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阳是潮汕地区最早载入史籍的古县之一,和海阳、潮阳并称“三阳”。早在义安郡及后来的潮州郡之前,就有揭阳地和揭阳县的存在。习惯叫法称“古揭阳”,以别于设置独立行政区划后的揭阳县。夹义的揭阳县是设置于汉武帝元鼎六年(121),不过当时的揭阳县辖境比现在的揭阳大得多。19叨年潮汕地区分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揭阳市统辖普宁、揭西、惠来,及增设的揭东县。揭阳榕城为揭阳市驻地。 揭东县(包括揭阳市区,即榕城) 禾坪派: 化公分派凤溪(黄德三)世系: 黄德三,黄潜善长子黄久昌之三子。据《广美乡黄氏族谱》称:黄久昌原居福建莆田(一说居宁化,准确的说法应是自宁化移居莆田),他生有六个儿子,其中三子黄德三于元末明初从莆田河田村迁徙潮阳直浦都,黄德三有四子,长子黄凤溪移居揭阳渔湖都广美乡。长子黄亮,为广美(俗名港尾)黄氏始祖。次子黄煌,创居潮阳贵屿等处,三子黄辉,移居澄海。四子黄煊,入赘蓝田都濡港潘家。 广美黄氏始祖(也是众多揭阳黄氏的共祖)黄亮,字凤溪,曾官任奉政大夫,娶妻郭氏。世系如下: 1世凤溪,讳亮,生子渔湾。 2世渔湾,生子易简。 3世易简,生子二:偏逸、偏荫。 4世偏逸,有六子:长彰辅(徙居揭阳田东);次彰仁、三彰取(分居洋东);四彰善;五彰幼;六廉静。 5世廉静,号尾房,有子二:长醇建,次醇叟。 6世醇建,生有三子:果庵、素庵(分创本县许厝);谟庵(分创本县全美村);六世醇叟,有子四:东阳、廉湖、梅庭、南阳,支分本县大埕、寨外、西庵等处。 7世果庵,生子名确斋。 8世确斋,生子四人:长少齐、次清鲁,俗称马椟公。三、四失传。 9世少齐,官至明礼部右侍郎,诰赠通奉大夫、加赠一级致仕。子二:长浩然、次浩一,子孙居本县寨外和全美村; 10世浩然,俗呼新太公,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士,诰赠通奉大夫。有子三:长奇遇,次熙臣、三正遇; 11世奇遇,号良臣,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登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固安县令,黄奇遇历任礼部、吏部二部尚书,参预编修熹宗实录,主修《揭阳县志》,为潮州后七贤之一。十一世正遇,字常之,号宜臣,也是进士出身,卒谥端恪。有子三:长裕轩、次早夭,无传;三士衡。(下略) 纵观揭阳广美黄氏,自黄凤溪之父黄德三率先人潮,开基潮阳直浦,黄德三是为该派迁潮始祖。其长子黄凤溪本人自潮阳徙居揭地,黄凤溪为迁创揭阳始祖。十传至黄浩然,生下黄奇遇、黄正遇、黄熙臣兄弟三人,尤其是潮州后七贤之一的黄奇遇,不单官居高位,而且学识渊博,刚直不阿,深受天下人敬仰。姓因人显,广美黄氏因此而声名益著,自明以降,四百年来号称望族。 化公分派致政公世系: 黄氏致政公世系也是揭阳黄氏的另一个闻名遐迩的望族。其始祖致政七公,乃黄久茂第四子黄泉溪之第七子,原居莆田石狮巷。宋神宗年间(1068- 1085)登进士,任海丰县尹。致仕后不回莆田原籍,因羡潮州背山临海,宜耕宜渔,有利于子孙日后发展,遂决意立籍潮州。择地于揭阳官溪都玉溪村(今之溪口村,)创建村寨供子孙居处。揭阳玉浦黄氏立致政公为这一世系的迁潮始祖。