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春霞编织的毛衣
传承技艺
展示作品
作品《喜临门》
一团毛线、几根竹箸,十指翻飞间各类毛线制品逐渐成形。在很多汕头人记忆深处,这是小时候妈妈编织毛线时的幸福图景,在那个代工织毛衣盛行的年代,走街串巷,随处可见拎着袋子织毛衣的“妇女团”,一边织毛衣,一边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
如今,拥有编织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不过总有人坚持着心中的那份热爱,为自己的人生编织出无限的美好,毛衫手工编织技艺区级非遗传承人谢春霞就是其中一位。一个暖融融的春日,谢春霞向记者讲述她与手工编织的故事。
与手工编织结下40年的情缘
日前,第二届广东省外砂潮织小镇产业展览会在外砂街道举行,各种手工编织的毛衣产品吸引众人驻足,“摸着质量真好”“这颜色搭配得真漂亮”“让人想起小时穿的妈妈牌毛衣”……这些有很多是出自毛衫手工编织技艺区级非遗传承人谢春霞的巧手,柔软而有点沉甸甸的毛衣,尽显手工工艺之精美。
谢春霞是外砂毛衫手工编织的专业户,出生于毛衫编织世家的她告诉记者,自古以来,潮汕的女性勤于女红,凭借织纫刺绣的手艺精细而闻名。据清嘉庆《澄海县志》载:“勤于女工,帛虽盈箱,不弃其治麻。”汕头毛衫手工编织技艺源于海外,传入潮汕则始于近代,流传至今已百年有余。到上世纪60年代,外砂各村相继成立抽纱厂社,专事毛衫手工编织、通花、蕾花等产品。
从小就心灵手巧的谢春霞,跟着母亲和奶奶学编织毛衫。耳濡目染下,她很快就迷上了这门手工艺,并且展现出了相当的天赋,打毛线、钩通花、绣花、钉珠样……几乎所有的针法,谢春霞只要看母亲示范一遍就能学会。40多年来,谢春霞手不离毛线,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织过平凡的岁月,也织出了瑰丽的世界。
高峰期曾拥有2千多加工人员
“每到放学时,我就帮妈妈织毛衣。”谢春霞小时候经常在课余时间帮母亲绕毛线、织毛衣。“柔和的灯光下,母亲手指内外翻飞,竹箸上下舞动,团团绒线越滚越小,一件毛衣逐渐成形。”谢春霞坦言,织毛衣在她记忆深处有太多的美好回忆。在她看来,一些人如今仍眷恋手工编织的毛衣,便是源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那一抹温情。
潮汕姑娘心灵手巧,织毛衣让许多家庭度过了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经常要赶工加班到深夜,但做着这份既能贴补家用又能消磨时间的手工活,大家觉得很满足。”谢春霞回忆起当时的日子,虽然觉得辛苦,但却充实快乐。“一项传统技艺可带动一个产业,手织毛衫曾经是外砂镇的经济支柱产业。”谢春霞回忆道,当时加工队伍不断壮大,最多时她们拥有加工人员两千多人,分布在外砂、新溪、鮀浦、揭阳地都、福建诏安等10多个工区。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手工针织产业黄金期,许多侨胞以“三来一补”模式投资设厂。1988年,谢春霞与丈夫王君毫开设生产作坊,为外砂镇当时最大的工厂之一大衙毛织厂代工手织毛衫。“我们的订单来自世界各地,有日本、韩国、英国等。”谢春霞说,她负责设计、绘图、选料、生产,王君毫负责接单、接样、送料、送货。至今,谢春霞家中仍保存着她创编设计的毛衫图纸实物近千份,电子存档数千份。
潜心创新传承技艺守望非遗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手织毛衫一共有八道工序,即画稿、选纱、择箸、起针、绘制针法网格图纸、编织、缝件和查片。”谢春霞对毛衫手工编织技艺各个环节了如指掌,首先绘制出样衣的基本轮廓、花型纹样和尺寸,然后选择相应的纱线和适合的羊毛箸,再遵照图纸的尺寸,交互运用不同号数的毛箸进行打片。“缝件包括装饰的缝接,若有钉珠、绣花等装饰需先绣制后再缝件。”谢春霞说,诸多工艺的穿插是毛衫手工编织技艺的主要特点。
几十年来,谢春霞见证了代工织毛衣从繁荣到式微的过程,凭着对毛衫手工编织技艺的执着追求,谢春霞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更潜心于创新与传承。作为非遗传承人,她不仅技艺娴熟,还擅长开发别致的造型及纹样,如具有立体效果的“菠萝籽”“挂须”“大纽绳”等针法。
此外,谢春霞还从潮绣、抽纱、珠绣等传统技艺中汲取艺术养分,如潮绣中的“垫高绣”、抽纱中的“钩花”“蕾花”针法,以及珠绣中的“钉珠”等技法,装饰在毛衫的领口、胸襟、袖边位置,使毛衫制品充满潮汕工艺特色的意韵,具有款式新颖、色彩和谐、针法别致等特点。
传统老手艺迎来新的生机
随着机器织毛衣的普及,手工针织行业渐渐没落。慢慢地,代工织毛衣的活越来越少,毛衫手工编织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谢春霞登记成立汕头市龙湖区巧艺毛织厂,除了继续开发产品,还利用该厂场地开展技艺公益培训,目前已与汕头大学、汕头市工业设计中心等学研机构开展合作。
令谢春霞感到欣慰的是,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又迎来发展的春天。在她看来,毛衫手工编织技艺要得到真正的传播和发展,就要和百姓联系在一起,要以创新的模式融入日常生活。为此,她们正开发系列服饰制品及文创产品,从审美以及品味上“活化”该项技艺。“手工编织不只是穿在身上的衣物,它也可以成为大家日常中用得上的物件。”谢春霞说,她一直在不断地尝试创新,让手工编织尽可能以更多的方式融入生活。
小小的手工编织技艺,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谢春霞希望通过不断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唤起人们对文化符号、民间艺术的重视。“美好的东西总会延续下去,我要做一名编织工艺的守望者。”她说,老去的是人,沉淀的是技艺,在岁月的磨砺中,毛衫手工编织技艺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也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