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时期 澄海市隆都镇前美村旅外侨胞陈黉利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华侨家族。他们至今历六代百余载,仍然兴旺发达。究其渊源,该家族发迹始自陈慈黉之父陈焕荣出外行红头船。1995年,该家族自编印的家族史,就定名为《似汪洋行舟》,附图使人明白了这“舟”便是红头船。 陈焕荣字宣衣,号凤侪,乳名连锦,寓意“衣锦荣归”。他生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幼时因家贫,他与兄自少无法读书,只能长年累月到河溪池塘抓鱼摸螺,换些粮米,助家解困度日。因他个子矮小结实,自幼俗称“阿核”(意果核)。后乡人见其成天浸泡在水里讨掠(以摸鱼虾为生计的意思),很有本事,遂号之为“水鬼核”。在村中数他水性好,天天与河溪打交道,隆都境内大小河溪他十分熟悉,故村中流传一句俗语,说“欲知隆都河溪深浅,问‘水鬼核’就知。”《澄海人物志》载,“鸦片战争后,焕荣目睹时艰,不愿株守家乡,于是伙同陈氏族中青壮年到汕头、香港当船工。”是时焕荣年仅十五、六岁,到樟林古港给一姓蔡的船 主行红头船,当船工,随船南来北往装卸货物。他任劳任怨,克勤克俭,把每次领取的工钱(银元)尽量积存,装入随身携带的竹槌里。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年近十八岁的焕荣回乡娶妻成家,隔年(1843年)就生长子慈黉。由于有了妻儿,焕荣就更加拼搏,在外行船力争多赚多积蓄。后来,就自购船只,自任船主,开始自营货运经商,“航行于上海、天津、青岛、汕头和南洋各地。成为当年樟林港最著名的红头船主。手头比较宽裕后,他经常帮助照顾有困难的乡亲,人们遂称他‘船主佛’。”(潮音“佛”与“核”同音) 其实,焕荣的发迹来之不易。他行红头船并非一帆风顺。相传,他在海上航行,屡遭海寇抢劫和台风袭击。但无论炮震刀鸣,血染波涛,还是樯摧舟覆,浮尸汪洋,他总是逢凶化吉,或虎口余生,或幸免鲸吞。这使他深感行船风险极大,有意再谋生计。又鉴于香港已被英国占领并宣布为自由港,大可作为南北货运中转站,遂于咸丰元年(1851年),在香港南北行创办“乾泰隆”商行,主要经营大米进出口业,兼营中国土特产远销南洋各地,既搞贸易,又搞航务,营利甚丰。当时的“乾泰隆”是华人在港最早开设的老商号之一。最先于1850年开设的是澄海人高满华的“元发行”,接着就是“乾泰隆”。他们与后来潮安人创办的“合兴行”成了南北行最早的“三鼎足”。 正当焕荣在香港红红火火经营“乾泰隆”,为繁荣香港经济作出积极贡献,并为自己创下相当可观的家业的时候,不料,祸起萧墙。咸丰四年(1854年),老家近亲族人穷秀才陈宣岭因参加潮安官塘陈十爷反清起义失败,被诛斩首,殃及亲人。官府派兵来前美剿家抓人,四处搜不着,无奈何,放火烧其祖屋了事。是时慈黉仅十二岁,正在延师课读。官兵来时,他随同家人逃藏于邻居吴厝内,幸免罹难。事后,焕荣在港获知此事,甚为担忧,遂萌发了将慈黉带出去学做生意的念头。这就是慈黉何以年少 就弃学从商的因由。 焕荣匆忙回乡将慈黉带到香港后,就处处注意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使慈黉很快就熟悉了航运知识和经商之道。至年青力壮时就接管父业,主持“乾泰隆”。不久“乾泰隆”就大步发展,成为香港进出口米业的巨商。后来,焕荣又支持慈黉的设想,将实业的重心转向进出口大米的原产地泰国。同治十年(1871年),已二十九岁的慈黉拜别父亲,离开香港到泰国曼谷吞武里湄南河畔的“火船廊”地方创立了“陈黉利行”(其家族由此得名),统一处理泰国、香港、汕头的各项贸易和航运业务,并先后开设几个火砻,自行加工大米。 