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干戈为玉帛”是一句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的成语,干、戈均是古代的兵器,引申为战争;玉、帛即玉器和丝织品,是古代诸侯祭祀、会盟、朝聘等场合所用的礼器。句子的意思就是将刀兵相见化为玉帛相往,化战争为和平。这一典故源自夏姓的老祖宗夏禹——据《淮南子。原道训》载:“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这段话的意思是:从前,夏氏部落领袖禹的父亲鲧为了保卫自己,就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三仞(八尺或七尺为一仞)高的城墙,他属下的部落一看到这种情况,便纷纷要离他而去。别的部落对他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为了平息天下的叛变,就马上派人拆毁了父亲鲧所筑建的城墙,填平了护城河,还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所有的兵器,对天下施恩济惠,用道德的力量来教化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前来归附。禹的所作所为就这样安稳了天下。禹在涂山召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借此机会,禹与万国诸侯结为天下盟友。 夏(xià,潮音hê7(厦))姓在全国约有人口468万,在各姓中排第64位,占全国人口的0.36%.夏姓在揭阳有人口9126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64位,占揭阳人口的0.16%.夏姓来源有二:1.出自姒姓,为大禹的后代,属以国为姓。上古时,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夏(今河南省禹州市)。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大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1600年,夏朝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2.出自妫姓,为春秋时陈国公子妫子西的后代,属以祖字为姓。春秋陈宣公(前692~前648在位)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妫子西的孙子征舒以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代以夏为氏。 夏姓还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回族夏姓是从夏不鲁罕丁的教务演化而是来,元皇庆年间(1312~1313),一回族人定居泉州,后应聘主持清真寺教务,为清真寺长老,称为夏不鲁罕丁;明永乐年间(1403~1424),有苏禄(今属菲律宾)人夏乃马当来中国为病逝于中国的苏禄王守墓,后在中国生息繁衍,遂成了山东德州北营回民夏姓;明代,蒙古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近代,台湾高山族哈也湾氏汉姓为当地方言近音夏。此外,今土家、满、锡泊、侗等民族也有夏姓。 今夏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浙江两省为多,两省夏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夏姓人口的40%.夏姓的历史名人有:东汉光武帝时备受人敬仰的易学教授夏恭,曾经教授生徒达100余人;晋代杰出画家夏瞻,工于人物、神像;北宋古文字学家、文学家夏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著有《文庄集》;南宋杰出画家夏圭,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明代著名画家夏昶,擅长写竹石,当时推为第一,有传“仲昭一个竹,江南十锭金”;南明抗清少年英雄、诗人夏完淳,著有诗集《南冠草》;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著名烈士夏明翰(1900~1928),临刑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夏征农(1904~2008),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辞海》主编。 今广东夏姓居民主要分布于广州从化,韶关浈江、曲江、南雄、始兴,佛山南海、顺德、高明,江门新会、鹤山,茂名高州、化州,肇庆高要,惠州惠城,汕尾陆丰、海丰,清远清城、清新、英德、阳山、连州,河源紫金,梅州兴宁,汕头潮阳、澄海、南澳,潮州潮安等地。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