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囝”之外,潮汕话用来指人的后缀还有下面若干个。例如: 1、伙。作为后缀,表示某类人的复数的语法意义。读轻声,调值接近阳去,如说: 妈人伙(娘儿们) 孥囝伙(孩儿们) 后生伙(青年们) 学生伙(学生们) “伙”是从古代的兵制单位“火”脱胎而来的,与普通话的“伙伴”、“一伙”、“大家伙”的“伙”同源。在潮汕话中,“伙”还保留有用作实词语素的词义,表示属于哪里的人,如: 你底块伙(你哪儿人)? 我汕头伙(我汕头人)。 显然,作为后缀的“伙”是从上述词义虚化而来的。“底块伙”的“伙”读阴上调
,“汕头伙”的“伙”读轻声,显示出虚化的苗头。
2、鬼。用作后缀,指某一类人,常带贬义,如:
咸涩鬼(吝啬鬼) 痴哥鬼(好色之徒) 无头鬼(吃饭狼吞虎咽者) 枵饿鬼(饥不择食者) 卵脬鬼(马屁精)
用“鬼”作后缀普通话也有,但多做“鬼子”,如“日本鬼子”、“美国鬼子”等。但用“鬼”作后缀的这类名词若用于对小孩或熟人的善意讽刺或责骂的,则带有亲昵色彩,如:
孥囝鬼(小鬼头) 愚鬼(蠢货,“愚”音nga3) 老实鬼(老实巴交的人) 白仁鬼(笨蛋)
“鬼”的构词特点是前面的语素多数系形容词性的,这些语素加上“鬼”之后,便成为名词。所以,“鬼”是个具有构形功能的名词后缀。
用“鬼”来形容某类人而后虚化为后缀,缘于人们对鬼的丑恶形象之憎恶。而用于表示亲昵色彩,则是因为中国人“骂是爱”的特殊幽默感和修辞手法,粤语形容老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云“老友鬼鬼”。
3、客。表示来自某地方的人,是“来客”一义的虚化。通常用在地名的后面。如:
香港客(指从香港回来的人,俗语有“香港客,无一千,有八百”) 番客(指从海外回来的华侨华人) 暹罗客(泰国番客)
也有特指某类人的,通常代贬义,如:
卵脬客(阿谀奉承的人) 屄精客(会巴结人、会来事者)
4、婆。“婆”在潮汕话中常用来指某类女人,通常是上了年纪的,且带有轻蔑色彩,如:
媒人婆(媒婆) 洗衫婆(洗衣妇) 收生婆(接生妇) 落神婆(巫婆)
当然,也有泛指的,贬义并不明显的,如:
生囝婆(产妇。俗语有“生囝婆,食一箩”,谓产妇胃口好,饭量大) 番婆(外国女人,通常指“番客”娶回来的外国老婆)
上述各例中的“婆”读[phua5](破阳平)。由于“婆”有年纪大的附加意义,所以引申出表示形体较大的事物的附加意义,通常与性别无关。此义的“婆”读[po5],如:
老鹰婆(老鹰) 蚝婆(大牡蛎) 笚婆(装鱼虾的大竹篓,也可以说“大笚婆”)
像“婆”一样指大的东西的还有“公”。“公”作为名词在潮汕话中基本义是祖父。从辈份高、年龄大的意思引申出指事物的大者的附加意义,如:
碗公(大海碗,也作“大碗公”) 蚁公(大蚂蚁) 指头公(大拇指,脚大拇指叫“脚指头公”)
“母”也可以作为名词后缀表示大的、主要的,如:
拳头母(大拳头) 桁母(栋梁,也作“大桁母”。“桁”读ê5) 药母(主药) 杆母(麻杆) 沙母(大沙粒,也作“沙母猴”)
很明显,“母”作为后缀的附加意义是从“母亲”的本义引申虚化而来的。
|
你是本文的第78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4、10 作 者: 林伦伦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