黄致政有子三人,长子念一公,创居揭阳官溪都官湖乡。子孙昌盛,先后分创揭阳仙桥镇的陇上、老山尾、新山尾、内洋、寨内等村。次子黄念二公,仍随父居玉溪。其后子孙分支曲头、玉浦和潮阳的阳美及梅县等处。三子念三公,派下子孙创居揭阳高湖、桂岭新乡及普宁等处。七传黄焕国、黄时晦兄弟,同登宋绍兴二年 (1132)张九成榜进士,创居海阳龙湖(今潮安县龙湖镇龙湖乡)。八传之后又分创长湖、曲头、埔上、高美、寨内、宅上及梅县登岗、陆丰石寨、普宁坤头山等处。九传又有子孙分创迁居揭阳榕城石狮桥、北窖口,再移南园。传到11世开基梅岗都登岗乡,至12传黄德庵,从玉溪移居玉浦。 这一支以玉浦为发祥地的世系支派,是揭阳黄氏的主流之一,与风溪世系堪称伯仲。其特点是播迁快速,分布地域广,至1998年已传37代,人口众多。英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人口当在30万人以上,居住揭阳本地的有12-13万。仅12传至黄德庵,生有三位儿子:长彦成、次彦昌、三彦英,通称“大三房”。玉浦“大三房”派下子孙便有3万多人。裔孙建“炽昌堂”于官湖乡崇祀为本世系始祖“致政公”。 紫云派黄詹世系:黄道美,字叔玉,号榕江,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由潮阳龙陂迁创揭阳县榕北黄畔围,(今揭阳市新河,原称仙河)。 普宁市 普宁辖境原属潮阳县的一部分。明嘉靖四十二年,朝廷下诏,从潮阳县分出洋乌、黄坑、戎水三个都置普宁县。万历十五年又割洋乌、戎水归潮阳县管辖,清初上述两都又重归普宁县管。因此,在不少旧存族谱中,谈到迁移地时,常把潮阳与普宁混为一谈。其实普宁黄氏是潮汕黄氏中重要的一支,全市有黄姓人口约15万多人,约占普宁全市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人口居第二位,仅次于陈姓。黄姓宗亲分布于全市。17个镇、2个农场。全市计有黄姓人聚族而居村落102个。有一村一姓者,也有与其他姓氏和睦共居的。据调查,居住于流砂镇的有马栅等12个村落;,居住于占陇镇的有西社的西南等8个村落,居住于大南山镇的有灰寨等6个村落,居住于梅塘镇的有泗坑等4个村落,居住于池尾镇的有高明等4个村落,居住于大坝镇的有半径等3个村落,居住于燎原镇的有埔上寮等3个村落,居住于洪阳镇的有雨堂等9个村落,居住于南溪镇的有篮兜等2个村落,居住于广泰镇的有山后等6个村落,居住于赤岗镇的有五福屿等3个村落,居住于麒麟镇的有南坡等8个村落,居住于南径镇的有磨石坑等7个村落,居住于下架山镇的有坡乌等5个村落,居住于石碑镇的有古岭等5个村落,居住于云落镇的有中央寨等5个村落,居住于里湖镇的有竹头等4个村落,居住于大池农场的有新星等3个村落,还有马鞍山场的里仁村等。其中人口5000以上者有流沙镇的东埔村等8个村,3000-5000人者有流沙镇的马栅村等11个村,1000-3000人者有云落镇的下新埔村等 25个村,500-1000人者有南径镇的磨石村等30个村,100-500的有洪阳镇的新安村等26个村,100人以下者有云落镇的神前坑等2个村。其中聚族而居人口最多的自然村是梅塘镇的泗坑村,近8千人,人口最少的是云落镇的上洞,仅60多人。 根据资料,普宁黄氏绝大部分属禾坪派,但因分布村落较广,世系较难理顺。现仅对几个主要世系进行阐述: 化公分派僚公世系:就已知材料,普宁属于化公分派僚公世系的黄姓村落有:普宁占陇镇西社黄氏、黄坑五福屿黄氏、兴仁乡班湖(今普宁市里湖)黄氏、坤头山黄氏、山后村黄氏、东堆黄氏、桂岭新乡黄氏等地。