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潮汕女孩的戏曲梦.jpg

 曾秋玲(左一)为演员排戏

中国戏曲学院与广东潮剧院联手创排的剧目——潮剧《状元归乡》上月初在市慧如剧场展演,作为该剧导演,90后女孩曾秋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记者日前采访这位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攻读研究生的潮汕女孩,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她的戏曲梦。

小剧场形式演绎 剧本数易其稿力求最佳呈现

《状元归乡》选取古代潮汕地区唯一的文举状元林大钦为题材,讲述林大钦的为官生涯和回归故里、讲学传道的故事。

该剧采用当下流行的小剧场形式进行演绎,由中国艺术报新闻副主编郑荣健和曾秋玲共同编剧,并由曾秋玲导演。剧目数易其稿,首演之前,广东潮剧院召开专家研讨会,中国戏曲学院专家组和剧目主创人员、主演等,就剧情编排、表演风格等进行研讨。曾秋玲说,广东潮剧院对这次创作非常支持,演员们对于首个小剧场潮剧的创排更是倾注了热情与汗水,才使自己得以在10天左右的时间把这个戏呈现在观众面前。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状元归乡》艺术顾问王永庆告诉记者,《状元归乡》剧目的最大特点就是“游艺归潮”,即潮人写潮人,潮人演潮人,整部戏充满了“潮州人文与民俗”的味道。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乔慧斌认为,尽管该剧仍有提升的空间,但在短时间有这样的呈现,已实属不易,期待未来曾秋玲为戏曲发展做出更多的探索。

自小痴迷潮剧 “小梅花”在学艺中逐步成长

早在10岁的时候,曾秋玲就对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进入揭阳市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学习。“那时每周一次的课程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回忆当时选择踏上艺术的道路,曾秋玲说到:“当时热爱戏曲的我甚至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每天哼着唱词,甚至就连语文考试的卷子上也不知不觉地写上一段唱词。”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曾秋玲获得一个难得的机会,扮演潮剧《败家仔丘孝》中的老旦“母亲”角色,当时很多人并没想到,舞台上那个举止老态的70岁老人,其实是年仅12岁的小演员。2008年,她参加“广东省第二届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以一曲《告神》 获得银奖。

2009年,曾秋玲得到赴上海戏曲学院接受五年半戏曲专业训练的机会。然而,当时连普通话都说不准的她,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可想而知,就在那时,上海戏校京剧旦角表演教师牟元笛给了她前进的力量。“牟元笛老师几乎把所有旦角的特技都教给了我,特别是传授了戏曲界几近失传的‘跷功’,让我受益匪浅。”

五年半封闭学习 每天除了压腿就是练唱腔

“在上海戏曲学院长达五年多的中专学业时间,我处于一个半封闭的学习环境中,每天除了压腿吊嗓子,就是背戏练唱腔,对知识的渴望激励我继续往前走。”毕业时,曾秋玲分别报考上海戏曲学院京剧系、导演系和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的考试,最终以全国女生第二名的成绩被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录取。

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期间,从表演思维转到导演思维跨专业的学习让曾秋玲见识了很多新事物,也带来了新的压力。曾秋玲说,学院导演系王永庆老师为她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的编剧、导演、表演,灯光、服饰、道具、舞台效果、化妆等全方面学习中,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后来,她又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如愿以偿选择了王永庆老师作为研究生导师,继续导演艺术的深入学习。

吸纳多方意见 不断打磨提升让潮剧更“潮”

记者了解到,曾秋玲考进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学习戏曲导演专业以来,先后跟随学院赴新加坡、日本、老挝、香港等地交流演出。2018年,她受邀到新加坡传统中心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无论飞得多高多远,曾秋玲对家乡的深情依恋始终不变。她说,未来之路,将继续坚守初心,直面困难,踏踏实实做人,一步一个脚印排好戏。“我个人能力有限,戏曲尤其是地方戏曲发展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潮剧也是如此。” 曾秋玲表示,一定广泛吸收各方意见,积极打磨提升完善,让潮剧更“潮”,走向更多的观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