就在慈黉到泰国大展鸿图,不断扩大其家业的时候,焕荣将香港“乾泰隆”委交亲侄陈慈宗摄理后就回归故里,颐养天年。是时,他年近半百,痼疾缠身,体质虚弱,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时时关注乡事和社会公益,建树颇多。据存于香港的前美《陈氏族谱·宣衣传》择要概述:一是他敦宗睦族,劝学育才;二是他乐善好施,扶贫解困。他回乡伊始,即出资重修被官兵烧毁的祖屋一大座,又相连新建厝屋一座。因兄先逝,子侄辈人口多,分家折产时就将这些厝屋全归侄辈世居,并每侄分给银元五千,而自家则另购地建新宅。他自幼失学,深知目不识丁之苦,故不惜重金,“延名师,课子侄”。又捐给古祖(焕荣之父,名懿古)书田15亩,作为文武进学之需。临终遗命长子慈黉捐书田20亩,为本乡先祖慧先公脉下能进文学者领受均分。他对乡人“吉则贺,丧则吊,疾则问,贫者度力助焉”。自居美至前溪陈村路颓壤,他竭力重修,费金数百……。他的种种善举,深得人们赞扬。饶平知县杜承洙亲书“乐育英才”的匾额及对联:“十室有忠信,一乡称善人”赠他。朝廷还赐建“乐善好施”坊,并诰封他为“通奉大夫”,赏戴花翎。故其在生相继兴建的5座住宅皆称“通奉第”。 焕荣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寿终正寝,享年六十七岁(实 岁65周岁)。当时澄海知名文士王景仁为其撰写挽文,晚清落选状元朱汝珍为其书写像赞。其墓葬在隆都镇与潮安交界的龙门关脚,土名严厝围的“鲤鱼地”,今保护完好。二、发展时期 1.陈慈黉到暹罗建基立业创设陈黉利行 “船主佛”陈焕荣有三个儿子:长子字慈黉、名步銮,次子慈祥,三子慈云。 陈慈黉(1843—1921年),精明能干,十几岁即成为其父的得力助手。后来,“船主佛”陈焕荣因早年积劳成疾,将香港“乾泰隆”行交给长子陈慈黉全面掌管。 陈慈黉目睹时代进化,深感蒸汽轮船已应运而生,单靠人力及借助风力的红头船必被淘汰,而凭红头船经销南北货物的优势必将丧失。多次率领乾泰隆船队来往香港——曼谷之间的陈慈黉,认为暹罗(1939年改称泰国)土地肥沃,得天独厚,物产丰富,有利建基立业,遂于1871年在暹京创设陈黉利行,专营出人口贸易,尤以运销暹米为大宗。黉利行位于曼谷对岸吞武里火船廊,这里是黉利家族集团的发祥地,至今仍为泰国黉利股份有限公司的行址。细心研察这个历经百余年沧桑的老行址,有助带领参观者穿越时空,去认识和验证当年陈慈黉的创业史。 2.陈慈黉兴建火砻整体推进区域性经营 鉴于暹京陈黉利行的出口货物中以暹米数量的增长最快,陈慈黉遂认为有自设火砻(机器碾米厂)直接加工生产大米出口外销的必要,乃于1874年在暹京湄南河畔兴建1家火砻。这是黉利家族走向全面运作、整体推进区域性经营的第一步。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暹罗火砻业的重心,渐次由洋商转入华商之手。原因是洋商火砻之营业范围,仅限于代人碾米,而且收费过高,所以暹京一些大米出口华商纷纷向欧美订购火砻机器,自行设厂辗磨,产米多为外销。陈慈黉创设的黉利行,就是向“香叻汕”(香港、新加坡、汕头)直销暹米的佼佼者。 从19世纪90年代初起,陈慈黉在暹京湄南河畔开设的火砻增至2家。这两家黉利火砻每天加工生产大米的能力接近删吨。从这两家黉利火砻的命名——乾利栈、隆兴利,不仅可以窥见陈慈黉开设火砻旨在全面运作、整体推进区域性经营的意图,而且也反映香港乾泰隆在黉利初兴的“旗舰”地位(也即总行的地位)。譬如乾利栈的“乾”就是以乾泰隆的“乾”领头命名的,同样隆兴利的“隆”也是以乾泰隆的“隆”领头命名的。 当然,香港乾泰隆在黉利家族区域性经营中的“旗舰”地位,并非一成不变。