谱云:黄僚为峭山公10世,九传至黄侗叟,创潮阳直浦。后代子孙分居潮阳各地(普宁时属潮阳)。其分创普宁各乡简述如下: 占陇镇西社黄氏: 1世峭山公。 2世宁化公。 3世道公。 4世文公。 5世省察公。 6世春公。 7世仁公。 8世潜善公。 9世久养公。 10世寮公,创居梅州。 11世吉庆公。 12世日新公。 13世文焕公。 14世淑敬公。 15世德彝公。 16世伯九公。 17世礼卿公。 18世侗叟公,子二:皇甫、经德;黄经德曾被朝廷任为潮阳县知县,黄侗叟随子人潮,创居潮阳直埔都。 19世皇甫公,黄侗叟长子,曾以翰林学士致政,故其后代子孙尊称为“致政公”。宋末自闽人潮,卜居潮阳奉恩乡麻田麓之霞霖;有四子:松岩、松霍、松山、松涧。 20世松山公,黄皇甫第三子,自潮阳直浦迁创潮阳高堂,为高堂一世祖。 21世仓使公,高堂二世祖。 22世棉山公,,于元末明初由潮阳高堂移居普宁里湖,后又移居占陇西社,为西社一世祖。其后裔又先后分创流沙镇湖心洋村、下架山陂乌等村。 按:据《普宁市黄氏分布村落表》在分创始祖一栏中则与上所引资料来源《黄氏通书》(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所载谱系不符,表云占陇西社西南村创迁始祖为黄斯可,于公元1678年迁自福建油园,西社新北村创迁始祖为黄学贞,西社考寮村创迁始祖为黄香愚、黄惠愚兄弟,但均未阐述迁移经过及世系。抑或占陇西社黄氏有多系? 谨此存疑。 五福屿黄氏。五福屿黄氏为黄皇甫长子黄松岩(第20世)派下子孙。其世次及迁徙经过如下: 黄侗叟–黄皇甫一黄松岩(创居潮阳南阳里)黄口口(黄松岩长子,创居澄海渔洲)一黄三冈(创居五福屿等村)。 五福屿另一支黄氏系致政七公之后,下面将述及。 南径镇磨石坑黄氏:普宁南径镇磨石坑黄氏系黄侗叟次子黄经德派下子孙。世次如下: 黄侗叟一黄经德啼黄东春(长子)寸黄淳叟一黄敬修一黄应进、黄应衍–黄隐叟(迁潮阳桑田)、黄双榕–(公元1573年迁普宁南径磨石坑)。 传至裔孙黄得立、黄得谦兄弟,又从磨石坑外迁。黄得谦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年)迁创麟麟镇前洋村、黄得立也于。同年迁创南径白石村。 属于这一世系的还有南径镇的东岗寮村、池尾镇的合浦村、梅陇镇的进陂村、里湖镇的河头外洋等村。 按:据《普宁市黄氏分布村落表》在分创始祖一栏中则注明黄双榕迁自福建诏安,与《黄氏通书》所载谱系不符,也谨以此存疑。 另有一支也是属于黄僚世系的却是从大埔枫朗迁徙来潮州的,其始迁祖也不相同。大埔枫朗黄氏更直系于迁自宁化石壁的黄氏客家系统。 黄德盛,黄僚8世裔孙。曾任元朝兵部右侍郎,元末由福建宁化迁大埔县恋州都(现称枫朗),其子大三郎由大埔县恋州都迁揭阳河婆,生子二十五郎,二十五郎生开基;洪基、三十一郎三人,洪基生尾、清、容、仲、华五子,其中第三子迁惠来盐坑,容之子大德分迁普宁东埔。黄德盛为惠来盐坑、普宁东埔等处共祖,黄容应为普宁东堆黄氏始祖。 可以看出,这一支客家黄氏,是先从大埔枫朗迁惠来盐坑,再从惠来盐坑迁来普宁。 另一派也是迁自大埔枫朗,其迁枫朗始祖黄遇隆,为黄化九子黄潜善四子黄久盛派下子孙,黄久盛四传至黄遇隆,于南宋端宗景炎一年(1276)由宁化迁大埔枫朗,为枫朗始祖。黄遇隆生有三子,分三房。谱云:二房英达公七传至黄德盛,生有二子,长子支分普宁等处。