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潮剧和熟悉潮剧的梁卫群出版了几本很有特色的书,比如《潮剧的味道》《知蝉声几度》《句句都是翰林造——潮剧锦出戏汇编》(与林淳钧合作)等,她还创办了一个公众号“剧这么潮”,将一个个潮剧传统戏拿来细细地条分缕析,饶有趣味地娓娓道来,至今已有二三十篇系列文章了。二十多篇文章看下来,我觉得,她所介绍的这些都是潮剧的瑰宝,是真正的潮剧艺术,而且,这些剧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小”字。小生、小旦、小丑自不必说了,连写戏的题材、选择的人物和写戏的切入口都是“小”的。你看,《闹钗》多小的事啊,演了一出好戏。《琵琶记》《剪辫记》《苏六娘》《金花女》等等,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表现的都是小人物,角度的切入也很小,从一点挖进去,然后戏就挖出来了,极具趣味,让人百看不厌。

就说《闹钗》吧,一开篇,卫群这样写:

《闹钗》是一出好看的戏,胡连无事生非的本事杠杠的,“闹”得欢腾。以花花公子胡连为主角的一出戏,没有贬抑色彩,没有教化目的,偏能一直流传下来,并成为戏宝,也许从中能窥见国人赏剧的审美观。

本剧是潮剧项衫丑首本戏,这个胡连,他是什么样的人呢?他的出台自白这样道来:

学生胡连,做事倒颠。面上有些墨气,肚里白得周全。六官虽不空缺,黑心占了半边。读书如牵鬼上剑,饮酒似车水灌田。作文只是七股,吟诗偏欲八言……谁知今朝失晓,起来红日满天。周身轻似纸囝,阵风吹到门前……

这出戏,最怕被解读成丫头智取公子,或者站在道德高地教训富家公子。胡母,是慈母,但不是是非不分,能够赏罚分明;胡妹,孝顺的淑女,纵使兄长攀诬,也只有转身向母亲哭诉;小英,是婢女身份,自知百人之细,只有在夫人支持之下,才合理地报复打击了公子。

可以想见,此事过后,胡连该花天酒地依然去,该戏弄小英照旧是,生活很快恢复常态,他不会记恨谁,他甚至不会觉得丢脸。说实在,胡连不难相处。而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并不怀着恶意。这很好。

看过《闹钗》这戏,见过方展荣的精彩演出,再来看梁卫群这样的文章,真是一种艺术享受——这就是传统潮剧的魅力。

潮剧语言注重本色,又具文采,善于运用方言、俚语、歇后语等,具有特殊的方言文学风味,而由于潮丑是潮剧艺术中最具特色的行当,与之相对应的剧本语言更是诙谐风趣、妙语连珠。握有一支“生花妙笔”,能写出“绮丽戏文”,是一个真正的潮剧编剧所应该具备的艺术潜质。

潮剧在历史衍变中,逐渐突出了以“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人物结构。我们从众多的传统戏及新创作剧目中,不难看出这种人物结构规律。为什么“三小”如此重要呢?细细一想,“三小”其实已经蕴含了许多雅俗共赏的美学因素。小生的俊逸风流,小旦的活泼轻俏,小丑的灵动谐趣,如此同聚一台,自然给予观众一种雅致、跃动、笑噱的综合艺术感受。真佩服我们的艺术前辈,如此深谙艺术之道,也如此深谙观众心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如此美妙的艺术格局。

梁卫群的“剧这么潮”,时常让我浮想联翩,想起潮剧这么多优秀的传统剧目,真让我从心底里感到无比自豪。我们传承和保护潮剧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向过往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在现代文明中不断失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关注非遗、尊重非遗、传承非遗就是信仰传统、弘扬传统。这是我们这一辈人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