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目哭无目汁》一文中,我们已经告诉大家,眼睛瞎了,潮汕话叫“青盲”(“盲”白读为

夜)。下面再给大家说说一些跟眼睛有关的词语。

    “盲”指看不见,还存在于“雀盲”一词,潮汕俗语有“老贼诈雀盲(盗贼装瞎,谓干了某事的人假装自己不会干。“诈”潮音

郑3)”。宋·陆佃《埤雅·释鸟》:“旧说雀目夕昏,人有至夕昏不见物者,谓之夕瞀,即此类也。”《辞海·医药·卫生分册》:“夜盲,中医学上称雀目。”雀瞀、雀目,与“雀盲”一样都以麻雀夜盲作为比喻。又雀,一音

(只,麻雀),又音

(切,雀巢咖啡),“雀盲”之“雀”则音

(鸟4)。

    关于眼睛的毛病,潮汕话还有其他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叫法。例如澄海等一些地方不叫“近视”而叫“近覻”。我读小学的时候,不知道哪位有才的同学编了无厘头童谣,拿戴近视眼镜的“四目猫”老师开涮云:“近覻兄,诐亲情,看来看去看无二三成(大意是:近视老师相亲,只看清楚了对象两三成)。”覻,潮音

(次),原是近看、细看的意思,《广雅·释诂》:“覻,视也。”《广雅》去声御韵:“觑,伺视也。”七虑切。“覻”,字亦作“觑”,宋·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词:“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觑”是视的意思,“近觑”义同“近视”。又“七虑切”,潮音正切

(次),音义皆合。

    因光线太强而使眼光晃动,看不清楚物体,潮汕话叫做“龠见”,如:“日过猛,看了目龠见龠见(太阳光线太强,很刺眼,看不清楚)。”《说文解字·见部》:“龠见,视误也。”清·桂馥义征:“视误也者,《广韵》‘视不定也’。”字又作“目龠”,南朝·梁·顾野王《玉编·目部》:“目龠,眩目龠也。”《广韵》去声“笑”韵:“龠见,视误也;目龠,同上。”戈照切。音义皆与潮汕话合。

    眼眥糜烂潮汕话叫“眵目墘”,形容之为“目眵眵”。俗语云:“喳眵喳眵糜目墘”,形容眼睛发炎眼际有眼屎看不清东西的样子。《说文解字·目部》:“眵,目伤眥也。”(眥,眼眶的边上,眼际,详见《有目哭无目汁》文)唐·韩愈《短灯檠歌》:“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宋·梅尧臣《观杨之美画》诗:“日高腹枵眼眥眵,邂逅获见何言疲。”《广韵》平声“支”韵:“眵,目汁凝。”章移切。音义皆与潮汕话相合。

    眼眶深陷的样子潮汕话形容为“目深窅深窅”。《说文解字·目部》:“窅,深目也。”字也作眑,《太平广记》卷三六一引牛肃《记闻》:“跌鼻眑目,锋牙利口。”《集韵》上声“巧”韵:“窅,深目也。或作眑。”音“於交切”,与潮汕话相合。

    眼睛模糊,看不清楚,潮汕话形容为“瞢瞢”。瞢,潮音

(蒙),本义指眼睛有毛病,看不清楚东西,《说文·目部》:“瞢,目不明也。”《文选·洞箫赋》:“垂喙婉转,瞪瞢忘食。”李善注引《埤苍》:“瞢,视不审谛也。”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青白其眼,瞢而前行。”王琦注引《韵会》:“瞢,目不明也。”引申之为昏暗不明,《周礼·春官·眡祲》:“掌十辉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鑴,四曰监,五曰暗,六曰瞢……”郑玄注:“瞢,日月瞢瞢无光也。”汉·扬雄《太玄·瞢》:“物失明贞,莫不瞢瞢。”范望注:“瞢,晦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六引《三卷》:“瞢,不明也。”又《广韵》平声“登”韵“瞢”字音“武登切”,“登”韵字潮汕话多数读

韵母,但也有读

韵母者,如“弘肱薨”等,故“瞢”字潮音可读

(蒙)。一些地方音讹转而读为

(谋)。这个字因为不通俗而未流行,现在多数人写作“矇”。

    目瞪口呆的样子,潮汕话叫“目瞠瞠”。如说:“伊惊到目瞠瞠(他被吓得目瞪口呆)。”

    瞠,古汉语有惊视而目瞪口呆的意思,《庄子·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宋·陆游《醉歌》诗:“醉倒村落儿扶归,瞠目不记问是谁。”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口茄目瞠面如土,諕杀那诸僧和寺主,气喘不迭叫苦。”又“瞠”,今潮汕话多误读为

(虫),其实“瞠”《广韵》平声“庚”韵作“丑庚切”,“庚”韵字潮音文读应作

韵母,如“更(更替)亨英平评等卿迎”等字,“瞠”音

符合与古音的对应规律。其实,“瞠目结舌”中的“瞠”,潮汕话也应该读作

(澄)而不应该读作

(虫)。

你是本文的第46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12、26
作 者: 林伦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