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闯宫》剧照
潮剧《三闯宫》是一出广为传播的好戏。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潮汕城乡的有线广播、录音机经常可以听到香港名角陈碧霞、陈碧玲、许云波等悦耳的演唱。
潮剧《三闯宫》移植自越剧《毛子佩闯宫》,该剧由有关明代正德皇帝的通俗言情小说改编。另外,浙江海宁皮影戏有传统戏《毛子佩闯宫》,叙国丈张彪设计诬陷大学士唐上杰,祸及其结义兄弟刁南楼、毛龙两家;毛家的子佩为申冤,独闯张妃内宫,得张妃宠爱,子佩乘机请张妃为三家鸣冤。1961年,武汉市越剧团首演《毛子佩闯宫》,剧本先后四次易稿,曾到南昌、长沙、广州等地巡演,场场爆满。1963年初夏,该剧拍摄成越剧彩色戏曲片。
根据《潮剧剧目汇考》记载:20世纪60年代,香港韩江潮剧团演出《三闯宫》。此外,香港还有多个潮剧团体演出,有的还留下了音像,以先后为序主要有:1974年12月27日,新加坡新世界百老汇台,香港新天彩潮剧团演出《毛子佩三闯宫》留下实况录音,金钟唱片出版磁带三盒,陈楚蕙饰毛子佩、方巧玉饰薛梅、黄佩卿饰张书昭、张应炎饰正德帝。1976年4月23日,东南亚唱片公司T.N.A机构出版香港昇艺潮剧团《三闯宫》首版黑胶唱片,移植改编陈炳浩,唱腔整理杜能穆,陈碧玲饰毛子佩、陈碧霞饰薛梅、陈燕兰饰张书昭、罗桂凤饰正德君、黄佩珠饰抱琴、许云波饰毛龙、姚佳雄饰薛宗秀、李美英饰杨秋霞。1980年,香港沙田演出,日本汉学家田仲一成拍摄香港韩江潮剧团《三闯宫》实况录像片段,丁敏饰毛子佩、柳惜春饰薛梅、陈美云饰张书昭、许云波饰毛龙。
按音像的戏文加以划分,以上所列音像节目,新天彩《毛子佩三闯宫》实况录音剧情是一枝独秀,除此之外的其他剧团的音像均可归属在昇艺《三闯宫》的范畴。比较两种演出本有以下区别:一是戏剧结构。新天彩本情节较为跌宕起伏、节奏较为紧凑。昇艺本唱段较多,整体节奏稍为舒缓。前者为实况录音,后者为专场录音,各自发挥所长。二是角色戏分。新天彩本配角也有戏,如子佩书僮金树,与薛梅侍婢银花,也是一对。昇艺本书僮抱琴,年少天真,童言童语。三是戏文文采。昇艺本整体叙事较为简炼,唱词诗化。四是人物关系。以张书昭区别最大,新天彩本“一闯”时,她已觉察毛薛为故人,甘为护花使者;昇艺本书昭的性格较为复杂,“一闯”时对子佩心存爱慕,“三闯”时才知真相,施加援手。新天彩本毛龙既忠君也爱子护子,子佩“三闯”,他以“逆子为情死,为父为子亡”为念,不顾生死也入宫援救。昇艺本毛龙形象较单薄,对正德愚忠,形同傀儡。
整体而言,新天彩本既突出主角形象,金树、毛龙、银花等配角的塑造也活灵活现。昇艺本脱胎于《毛子佩闯宫》越剧电影本,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为歌颂正面人物坚贞爱情,披露封建帝皇荒淫无道、封建家长呆板寡情,刻意丑化或矮化正德、毛龙等反面或陪衬角色。
戏曲的传播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舞台传播,这是戏曲自身通过声腔、舞美、剧场效果等的即时传播。二是借助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片、书刊、报纸、网站等传播媒介,通过文字、图片、音像等方式的媒介传播。这两种传播方式贯穿了戏曲发展的各个时期。近半个世纪以来,潮剧《三闯宫》中香港名角优美的唱声陪伴潮人走南闯北,媒介传播功不可没。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