从字面上看,这支黄氏好像跟迁徙普宁东埔的黄德盛是同一支系,甚至两个黄德盛有可能就是同一个人。但细查世系,又各不相同。黄遇隆派下英达房七传方是黄盛德,一个是黄久盛裔孙,一个黄久善后代,都是“九子公”之后裔,但迁东堆的是黄僚世系,这一迁枫朗始祖属于黄久盛世系。可惜黄氏枫朗谱没有言明迁于普宁何处。 致政公世系:洋尾仔及坤头山黄氏皆属于开创揭阳玉浦黄氏的致政七公系统(按:潮汕黄氏有两位致政公,一位为开仓澜阳霞霖之黄皇甫,一位为立籍揭阳的玉溪黄氏始祖致政七公,也简称致政公,大概,某人在为官退休之后,其后裔便以此尊称之)。 洋尾仔黄氏:始祖黄应午公,为致政七公12传裔孙。其迁徙经过及世系是这样的: 致政七公十念三公寸太宇公呻处仕公呻潭山公呻文泽公,》焕国公一佥判公(共生松轩、竹轩、梅轩、应佑、应午五子)一应午公一学仕公一宜隐公呻蒋仕公。从以上可以看出,蒋仕公系玉浦黄氏开基祖致 政七公之12传裔孙,于明代中期先由揭阳玉溪支分普宁洋尾(子)及潮阳波美、石鼓等处。 坤头山黄氏:致政七公8传至佥判公,其五子宣义应午公的后代又分创普宁坤头山。上述各地均奉宣义应午公为创村共祖。 (该原谱排列有多处语焉不详,可能有不当之处)。 属于这一世系的还有:赤岗镇五福屿村,迁创始祖黄一夫;麒麟镇南坡村,迁创始祖黄仙塘。广太镇富儿村,广太镇山后村,这两村有迁创年代而未注明迁创始祖名。他们先后于公元i4i2年到1501年之间皆从揭阳交湖迁入以上各地。 另有不少村落世系未明者,如: 黄扬贵,一名衍泗,约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从广东河源乌堀塘首迁普宁(时仍属潮阳)云落镇下新埔,传至其裔孙叟公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自下新埔开基云落镇中央寮,下传至裔孙云公,于1725年又从中央寮迁云落云楼村、大池村开基创乡。其后裔又先后迁创上坝、神前坑上洞等村。 黄南湖,原居五华县城,于1382年迁普宁。先住陂沟村,传至裔孙黄文岐,再迁大南山镇灰寨。自第2代十二郎公至第8·代亮彩公又先后分创大南山的山后池、圆山、樟树坪、华岭、大池纳、埔仔寨等村庄。黄南湖是为该派系迁普宁始祖。 属于这一类型的村落还有很多。 另一类是语焉不详者,如有谱云’:“黄久隆次子黄绍,分创普宁。”又有台北《黄氏大宗谱》载“汀郡黄氏峭公第11子宁公,徙居化石壁村,宁公传梗全公,梗全公传十六郎公,迁永定县金丰里奥杳乡,永定奥杏乡派再传至潮州。至今散居普宁等地”云云。此类全国或全省性的黄氏通谱均有所反映又稍嫌简略,造成无法上下对接的例子也不少。因未注明具体村落故不作详细罗列。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普宁黄氏,主要是以黄侗叟为开潮始祖,由他的两位儿子黄皇甫、黄经德分创的潮阻直浦、潮阳霞霖所派衍,和由致政七公为开基祖的揭阳玉浦黄氏所分衍的,皆属于化公分派。他们都是于宋末元初由闽入潮,最初于潮阳、普宁二地创居立籍,而后衍及潮汕各县市。虽还有为数不少而世系未明的黄氏聚族而居的村落。但从总体说,他们大多属于峭山公派下子孙,江夏一脉,同根同源。 人数达十五六万的普宁黄氏,构成一个枝繁叶茂的社会群体,他们精诚团结,在普宁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殖,辛勤劳作,为普宁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了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沟通,于1996年3月成立“普宁江夏海外宗亲联谊会”。