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头几天,潮俗家家户户上门给长辈亲友拜年。作为刚结婚不久的女婿,更要在初一、初二就带着全家给老丈人和丈母娘拜年去。潮汕节日礼俗谚语云:“正月正,新囝婿,上客厅。”又谓:“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正月初三、初四再去拜年,就晚了。其实,是“丈母婆惜囝婿(鹅脚鹅翼食到勿)”,等急了!
    岳父岳母家,也就是老婆的娘家,潮汕话叫“外家”,或者“外家头”。如:“伊外家(头)底块伙(他娘家是哪里人)?”这是古代就已有的称谓。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大宝元年》:“犯者刑及外族。”胡三省注:“妇人谓父母之家为外家。”金·刘瞻《春郊》诗:“寒食归宁红袖女,外家纸上看蚕生。”上面例子中“外家”指娘家,与潮汕话同。
    岳父,潮汕话叫“丈人”,潮音

,“丈”读白读音

(张6),不能读文读音

。如:“阮阿丈人澄海伙(我岳父是澄海人)。”“丈人”也是古语。《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南朝·宋·裴松之注:“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董承的女儿是献帝的贵人,所以是献帝的岳父。《水浒传》第四回:“只见杨雄的丈人潘公,带领了五七个人,直寻到酒店里来。”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尔雅》:‘妻之父为外舅,母为外姑。’今无此称,皆曰丈人、丈母。柳子厚有《祭杨詹事丈人及独孤氏丈母》,则知唐已如此。”清·李渔《风筝误·释疑》:“你们两个女婿都不曾拜丈人,两个媳妇都不曾拜公公。”别的方言也有此称谓。田汉《梅雨》:“你丈人这样困难,做女婿的替丈人还点债,不是应当的吗?”

    岳母,潮汕话叫“丈母”或“丈母婆”,犹北方叫“丈母娘”。“丈母”潮音

(张6 姆)“母”与“姆”同音,大多数人就写作“丈姆”,因为“母”字在母亲一词中读

不读

,怕有误会。“丈母”之称,也是古已有之。上文已有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例子。又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十三:“今以岳父、母为丈人、丈母。”

    从上文可知,汉代岳父也称“舅”或者“外舅”,但后来这个称谓下移了一代人,用来指岳父的儿子、妻子的兄弟,女婿称其为“妻舅”,女婿的孩子们(外甥)称其为“舅父”,潮汕话则称为“舅”,或者“母舅”。俗语有“外甥多似舅”(外甥有不少长得像舅舅)“阿舅阿舅,从无食出有”(谓舅舅疼外甥,什么东西都拿出来给外甥吃)。“舅”的妻子则称为“妗”,潮音

(今6)。潮汕成语统称外戚为“姑姨舅妗”。

    舅(母舅)、妗之称,宋代才有。宋·张文潜《明道杂志》云:“经传中无婶与妗字……妗字乃舅母二字合呼也。”《集韵》去声沁韵:“俗谓舅母曰妗。”巨禁切。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七:“《辍耕录》言‘婶妗字非古,吴音世母合而为婶,舅母合而为妗耳。’此说良是。”今查《广韵》去声沁韵确无“妗”字,可知“妗”字宋代始有之说是对的,笔记、小说用例,也都是宋代以后的,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先媒氏请,次姨氏或妗氏请,各斟一杯饮之。”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娘娘充作剧钱,千五与皇后,七百与妗子充节料。”《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吃毕,同狄希陈到了相主事宅内,见了母舅妗子合相主事已毕,你问我对,说了前后始末根由。”《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

    一家如果有两个以上女儿,就有了两个以上的女婿,女婿与女婿之间,北方人叫“连襟”,潮汕话则叫“同门”,谓同娶一门之女也。如说:“周有光佮阿沈从文是同门(周有光和沈从文是连襟)。”“同门”之称,魏晋已有。《尔雅·释亲》:“两婿相谓为亚。”晋·郭璞注:“今江东人呼同门为僚婿。”《广雅·释亲》:“同门谓之婿。”清·王念孙疏证:“婿上盖脱‘友’字……”《汉书·严助传》:‘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颜师古注云:‘友婿,同门之婿。’”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宋时人谓之连袂,又呼连襟,闽人谓之同门。”正与潮汕话合。

你是本文的第52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2、13
作 者: 林伦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