但由于香港毕竟是远东国际贸易的转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又是“香叻暹汕”贸易体系的枢纽,所以香港乾泰隆在黉利家族开展转口贸易、推进区域性经营的过程中,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了20世纪中叶,香港南北行的百年老字号,仅存乾泰隆一家岿然独存,成为香港一家历史最久远的华人商号。直至现时,每年农历新年,乾泰隆仍然悬挂出其阅尽百年沧桑的对联“乾坤浩荡财源远,泰岱峥嵘气象隆。”从这副颇具历史内涵的迎春对联,人们仍依稀可见香港南北行当年的鼎盛景象及其不同凡响的商场气派。 为纪念南北行业在奠定香港转口贸易地位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促进早期香港经济繁荣的巨大贡献,香港无线电视台于1976年间把本港现存历史最悠长的一家南北行——乾泰隆拍成电视纪录片播放。该纪录片的主要内容为:乾泰隆旧式四层楼正面行址全貌;中世纪的闸只门加近代铁门,再以圆木斜撑 加紧加固;行内古色古香陈设(如桑枝椅、可供鉴赏的古董、精致的潮州功夫茶具等);昔日起落货的旧码头;设在香港西环一带的南北行仓库;上午9点正,准时以古老的开盘方式进行南北行业的传统贸易活动,等等。由于当时乾泰隆旧址基本保存完好,该片成功地在全港观众面前重现古老的南北行业的缩影,仿佛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南北行初创的年代。 3。陈慈黉在“香叻汕”等地遍设分行 19世纪80年代,陈慈黉与族人合资在新加坡创设出入口商行——陈生利行。至90年代,陈生利行由陈慈黉独资经营,后改称陈元利行,实则暹京陈黉利行的分行。陈元利行经营的重点项目,也是暹米的运销。陈元利行在新加坡十八溪畔拥有一排栈房,用来堆放暹米及其它出入口货。此外,陈元利行还以“九八佣”形式为曼谷、西贡、仰光的中小火砻主代销他们分别加工生产的暹罗米、安南米、缅甸米。这是陈慈黉开拓区域性经营的又一重大步骤。 陈慈黉在香港也设立专营暹米的分行——陈黉利分行。香港陈黉利分行和乾泰隆行的行址,都位于古老的南北行街(即文咸西街),分别在两间毗邻的旧式四层楼办公。随着火砻业和大米贸易的发展,陈黉利分行在香港近海的西环一带建造许多栈房,可以同时堆放几十万包大米(每包100公斤),成为香港著名的大米入口商和批发商。 西贡是“近代东南亚三大米市”之一。对善于开拓区域性经营的陈慈黉来说,自然不会错过在越南(旧称“安南”)经营出入口业和开设火砻的良机。果然,陈慈黉于19世纪90年代亲到越南西贡创设乾元利行。乾元利行位于堤岸巴黎街37号,该行以经销安南米和出入口货物为主要业务,并拥有1家火砻(置有两副火砻机器,既可同时开机加工生产大米,也可轮用维修),1间 纸牌厂和许多栈房。西贡乾元利行运送香港乾泰隆、新加坡陈元利以及销往上海的安南米,除乾元利火砻就地加工生产的安南米外,还根据香港、新加坡、上海三个市场对安南米需求的情况,在西贡堤岸搭棚按需收购安南米发配上述三地。由此可见,陈慈黉创设的乾元利行,是当时在西贡颇具规模、工贸并举的大商行。 陈慈黉未在暹京创办火砻业之前,黉利家族在汕头只设临时办事机构。随着暹京黉利火砻的创办和区域性贸易的扩大,陈慈黉相应在汕头设立黉利栈,经营出入口业和钱庄,而以暹米销汕为重要项目。据说从20世纪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汕头黉利栈每晚清点银元,往往由于银元太多,来不及逐一点数,只好先用米斗来量算,足见当时营业之盛和财力之雄。怪不得战前潮汕流行过一句话:“(谁)富过慈黉爷?!” 4.情系桑梓的陈慈黉 早在19世纪末,陈慈黉由暹返乡省亲期间,目睹乡间道路崎岖狭隘,雨季积水泥泞,遂出资购料,先后修桥筑路凡十数处。乡间道路自此畅通,行旅称便,乡人及过路者均对陈慈黉满怀感激之情。 