮风潮韵和喜庆氛围。作品尚未完工,生机勃勃的气象已扑面而来。

许粉英学习潮绣要从7岁那年说起。生长于潮阳农村的许粉英,从小在耳濡目染下,跟着母亲、姐姐和乡里长辈学习潮绣,打下了扎实的手工基础。高中毕业后,她来到汕头一家羊毛工艺加工企业,设计画稿,在毛衣上进行潮绣加工。后来,随着潮绣加工的日渐式微,她回到家中自己搞起“创作”,设计画图进行刺绣,作品或有人订制,或参展,进行非遗展示和交流学习。“我喜欢自己创作,自己绣。”

许粉英表示,原创的东西更具生命力,与时俱进,同时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积淀,她很享受这种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

日积月累中,许粉英创作的潮绣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精品展并获奖,而这背后,凝聚的是心血和辛劳,是一份耐得住寂寞的匠心坚守。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一主题,许粉英花了9个月时间创作了一幅作品;她的《报亲恩》系列作品,是由24幅潮绣组成的双面屏风,创作历时两年9个月;作品《美丽鮀城》创作历时一年……“绣一幅作品,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和精神,我可以坐在绣架前,一坐一整天,这也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许粉英朴实地说。

走进社区校园,传承非遗技艺

潮绣以绣艺精美细致,构图均衡饱满,色彩亮丽且具立体感而享誉海内外。据许粉英介绍,潮绣按工艺分为绒绣、线绣、钉金绣(金银绣)、金绒混合绣四大类,其中钉金绣运用垫、绣、贴、拼、缀等技术处理,饱满立体。“潮绣针法多而精细。”她指着面前一幅作品说:“像这幅《福禄寿》,外圈红色轮廊是用特种针法‘锁度规’绣的,其他地方则采用参针、锁针、踏针、回针、捞针等,一幅作品往往集合了多种针法。”

潮绣在题材的选择上比较广泛,多源自生活,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许粉英的作品富于传统文化气息,寓意吉祥美好。为赞颂汕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她创作了《美丽鮀城》这幅作品。许粉英用她灵巧的双手,将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尽情体现:从中山公园、中山纪念亭、百货大楼到特区管委大楼、南澳自然之门、儿童公园、时代广场……画面上鲜花绿树环绕,鸟儿双双栖息,船儿海上航行,岸边高楼林立,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走入画中,沿着时光轨迹,一览汕头这座历史悠久、风景美丽的宜居宜商城市。据许粉英介绍,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她第一次在绣花规上直接画图案,这就要求构图精准,否则整幅布就浪费了。画完后,再用细如头发的丝线把这些图案绣出来,作品从构图到完成花了一年时间。

一根绣花针,伴随着许粉英的每一天。针起针落,光阴逝去,始终不变的是对潮绣的热爱以及梦想的坚守。“希望潮绣这一传统工艺能引起更多的关注,希望把我40多年来积累的潮绣技艺教给下一代。”许粉英身体力行推广潮绣艺术,近年来,她走进社区、小学、书城,一针一线进行示范,认真传授讲解,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潮绣艺术的美好,期望通过这一方式,把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