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多年前的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在南越国发生叛乱后,以伏波将军路博德为主帅的10万“楼船铁马”大军挥师南下,直捣南越国都城番禺(今广州),最终平定了南越国叛乱,将南越版图重新划入中华版图——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平定岭南后,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和象郡3郡。秦末,趁中原地区楚汉相争,南海郡尉赵佗于前203年建立南越国,随后与汉朝分廷割据。直到汉景帝时,才以诸侯王国的形式向汉朝称臣。但到了元鼎五年(前112),南越国相吕嘉发动叛乱,杀害南越王赵兴、王太后和汉朝使节,汉武帝遂派兵平叛。武帝封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意为降伏波涛,因南越位于南海之滨,平叛大军主要以楼船铁马为师。路博德因此成为首位伏波将军(整个汉代仅3位将领获此称号,另两位为东汉时期的马援、陈登)。路博德与另一路大军楼船将军杨仆合围番禺时,杨仆用火攻城,致满城大火。路博德则命士兵不得滥杀无辜,扎下营寨,遣使招降。路博德此前曾在接近南越边境地区屯兵驻扎一年有余,与越人友善,越人知其仁德,敬其威名。一听伏波将军至,立即弃械向伏波将军投降,并举报吕嘉和伪南越王赵建德逃跑躲藏的地方。路博德率军追杀,终于将吕嘉斩首,并将伪南越王赵建德擒获押解到长安。路博德挥师直抵海南岛后,为了安定人心,他将一些战船烧掉,表示平息叛乱后,将不再用兵,百姓可安居乐业。南越国之乱遂得以迅速平定。
  而今,这位维护国家统一的伏波将军以策马扬鞭的威武雄姿形象矗立于海南省三亚市的天涯海角景区上,备受后人景仰。
  路(lù,潮音lou7(露7))姓,在全国约有人口235万,在各姓中排第116位,占全国人口的0.18%.
  路姓在揭阳有人口24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265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42%.
  路姓来源有四:1.出自姬姓,为上古帝喾的孙子玄元的后代,属以国为姓。上古尧帝时,帝喾的孙子玄元因功,被尧封为路中侯,建立路国(今址不详),到夏朝时,这个小国依然存在。玄元的后人以国为氏,称路氏。2.出自妘姓,出自上古颛顼帝后裔求言(郐子)的后代,属以地为姓。颛顼帝的曾孙陆终的第四子求言,受封于路邑(今北京市通州区),求言的后代以封地为氏,称路氏。3.出自姜姓,为春秋时期潞国国君婴儿的后裔,属以国为姓。上古黄帝时,封炎帝后代支子于潞(今山西省长治潞城市),建立潞国。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晋国灭掉了潞国。国君婴儿(周代,潞国为子爵国,史称其为潞子婴儿)的后代遂以国名“潞”去掉三点水旁为氏,称路氏。4.出自姬姓,为周代“路正”、“巾车”官员的后代,属以官职为姓。西周时期设置有路正一职,亦称合路、合方,主管交通之事,隶属于夏官府司;又有巾车一职,官职类同于路正,不过只负责掌管君王所行的道路,即王路。路正、合路、合方、巾车等官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路姓还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北魏时期,鲜卑族拓跋部没路真氏(亦称没潞真氏、没鹿真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为路氏、鹿氏。
  今侗族也有路姓。
  今路姓居民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等省为多,上述4省路姓人口约占全国路姓总人口的70%左右。
  路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路博德外,还有:南北朝北魏大将路雄,从军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将军,奉车都尉,是继路博德之后的第二位路姓伏波将军;北宋画家路皋,善画骆驼,醉后数笔,颇具生意,时称“河东三绝”之一,兼长画鬼神;南宋刑部侍郎路彬,任广西提刑时,明察秋毫,杜绝冤狱,后又为民请命,减去部分过于沉重的赋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军委办公厅主任路扬(1917~2001),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揭阳的路姓居民分布于揭东曲溪,蓝城龙尾、白塔,空港经济区凤美、炮台、地都,揭西河婆、钱坑、大溪、良田,惠来仙庵、靖海、东陇,普宁流沙北、军埠、麒麟、船埔等地,其中1人为侗族。

你是本文的第382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3-09-02
作 者: 阿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