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老辈人好说“潮州八县,县县有语”,意即潮州府属下的八个县,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口音。其实,细分到每个乡里,都有自己的口音。乃至于一种事物,不同乡里都有不同的叫法。

最有意思的是“玉米”的叫法,潮汕居然有“锦绣米”“暹罗米”“田螺米”“幼米仁”“幼美人”“米仁”等称呼。而东北叫苞米,华北叫棒子,海南叫包麦,也有玉蜀黍、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名称,但潮汕人少这么叫。

“地瓜”有人叫“番薯”,有人叫“番葛”。

“沙葛”有叫“网光”,有叫“力缚”。

“荔枝”潮汕人大多叫“莲果”,但澄海隆都好多人叫“莲拐”。

“粿条”有叫“粿仔”,有叫“粿条皮”。

“荖花”,也有“萨怕”的叫法。

澄海一种潮汕小食叫“蛋清糕”,这是饮用莲阳溪水的人的叫法,喝东里溪水的人称之为“鹅仔被”。

潮汕男人理发叫“剃头”,女人叫“铰毛”。

“骗人”,潮汕人大体叫“老人”,有的乡村古朴地叫“诓人”。关于“老”,笔者咨询过林伦伦教授,他说,“老”字可写为“漏”,汉朝《郑笺》释“漏”为“隐”,似有“隐瞒”之义。

语言真是有趣味,两个乡里,只隔一重渡,甚至一条路,对同一事物的称呼便不同。“咸水粿”,樟林人叫“豆糕粿”,东里人叫“猪朥粿”。究其原因,樟林的“咸水粿”有添加绿豆,东里的没有。

“带”有乡里叫“邀”,有叫“娶”。

澄海人说“你勿四散来”,汕头市区人说“你勿散四来”。

不同镇区的人口音也有较大的区别。我是喝莲阳溪水长大的,1992年师范毕业后到十五乡中学教书,那时上课经常用潮汕话教学,当我“于是”说成“于(ē)是”时,学生不解,原来,喝北溪水及东里溪水的人,“于”说成“yī”。

老辈人说:“食底块个水,就会呾底块个话。”确实是,我喝韩江水长大,说一口流利的潮汕话,大学在广州读书,喝珠江水,也能说一口通顺的广州话,现在没喝珠江水,广州话讲得结结巴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呾一方话,乡音难改,让我们知道来时的路。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