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出尧帝裔孙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隰逃奔晋国,为士师。隰之子以官名改姓士。裔孙士会任晋上卿,封于范(今山西)高平,子孙又以封邑之名为姓。范氏后代子孙逐步向东南繁衍,均以发祥地高平为郡望。
    潮阳范姓是有文记载的最早人潮者。据饶宗颐《潮州志民族志》载:“永嘉之乱,南来者为多。晋时徙潮州者有潮阳范氏。”《潮阳县志》云:“范思颐
十世祖吕谷,仁晋郎官,始辟榛莽于潮阳。此潮州氏族有文化可考之最古者。”
    晋怀帝永嘉时八王之乱,北方士族,纷纷南渡。范昌谷是人潮第一家。他来到当时尚属荒僻海角的潮阳,辟榛莽,历艰辛,为开发潮阳作出了贡献。他去世后葬于虎山上(今潮阳市政府大楼处)。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文公刺潮时,将县城由临昆山麓迁至新兴乡之棉阳(今市区)。时昌谷第11代孙范思颐感韩文公之诚,顺乎大义。毅然将始衣墓茔地献出建县衙,原墓柩则改葬于西山山仔墘(俗称石亭墓)。可惜1987年建林百欣中学时,被施工单位炸毁,遗迹荡然无存。
    据收藏《潮阳范氏族谱》的耆老所言,范吕谷之后,有一部分子孙为求仕进,宦游北徙吴兴地,开创吴县一派范族。后传衍至范仲淹一代,再传第八代为在和平开基的范致政。范仲淹乃范昌谷第20世孙。而开创和平中寨、凤善范族的范致政,则是范仲淹第9代孙,也为范昌谷的第 28代裔孙。
    范致政开创和平、陈店等地范族,可算是代表吴县范氏子孙返回祖居故里,振作了潮阳范氏式微之势。原来范仲淹子纯仁,也为北宋名臣,因“忤上意,贬永州”(福建永定州,即莆田地),并在该地居留。其第5代孙松岗徙大埔清溪,再传二代为致政。范致政青年时游学辟望乡等地,后至莆田任教谕。期满,因潮阳范族为祖籍宗亲,故“自莆来棉,以为同宗”  (见陆丰范姓家谱),在和平中寨开基。他娶桥头曾氏女为妻,生2子(文紫、文勋),后任海丰令,再收庶室外莫氏,生2子(范相、范助),分创甲子范族。今和平、甲子两地,各传衍28世,共有人口3万多人。
    明代以后,和平范族兴旺发达。族人好学上进,多有建树。元代范我津中进士。明代范应午中进士,嘉靖时范时芳等四人中举人,先后任六县县令。清代名儒范家驹登进士,授梧州知府。至于现今,范氏子孙仍好文成风,学有所成。以和平一地而言,出洋留学,获博士学位6名,大学毕业生41名。今和平中寨、凤善共5000多人,和平新和200多人,陈店溪口2000多人,红场崎溪700多人,井都双山500多人,棉城市区200多人。

你是本文的第205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旅游故事〉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