返乡省亲期间,陈慈黉还了解到过去当地农民常因天旱争水灌田而闹纠纷。于是他遂出资雇工开浚河渠以辟水源,疏通沟渠以利灌溉,既解决了农业用水,又消除了长期争端。从此乡民各安其业,邻里出现一片和睦气氛,真是功德无量。 20世纪初年(清代末年),为适应时代教育潮流,陈慈黉拨款将先前由他出资举办的乡间私塾改为前美乡小学校(即前美成德学校),使当地适龄学童得以免费就读。后因入学者众,校舍不敷应用,他又拨款另设分校一所,收容尚未入学的适龄学童。陈慈黉独资创办的隆都区前美乡成德学校及分校,是粤东 地区最早的侨办学校之一。 1903年,暹京黉利行创始人陈慈黉返回故乡隆都前美颐养天年,把统辖黉利各埠企业的重任交给次子陈立梅。但精明老练、经验丰富的陈慈黉,仍然对黉利家族事业发挥指导性的作用。据黉利族人以前记载:黉利家族集团创始人陈慈黉,“虽寿届高龄,而精神矍铄,每以处世之义方、经商之要略训勉其子孙。故黉利创业垂一百一十有余载,其后人克承先绪,以发扬而光大之,皆先生熏陶有方之力也!” 陈慈黉于1921年在家乡逝世,享寿78岁。三、鼎盛时期 1.陈立梅组建新船队,发展航运业,扩大区域性经营 陈立梅(1881年~1930年),又名抡魁,字惠芳,号鹤珊,暹京出生。1889年(清代光绪十五年),陈立梅由其父慈黉带回原籍延聘名师精心教读授课。陈立梅好学不倦,他遍览诸史,对历代之兴亡得失,颇有心得体会。这对他日后善于总结经验,弃旧图新,开拓进取很有帮助。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春,刚步人弱冠之年的陈立梅,即奉父命赴暹体察商情,并试辖黉利各埠企业。由于有乃父慈黉的亲自指点,加上立梅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只经过三年的见习磨练,他对黉利各埠企业的管辖就能得心应手了。1903年,陈慈黉把统辖黉利各埠企业的重任交给次子陈立梅,从此暹京陈黉利行遂正式成为黉利家族企业的总行。 陈立梅接手统辖黉利家族各埠企业后,鉴于红头船已被时代淘汰,要在“香叻暹汕”贸易体系中拥有优势,并进一步扩大区域性经营,还须组建新船队,发展航运业。于是他即租赁轮船 数艘,以运载大米和土特产为主,载客为辅,航行于香港、新加坡、暹罗、越南、汕头之间。显然,陈立梅在20世纪之初组建这支新船队,旨在为黉利家族扩展区域性国际贸易,也即通过大航运,促进大经贸。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结束后,挪威BK船务公司(即“多利顺船务公司”)为在亚洲发展航运业务,委托具有多年航务经验的暹京黉利行总行及各埠分行代理船务,调派轮船 10余艘(俗称“夏辈船”)来回航行于暹罗、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日本、华南、华东、华北各港之间,航线遍及东南亚、中国及日本各主要口岸,前后达40余年。 暹京黉利总行设中暹轮船公司总管挪威船务,在航线所及各港口设中暹轮船公司分行,如越南中暹轮船公司分行设于西贡堤岸仙翁街17号,新加坡中暹轮船公司分行设于新加坡大坡二马路陈元利行内等等。暹京中暹轮船公司的大码头设在曼谷然那哇区湄南河畔(接近“龙船越”),当地称为“中暹码头”。 众所周知,航线乃是转口贸易与海上通商的生命线,而轮船则是海洋货运的动力和载体。由于黉利总行辖下中暹轮船公司在将近半个世纪的长时间内,开辟了沟通南北洋贸易、“香叻暹汕”贸易以及衔接“三大米市”的航线,不仅进一步扩大了黉利家族集团的区域性经营,而且对促进香港转口贸易、东南亚地区贸易以及东亚地区贸易都做出可贵的贡献。 2.