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是潮语中一个“酷”词。“这套西装,你穿起来过‘派’!”“他最近赚着钱,起居豪宅,出入‘宝马’,够‘派’!”在以上两则语例中,“派”是“风度”“气派”之意,有意思的是,“派”在古代汉语中居然未找到“风度”“气派”义项的语例。显然,“风度”“气派”是在现代语言交流中派生出来的。
    “派”,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例证:海派、现代派;译文中的“派对”;风头特劲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精品钢笔代名词之“派克”钢笔。
    “派”是潮流、时尚,为现代人所追求。相对于“派”,潮语中有一个词却充满乡土气息,乃至含有饱含辛酸的沧桑意味,这个词就是“笠”。
    一句“吓笠”令人感慨,以前,潮地农民经常在野外活动,为了蔽日挡雨,往往要戴竹笠,因而“笠”就成为农民的代称。由于以前的农民受教育机会少,知识浅陋,少见识世面,愚昧落后。戴“笠”的农民就因为这些原因而受到愚弄和欺骗,甚至受到吓阻。这就是“吓笠”的由来。现在,“笠”变成了“派”,是时尚,凉爽透气的竹笠,竹笠蕴含浓浓的潮汕风情,“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真正的“原生态”、“自然美”!相当多文化人以“笠”自称,是时代的进步。
    沧桑竹笠,也是潮汕人拓殖海外的物证,坚实轻便耐用的竹笠,既能遮阳御雨,又可当扇子扇风,是野外作业的必需品,尤其适合东南亚炎热多雨的气候,故与锄头、浴布被称为“过番种田三件宝”。

你是本文的第41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4、4、16
作 者: 陈群歆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