在会长黄蔚群先生的领导下;联谊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联谊会本着遵守国家政策法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宗亲之间精诚团结、增进友谊的宗旨,致力于提高宗亲成员的文明素质,帮助提升经济效益,奖学助学和汇集资料,进行族史研究等项工作。该会设立了“普宁江夏奖学助学福利基金会”,对考上大学本科和专科的本族子弟给予奖励和鼓励。1999年这项工作开始启动,至2000年,已有72人受惠。此举在普宁各姓氏中前所未有,《普宁日报》、《揭阳日报》均予以报道,获得良好社会评价。 惠来县 惠来置县于明嘉靖三年(1524),拆原属潮阳的大坭、酉头二都和隆井都的一半,拆海丰县的龙溪都置惠来县。据,t987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惠来全县总人口74万多人,现在估计超百万,据有关资料,现全县有黄姓人口22万,按全县总人口比例,22万可能估计过高。 紫云派 黄彦斌世系:始祖黄彦斌。据惠来县四安派连城房族谱资料:黄彦斌宋末由晋安迁居潮阳。黄彦斌生子黄穗荣,黄漶荣生有三子,其第三子名弼佑,号与彭,自潮阳移居惠来连城。该世系尊黄彦斌为始祖,黄弼佑为一世祖。世次及分迁情况如下(仅列其有关者): 一世弼佑,号与彭,由潮阳迁惠来连城。有子三,长子、次子是否有传,播迁何方不朋。第三子廷誉。 二世廷誉,号槐庭。 三世连聚,号宅元。 四世应岳,号惠源。 五世朝任,字济宇。 六世启家,号有三。 七世命锡,字德胤,号绍祚。 八世诏训,字紫侯。 自七世命锡,八世诏训起,生齿已渐繁,分别创居本县南颜、大茔头、神泉、澳角等地;传11世黄洋、黄淳、黄潮,又分创隆江等地。 传至14世起。其世系子孙已族繁丁盛;人口众多,纷纷向外发展,因年久少联系,谱失修,莫知其移居何处,只知有移居香港、珠海、广州、深圳和东南亚等地者。 从以上材料,考其来历,应归属于黄氏紫云派四安系统。福州古称晋安,乃是紫云四安(有的称五安)舶,最早发祥地,其属紫云派似应无疑。福州(晋安)是紫云黄氏真正创乡立籍者黄元方最早的落脚点,传至其孙黄詹才迁居莆田,今福州市郊就有村名曰“四安”,村,中几乎清一色姓黄。 惠来属黄氏紫云派的还有也从潮阳迁来的黄玉江后裔,迁潮始祖黄玉江及其迁潮经过已在潮阳市章节中有述。宋末元初,黄玉江之子黄晋享,从首迁地潮阳迁居丰欢乡东铺,黄晋享为迁东铺一世祖。丰欢乡东铺时属潮阳,今属惠来周田。至明代,其后裔又分迁甲子。 禾坪派: 福公分派黄程(周田)世系:据有关资料,惠来现有黄姓人22万(这个数字似乎高了),其中属黄程(周田)世系的就达近10万之众。其承传世次如下(略去与周田派无直接关系者): 黄程–黄钟一黄晚一黄梦一黄时晦呻黄中享一黄元佑一黄康一黄伟一黄登荐一黄无恙(始迁惠来周田)一黄绍兴一黄延立(徙居前湖)、黄延贡、黄延凯(徙居考山),下略乙已传32世以上。 其始迁惠来周田经过是这样的:黄真禄,字友爵,号石门,为黄程12世裔孙。元朝末年,因发生了推翻元朝统治的战争动乱,族中众兄弟为了逃避战乱,四出另觅新的定居点。