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奇特的民俗事象,往往可以通过语言这“活化石”来了解。游神是过去潮汕地区逢时过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我们至今仍然可以从一些俗语看一些有特色的游神形式。
    最为群众所熟悉的莫过于“盐灶神欠拖”,这句话现在用来比喻活该劳累的意思。来源是澄海盐灶乡,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一、二十二两天游神,众村民将村里的神像捆绑起来,大家争着拉绳子横冲直撞,十分激烈,游神活动结束后,才重新将神像重新粉刷,送回神庙。这里头有个故事:盐灶乡以前游神要拈阄,中阄的要安排筵席请客,穷人深为所苦。那一年,有一个渔民拈到了,却没有钱办酒席,于是那天晚上一肚子气便把神像拖到海边埋了,连夜收拾行装过洋谋生了。事也凑巧,这一年盐灶乡五谷丰收,渔汛大旺,那渔民也发了财。这事传开了,人们以为神一定喜欢被拖磨,于是相沿成俗。
    无独有偶,潮州的卧石乡,流行一句“卧石老爷,愈食愈惊”的俗语。这里每年的正月初九是游神的日子。这一天,村里的人在村头搭起了祭坛和敞棚。然后,把村中庙里的几尊神像分别抬到这些棚子里。初十,全乡家家户户在坛前摆开五牲等祭品,焚香烧烛,火化元宝,虔诚膜拜。到了十一日,乡里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把这些神像送回庙中。这一次就不是恭恭敬敬地用轿子抬回去,而是把神像扛在肩上,大家相互追赶,让神像相互碰撞。有的地方游行后,还把神像集中在宽阔的晒谷场上,轮流抱起神像摔打,叫做“舂老爷”。等到节日过后,才请来工匠重新修补。所以,那些神祗们在享受了祭品后必须领受无限的苦楚。难免是“愈食愈惊”了。
    澄海隆城乡,每年的游神活动在正月初十,游神队伍中必然有一只纸糊的香船,以及一只盛放着红木炭的大鼎。当游神队伍经过人家门口时,那些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到正月初四俗称“神上天”的日子里打破杯盘碗碟的人家,就象征性地拿出一两块,搁在香船里,意味着将不吉利随水东流,然后用家里量米用的竹筒,装上几块木炭,换上大鼎里的火种,将带来的火种带回家倒进灶里,象征炉火旺。由于竹筒里装着燃烧的火种,为了不使竹筒着火,必须边走边摇晃。人们便诙谐地说“隆城游老爷———碌筒”。
    现在,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游神活动已经越来越少。有些地方也已经禁止游神。那么,这些游神样式,也只能在语言中来寻找了。

你是本文的第1318位读者
来 源: http://stzy.shantou.gov.cn/in/invest/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