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司头”已经湮灭的城市里,跟小孩子提起“东司”这个词,估计不少小孩是茫然不知所云。潮汕话里头,很多词汇是古不是土。“东司”就是一个古汉语词,唐代就有将厕所称为“东司”的。宋代佛教专著《五灯会元》卷四载:赵州古佛从稔禅师在东司上,见侍者文远过来,就对文远说:“东司上不可与汝说佛法。”到了宋代,厕所称“东司”,甚为流行。宋无名氏戏文《张协状元》第十出:“只怕人掇去做东司门。”第四十五出:“早辰间侍奉我们汤药,黄昏侍奉我们上东司。”《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定眼再看时,却是史大汉弯脸蹲在东司边。”也写作“东厮”,《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支成上了东厮转来,烹了茶捧进书室。”但是“司”、“厮”都是同音借字,本字还应是“厕”。《水浒传》第六回:“还有那管塔的塔头……管东厕的净头,这个都是头事人员,末等职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此必有人家干甚紧事,带了来用,因为上东厕,挂在壁间,丢下了的。”
以前农村人的生活,与东司息息相关。在农村的村头巷尾,或者大路转弯抹角的地方,屋旁的隙地上,人们因地制宜各挖各的东司,作为家庭方便以及积蓄肥料的地方。东司多为圆柱形,深约2.5至3米,口径约1米,下面稍宽,也有长方体的。挖后四壁涂上一层贝灰或水泥,防止渗透漏水。在厕口约一半的地方架一条石条或木板,周围砌一堵墙,稍稍为上厕的人遮掩,再挑一些水倒入,就可供人使用了。蹲厕地方,大体上都是露天的,下雨时,上厕的人不是戴竹笠,就是撑雨伞。东司只供男人使用,晚上,男人懒得出门,便在家里设尿壶。而妇女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能在家里使用马桶。主妇的房间,在睡床的一侧都有一地方,悬着布帘,将马桶放在这里,俗称“屎桶巷”。妇女结婚时,夫家都买一只有盖子的、较为精巧的马桶。主妇拣早晚外面人少时,偷偷摸摸提至东司倒掉,然后在附近池边洗净。 东司用来积蓄肥水,因此东司与东司之间的空隙地,因为肥料足,便长满了青青的青草,那是小孩放鹅的好地方。有时,小孩子们赶着鹅群到这些地方,鹅儿吃草吃得正欢,“扑通”掉进东司。于是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套上绳子,瞄准鹅的脖子,套上了,把绳子勒紧,就把扑腾着翅膀的鹅提上来。 东司作为农村财产,与房屋、土地有着同样重要的位置。合作化时,土地入社,生产工具估价入社,唯独东司由各户使用,积肥评级,卖给合作社。生产队时期,东司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每当水稻分蘖大施肥,每一个东司都淘得十二分的干净,哪像今天到处污水横流。由于东司的重要性,衍生了许多与东司有关的俗语。 “鸭仔跳东司——赶伙”,在乡村,放在池塘的鸭仔,它们喜欢成群觅食游水。如果领头鸭仔跳下水厕或粪厕,找蛆虫或粪虫吃,后边的也一只一只懵然跟着跳。现在用来比喻见前头有人干什么,也懵然跟着干。 “新东司,好放屎”,由于新建的东司比较新,没有异味,上厕的人比较多,故有此说。“放屎扶东司墙”,形容一个人胆小谨慎。还有“东司头拍肖影”、“东司底石部——愈老愈臭”、“面皮厚过东司墙”等等。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