黄真禄便从海阳菊池移居时属潮阳县的酉头都周田。该处原属低洼地,大片荒芜,只有一洪、陈、许三姓共居小村庄。黄真禄却颇有眼光,识择地之奥妙;故选择村外高埠之地名曰周山者立籍创乡,安置家眷。此处背山面水,地近桥头,交通方便。黄真禄的村寨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时人称石头寨(因地近桥头,也称桥头寨>作为居所,并娶邻村胡氏女为妻。夫妻同心协力,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终于过上小康日子。后洪姓他移,陈姓因祸破家。黄真禄买下这两姓遗下产业,继续经营,终于从一个赤贫的外乡移民成为富甲一方的“员外”。不单财旺,子孙也十分昌炽。胡氏女生有三子:延立、延贡、延凯。因派下子孙繁衍迅速,为了便于理清脉络,故以三子排行分作天、地、人三房。天房黄延立创居山前湖及后头,地房黄延贡创居南澳南宅,人房黄延凯创居巷口。从元末至今已繁衍32代。其后代子孙又先后创居惠来灰寨外埕、许厝、葵潭、神泉、靖海、全美、草美等村落及潮阳、普宁、湛江遂溪县等地。仅这一支派在本地者就达10万人之众。周山元时地属潮阳,现属惠来县。这支从澄海迁移来的黄程后裔,以始祖黄真禄的首迁地命名这一支派为“周山派”。周山派是惠来黄氏的主流。 化公分派僚公世系:黄德盛,曾任元朝兵部右侍郎,元末由福建宁化迁大埔县恋州都(现称枫朗),其子大三郎由大埔县恋州都迁揭阳河婆,惠来盐坑黄氏尊黄德盛为一世祖: 1世德盛,生大三郎。 2世大三郎,生二十五郎。 3世二十五郎,生开基(迁丰顺、揭阳)、洪基(由迁揭阳河婆、再迁惠来县朱公坡)、三十一郎。 4世洪基,生尾、清、珞、仲、华。 5世路,生大德(迁普宁东埔、惠来员堆)、大权、大经。 6世大权,生冕轩、燧轩。 7世轩冕,生启肇,(迁吴堆等地)、钟响(迁汉塘、青坑)、钟荣(迁员堆、葵潭)、钟贵、缵充o 7世燧轩,生达衷(迁碣石)、振成(迁葵潭)、缵统(迁碣石)、缵燧(迁南塘、陆丰)。 8世钟贵,生玉衡(迁青坑);雨化、楚玉、雍石(迁四川成都);宝千(迁青坑)帝钦、应昌,具住本乡。 9世应昌,生帝斋、子捷、云客、士朋(迁马鞍山等地)、虎臣(迁陆丰甲子、葵潭新圩)、位章(由盐坑迁青坑又迁陆丰甲子,后又迁葵潭)。 10世位章,为葵潭创始祖。生伯阳、伯文、伯琦、伯用、伯清、伯源、进思……下略。已传25代以上。后裔散居惠来及陆丰各处。 揭西县 揭西原属揭阳的一部分。1965年始从揭阳县西部划出14个公社(镇),陆丰县划出东北部两个公社,组建揭西县。揭西现有黄姓人口10万左右,主要集中居住地是河婆周围乡镇。河婆员埔派黄氏主要居住于坪上镇周围25个自然村,和河婆的马头村。河婆是潮汕地区客家人较集中的居住地,河婆黄氏主要有四个支派:员埔连城派、员埔坪上派、马头派、下崆派,他们的迁移史也与客家摇篮宁化石壁息息相关。不管他们是如何经过曲折如何跋涉,但他们的祖源,都是来自宁化石壁乡。也就是说,皆出自禾坪派化公分派,是地地道道的客属黄氏。 黄世俊,黄潜化四子黄久盛之四传裔孙。号大一郎,曾任东莞县训导,转升本省(福建)学正。任满后回归故里宁化石壁乡。石壁乡原称玉屏乡。是个三面环山的武夷腹地的平原小盆地,风光秀丽,土地肥沃,宁静而不闭塞。它东北与建宁县接壤,西北与江西省相邻,南近广东梅县地区,周围包括20多个自然村。在古代,是福建进入广东的重要通道。越过一座山,就是江西省的石城县,可以说是三省交界之地。取名玉屏,就是有青山作为屏障的意思。