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在那样一个力与美的氛围中,我似乎突然懂得了什么是阳刚与雄浑,这样的感觉已许久没有。
    阳刚与雄浑的创造者是广东潮阳两英镇的永丰英歌队——一支完完全全的青年农民的舞蹈队。他们一行59人毅然乘机赴京,应邀参加了不久之前的全国艺术院校第二届“桃李杯”中国舞大赛。开幕式上,他们一展雄姿,使观众进入一个陌生的雄赳赳的舞蹈世界,而“潮阳英歌”便成了这以后的永久印象。
    潮阳县是广东省汕头市辖的一个拥有180万人口的大县,它始设于东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素有“海滨邹鲁”美称,钟英毓秀的古文明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此孕育了崇尚正义、鄙夷邪恶、颂扬豪侠、景仰雄风的感情基因,这便是英歌在潮阳流行与发展的基础。  
    明末清初潮州知府吴颖的《潮州风俗考》记载:潮州“农者昔时数十辈,插秧田中,命一人捶鼓,每鼓一巡,歌舞竞作,连日不绝,名曰秧歌。”潮州话中“秧”、“英”难辨,“秧歌”其实就是“英歌”了,这差不多是最早的英歌,也说明英歌自明代起开始流行。以往,每逢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等,潮汕地区大多乡村要摆“人仔屏”或赛桌把经过添花加草、著色上彩加工制作而成的多种珍禽瑞兽和百态古今人物供品祭上,寄托他们祈福迎祥,扶正除邪的厚望。但是,尽管彩品形神兼备,却毕竟是静止的挂屏,个人别彩品虽能作“走马式”的转动,也依然缺乏栩栩如生的现身感受。慢慢地,这静止的挂屏与“走马式”的转动终于飞跃为自娱性的群体“大登场”,而登场的背后则是求正抑邪的强烈的内心冲动。这冲动找到了恰如其分的外在形式:梁山泊108个好汉的脸谱造型、衣饰特征。于是,潮州百姓与梁山好汉在豪侠与粗犷上契合,促成了群体广场性舞蹈———英歌的诞生。
    潮阳永丰英歌属南山武派,是潮阳英歌的佼佼者,全队由45人组成,其中10名负责打锣吹号,两名执队旗和太极旗,其余队员分前后两部分,由梁山好汉中的时迁领头,伴随着挥舞的短棒与强烈的节奏,连续跳跃前进。时迁手耍金蛇,指挥全队,帅莫能盖。舞至中场,大汗从队员们的腋下及背上渗出,让人分辨不了究竟是昔日梁山汉子的豪爽使然,还是今日潮阳农民的朝气致之。在一片浑然的酣畅中,传达出文化繁荣及经济腾飞带来的潮阳人的底气,从而让人理解了他们乘机至京的洒脱,观者不禁肃然。
    那几近30分钟的高热量消耗跳动,那敲击着的鼓槌及活灵灵的梁山汉子给予我莫大的快乐;生活着原来这般庄严,这般扬眉吐气。
    原载《中国文化报》1988年9月18日第四版

你是本文的第1571位读者
来 源: 《潮阳英歌舞》
作 者: 晓晨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