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为主的行当体制,各行当中又分成若干细当。本期介绍四大行当中的净行和丑行。

净 行

俗称乌面。主要扮演人物有文臣、武将、草莽英雄、恶霸土豪,少唱,多用炸声道白,丹田气足,都勾脸谱,按表演风格分为文乌面和武乌面。

文乌面:注重袍蟒工架造型,如《摘印》中的潘仁美,《搜楼》中的严世藩。

武乌面:也称草鞋乌面,表演注重武工做派,如张飞、鲁智深等。此外,还有扮演心地善良或性格诙谐的人物,如孟良、焦赞,又称为乌面丑。

丑 行

包括官袍丑、项衫丑、踢鞋丑、武丑、裘头丑、褛衣丑、长衫丑、老丑、小丑、女丑。

官袍丑:扮演官场人物,上至皇帝,下至县官、驿丞、狱吏,均可扮演,多穿红色官袍。表演重提袍揭带,重须眉眼脸,重靴帽等做工,有时也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可扮正面人物,如《南山会》的驿丞,《续荔镜记》的县令,也可扮反面人物,如《王茂生进酒》的门官。

项衫丑:多扮演年青的花花公子,表演多用水袖、折扇、衣裙,多模仿皮影的动作。典型人物如《闹钗》的胡琏,《活捉孙富》的孙富;有时也扮正面人物,如《秦德避雨》的秦德,《铁弓缘》的施龙。

踢鞋丑:多扮演富有正义感、喜欢打抱不平的相士、老艺人等走江湖或市井码头的低层人物,有较深的人情世故。表演注重腰腿工,常带有特技表演,如梯子工等。典型人物如《刺梁骥》的万家春,《柴房会》的李老三。

武丑:多扮演有武艺而性格善良、豪爽的正面人物。表演多属南派武工,并注意花条、木棍等的运用,典型人物如《打花鼓》的花鼓公,《宿店》的时迁,《白芒山》的晓因。

裘头丑、褛衣丑、长衫丑:裘头丑穿素色衫裤,多为农民或城市的贫穷者。表演多保留生活原型,程式比较自由,重口白,典型人物如《李唔直》的李唔直,《金福戏鬼》的金福。褛衣丑穿长衫,套马褂或背心,戴瓜皮帽子,蹬干鞋,留长辫,多扮反面人物,典型人物如旧本《杨子良讨亲》的杨子良,《方世玉打擂》的会馆头。长衫丑,穿蓝或赤的长衫,或留辫,蹬干鞋,或蓄八字胡,或戴瓜皮帽,或剪现代发式,扮市井的中层人物,也扮下层人物,典型人物如《扛石》的丘孝,《双睛盲》的瞎子。

老丑、小丑:这两类多扮演正直善良、性格风趣的底层人物,如艄公、更夫,以及家僮、店小二等童角。老丑少做工,重口白,带浓厚的地方色彩,典型人物如《苏六娘》的进伯,《玉堂春》的崇公道。小丑程式比较自由,多保留现实生活的动作,典型人物如《陈三五娘》的小七,《柴房会》的义哥。

女丑:是黑毛老旦的丑化,主要扮演势利的媒婆、鸨婆、店婆或善良风趣的乳娘、农妇等中老年妇女。化妆和表演极度夸张,很有特色,头部梳大板拖鬃,足穿翘头红鞋,身穿大边镶的衣裤,手执大葵扇,多为男角扮演,动作粗中透娇,滑稽可笑,典型人物如《骑驴探亲》的农村亲姆,《换偶记》的张幼花,《荔镜记》的李姐等。

(原文载于陈韩星主编《潮汕戏剧大观》)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