比起当时烽火连天的中原地区来说,这里可以说是世外桃源了。我们世居黄河流域的中原先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为了逃避战乱,或为了南下寻求发展,他们投亲靠友,自西晋永嘉末年,皇室内乱,招来五胡乱华起,就有人来到宁化玉屏乡避难,在这块平原小盆地里暂时居住下来。他们过着自耕自作的生活,日子倒也过得悠闲自在。为了逃避官府干扰和注意,甚至别出心裁,把玉屏改名石壁,让不知情者产生此处是怪石嶙岣、穷山恶水的不毛之地。但是,这些中原移民,大多出身于仕族家庭,是见过世面的。他们虽然希望这里永远安静祥和,不受战争烽火波及。但他们又不愿意自己的后代世世与大山相厮守,他们知道山外有更广阔的天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为了子孙后代,无论如何应该走出大山。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把田园庐舍留给后来者,又继续向潮州地区、向梅县地区迁移。就这样,宁化石擘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原移民,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石壁移民,故历来有宁化石壁乡是中原移民向南迁徙的中转站、客家文化摇篮的说法。奉父亲黄峭之命,黄化从福建邵武移居宁化落户。黄化也正是用这样的思想教育他的儿子孙子。故他派下子孙们为官出仕者特多。黄世俊便是黄化的后裔,他已经出外为宦过,已走出大山,更有这种想法。他重回石壁,不是来重温文人学士们所津津乐道的田园风光,而是另有打算。他小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携带妻子陈氏和两个儿子金国、金义离开宁化石壁乡,迁徙人潮,先创居揭阳蓝田都汤坑黄寨埔头村。其长子金国又于明初移居揭西河婆厚埔。金国共生5子:崇德、崇爵、崇富、崇禄、崇贵。其第5子崇贵,生于明永乐年间。于正统年间带夫人冯氏并第3子绵盛到河婆员埔约巾山沿开基;他本人则带长子绵昌、次子绵远到惠州再创基业。至其子黄盘叟,于明成化十七年(1472)从巾山洞迁居坪上下角楼(旧称苏茅坪)开基。故坪上黄氏尊其为开基始祖,建宗祠以崇祀。今揭西河婆员西、坪上各村黄氏即其后裔也。传至七世黄载熙,候选州左堂。他是个有学问的人,眼光开阔,志趣远大,审度坪上环境地势,知无利今后子孙发展,遂带领侄子黄炯标、黄良木二人,由坪上移居河婆西门,,开基创业。 黄世骏自从宁化石壁迁创潮州之后,子孙后代真的十分昌炽。至今衍派已传10代(载熙公生于清顺治年间),三位祖派派下子孙国内外合计近八万。可谓发展神速。尤其是侨居海外的河婆黄氏,不单人口繁盛不亚于居乡者,而且不少人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对这一支重要的潮汕黄氏支派,有必要对他们的传承世系及迁创地作进一步介绍: ¨9世峭山公(有的谱作1,17世),居福建邵武。 120世化公居宁化。 12l道公。 122世文公。 123世省察公。 124世春公。 125世仁公。 126世潜善公。 127世久盛公。 128世荣公。 129世漳公。 130世季良公。 131世永元公,由宁化石壁迁揭阳蓝田都汤坑埔头寨大溪背开基。分派: (一)员埔派: 1。