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赴泰演出1.jpg

1986年赴泰演出特刊

潮剧赴泰演出2.jpg

1986年赴泰受热烈欢迎

1986年9月至11月,广东潮剧院开创改革开放后潮剧开拓海外市场的新局面,应泰方民间机构邀请,以“中国广东潮剧团”的名义首次到泰国商业性演出,连演80多天,史无前例。作为当时的亲历者,广东潮剧院原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郭楠,以日记形式记录了当年的盛况,这些日记不仅是对潮剧走出国门的生动记录,同时也反映汕头特区改革开放初期的风貌和海外潮胞的乡情梓谊,本版进行选载。

1986年9月13日

打前站的管善裕、李湘特和我下午到机场接机。大队伍来了,黄顺提团长、谢鹏生副团长、省厅林榜河处长、中演公司马经理、名演员张长城、郑健英、陈文炎、陈光耀、陈丽玉……欢迎场面十分隆重,有我国驻泰使馆参赞、泰演出委员会名誉主席巴莫上将及全体成员,据说是潮剧访泰史上空前的一次。几百位华侨夹道欢迎,对名演员更是尊敬,合十行礼、握手问候。全团每个人脖子上都戴满了花环,一起站在台阶上任由记者和侨胞们照相。

晚上主办机构在月宫戏院举行欢迎宴会。

1986年9月15日

白天在等待舞台改建的收尾工作,明天要进剧场排戏了。

泰方老提增加演出日场的事,但一开头就将弦绷得那么紧,没留余地哪行?我们制定了在泰国二个月的演剧方略:先松,中紧,后松。前期保证质量,搞出声势,保留演员体力;中期加演日场,争取更多观众和收入;后期放松些,让任务繁重者缓缓气。

《中华日报》等华文报纸报道了前天大队伍抵达泰京盛况和将要上演的部分剧目,大红为框的整版广告、剧照,文字词语激越。

这次带来的剧目都是精心策划、排练的,有《血溅南梁宫》、《救风尘》、《绣花女救孤》、《玉梅奇冤》等六、七台大戏和《铡美》等一批短戏。赴泰之前,主办方翁先生等曾到汕看彩排、定剧目,不少戏名乃他所改,他用浓重的潮阳口音强调说:泰国人是吃惯莶椒的,所以戏名一定要有血!要有冤!要有泪!还要让观众“带着手布来拭目汁!”

1986年9月18日

上午排《铡美》。下午继续整理舞台。今晚是首场,各方面一定要事先检查、搞好,保证演出不出纰漏。

剧场粉刷一新,冷气装好了,座椅套上了布套;舞台向前伸出三米,台沿摆满了祝贺的花篮,新安装的长条射灯架高悬上空;月宫戏院门外大幅广告画赫然凌空高挂,真有气派,人群蜂拥而至,买到票的乡亲们争先进场。戏院门口有许多小摊小贩,叫卖之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翁先生几次来要求慢点开演,让迟来的观众入座,让买加座票的观众加椅。他们首次组织这么大型的演出,我们需通融合作。

首场演出是慈善场,推出《南梁宫》上集,加演《铡美》。到来观赏的有泰国亲王、将军、侨团领袖、巨贾名商、社会贤达等,还有我国驻泰文化使节。开演前奏乐、讲话、捐款、献花,有声有色,热烈隆重。

首演成功,座无虚席,掌声四起,反应十分热烈。这个头开得极好,中泰两方花了那么多的心血,终于一炮打响,开花结果!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