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揭阳彭姓的迁入时间,可溯至北宋年间。 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7),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彭延年中进士,初任福州推官,秉公执法,政声颇著,后来擢升为大理寺卿评事、秘书郎、少卿等职。 宋神宗时,彭延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知潮州军。从京官做到边远地区的地方官,彭延年无怨无悔。在潮时,正遇潮州连续地震,他带领人民群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捐俸修复韩江堤围,并采取减轻赋税、赈济饥民、开掘义井、捐资送药等措施,救治贫病人民。后又在抗击“流寇”方面取得不凡业绩,朝廷赐玺书褒奖,并召回大理寺。 彭延年就任潮州知军期间,为潮汕地区的安定和民生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在回京后,他却作出了辞职的决定。他留恋潮汕山水,却没有在潮州城营建府第,而是选取到距州城较远的海阳县浦口村(今榕城区梅云街道厚洋村)定居。彭延年于是成为广东彭姓开基祖。 彭延年有6子,后来开枝发叶,分居各处。这支彭姓后又分出漳州、泉州等支派,在闽粤发展成为望族。 元末明初,彭延年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从揭阳迁入梅州,成为梅州彭氏始祖。此后,这支彭姓后人辗转播迁于粤东各地。明洪武年间(1368~1398),这支彭氏后人迁到海丰县吉康都五云洞(今属揭西县五云镇)定居,形成今五云彭氏。这支彭氏随后在吉康都西部各地繁衍播迁,今天的陆河彭氏多为这支彭氏后人。清时,五云彭氏大规模渡海迁入台湾,至今台湾多处彭氏乡亲都自称来自“广东五云洞”。 彭延年裔孙至今遍布潮汕4市和闽南、江西、台湾等地,有的还远播至泰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国。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