坪上派 131世永元公,字世俊,号大一郎,生子二:金国、金义; 132世金国公,永乐年间迁河婆厚埔。子:崇德、崇爵、崇富、崇禄、崇贵。 133世崇贵公,正统年间带第三子绵盛公开基员埔约巾山沿,自己带长子绵昌、次子绵远开基惠州永安县羊头岭中正乡。 134世绵盛公,生于成化永乐年间,子一:盘叟。 135世盘叟公,号肇基,于成化十七年自巾山洞迁石肚溪田洋上面、古森林之东畔(俗称苏家坪)搭屋开基,并定村名为“坪上”。 136世穆叟公,号廷相,字谥石波。 137世南J川公,号世明。 138世仰峰公,号国杏,谥侃翁。 139世参玄公,号育正。今坪上建有公祠,堂号垂裕堂。 140世毓午公,谥信笃。有公祠在三川,堂号中兴堂。 141世载熙公,谥勤毅,由坪上移居西门开基创业。 坪上派立(盘叟)肇基公为始祖。 2,连城派: 131世永元公,字世俊,号大一郎,生子二:金国、金义。 132世金国公,永乐年间迁河婆厚埔。子:崇德、崇爵、崇富、崇禄、崇贵。 133世崇富公,生于明永乐初年。于正统十年左右带儿子蓝芳公由汤坑迁来河婆十三乡黄屋楼居住。蓝芳公生子文桂,文桂生廷献,均居河婆厚埔。至廷献之子显霖公于嘉靖十年左右迁员埔岭开基,至黄氏总141世,(连城派九世)佳森公,于清代康熙年间迁园林亭大路坜开基,取名“连城寨”,黄氏连城派由此得名。在该派谱牒中,立永元公为一世祖,金国公为二世祖,崇富公为三世祖。 车墩派: 131世永元公。 132世金义公,永元公次子。 133世敦基公,于正统初年开基员埔车墩寨。车墩派黄氏立永元公为始祖,金义公为二世祖,敦基公为三世祖。 (二)马头派: 马头派黄氏属化公分派建饶公世系。据《马头黄氏族谱》及《饶平道韵黄氏族谱》记载:黄氏第127世黄久安之长子黄建饶,原居福建汀州,后迁古村。夫人伊(尹?)氏,生子有六,其第、四子大九公创居饶平营前,立黄建饶为始祖。传至139世黄湖江,迁创河婆马头村。至今已传25代,达7千多人,合国外共1万多人: 127世久安公。 128世建饶公。 129世大九公。 130世卅一公。 131世温恭公,迁创饶平营前。 132世千三公。 133世万六公。 134世六十四公。 135世秉衡公。 136世得宝公。 137世念四公。 138世琛公。 139世湖江公,以裁缝为业,自饶平营前迁河婆宝和寨(今河婆马头村开基)。生子:定凡、达凡。 140世定凡公,生尔游、尧吉、永吉。 140世达凡公,生梅济、宣六……(下略)。 (三)下崆派: 据《马头黄氏族谱》记载:黄氏总119世井公,讳国臣,字君宠,又字维扬,号子城。于五代广顺二年(952)由邵武和平迁居江西建昌府南丰县龙井乡双井头。下传至裔孙胜三公,于宋末祥兴年间(1279)迁广东潮州府长乐县琴江都。胜三之子梅成公,于元末明初自长乐县大湖洞迁陆丰县吉康都五云洞下崆营前寨(今属揭西县五云镇): 119世国臣公。 120世大用公。 121世嵩公。 122世必敬公。 123世实公。 124世山公。 125世榆公。 126世康公。 127世泳公。 128世桂祖公。 129世欣公。 130世义直公,由南丰迁瑞金。 131世胜三公于宋祥兴二年(1279)迁广东长乐县琴江都。 132世口口公,居长乐。 123世梅成公,于元末明初自长乐县大湖洞口迁陆丰其吉康都五云洞下崆营前寨开基。 下崆黄氏尊胜三为始祖。至今已传25代,居乡人口7千多人,合国外共1万多人。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