增设碾米厂,确立火砻业在黉利家族企业中的龙头产业地位 如前所述:“船主佛”陈焕荣于1851年在香港文咸西街创立的乾泰隆行,做的是南北洋进出口的生意、九八佣行及船务;到陈慈黉于1871年在吞武里火船廊创立陈黉利行,做的也是进出口的生意及船务,其销往香港的暹米是在暹罗当地收购的;稍后 于1874年在暹京湄南河畔试办一家碾米厂,其收益仍然低于香港乾泰隆的南北洋进出口的生意九八佣行及船务;19世纪80年代,陈慈黉与族人在新加坡合创的陈生利行,做的同样是进出口生意、九八佣行及船务,这时由暹京输往新加坡的暹米,主要也是在暹罗当地收购的,所以火砻业仍然没有成为早期黉利家族企业的重心。 19世纪90年代,陈慈黉在暹京创设的火砻增达2家,又在西贡堤岸创设乾元利行及1家火砻,火砻业在黉利家族企业中的比重遂告上升,也为暹京陈黉利行成为黉利各埠企业的总行奠定基础。 为使暹米出口外销,形成产、供、销连贯作业的优势,全面运作、整体推进区域性经营更有坚实的物质生产基础,陈立梅统辖各埠黉利企业不久,即在暹京另创1家新火砻(砻名“乾兴利”)。因此,到20世纪初期,暹京陈黉行辖下3家火砻(乾利栈、隆兴利、乾兴利)每天生产加工大米的能力已达600吨,这在当时算是颇具规模的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某些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上进行你死我活的撕杀,暂时放松对东方的侵略和控制,而西方各交战国因卷入战争急需粮食、物资的补充,遂使经营大米外销和进出口业的黉利家族财源广进,黉利企业集团的资本实力迅速增长。掌门人陈立梅被暹华各界公认为“梅座山”,意为“大富翁陈立梅”。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加强火砻业在黉利家族企业中的龙头产业地位,陈立梅乃命次子守明、三子守镇自梓来暹,协助发展火砻业。在陈守明、陈守镇的大力协助下,黉利家族到30年代初在暹京已拥有7家大火砻了。最有趣的是:这7家大火砻的办公室,分别挂着陈立梅7个儿子的照片。 3.设立汇兑庄,提高黉利各埠流动资金的使用率和增值率 为提高黉利各埠流动资金在区域性经营中的使用率和增值率,掌门人陈立梅乃于1912年在暹京、香港、汕头、新加坡、槟榔屿、西贡等地设立黉利栈汇兑庄,以供各埠联号及客户调用资金,或近支远付,或近汇远兑,方便钱银周转,而黉利栈汇兑庄又可以在频繁的一汇一兑中收利获益,进一步壮大其在区域性经营中的经济实力,并使此一新设之汇兑庄直接为家族的经贸服务。这是后来该家族创办黉利栈银行的滥觞。此外,陈立梅设在暹京、新加坡、槟榔屿、西贡等地的黉利栈汇兑庄,同时还从事批馆业(银信局),每年收益也不少。 4.广置物业,巩固黉利家族集团工商业之基础 在黉利家族集团创始人陈慈黉看来,“建置物业非常重要,万一生意失败,才不致无路可走!”但在黉利家族企业初兴时,各项新投资都要付出现金,所以在创始人陈慈黉开创时期,黉利家族建置物业,主要是结合当时经营进出口业所需的栈房、仓库、宿舍、办事处等来建置。 陈立梅接手掌管辖下各埠企业以后,家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广置物业成为可能,黉利家族在泰国和汕头的大片土地,大部分是在陈立梅掌门时期建置的。为确保“建置物业,巩固黉利工商业之基础”,陈立梅亲自定下严格的家规族训:“不准黉利子孙变卖家族房地产!”这对维护黉利家族的整体利益和保障黉利企业历久不衰,的确起过一定的作用。 至于黉利家族在前美新乡的4座豪华壮丽的家庭大住宅 (即“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及“三庐“),则是在陈慈黉回乡颐养天年、陈立梅成为掌门人之后才陆续兴建的。透过这4座家庭大住宅之浩大的工程、精致的工艺所产生的魅力与焕发的 风采,不难领略它们的两位老主人(陈慈黉、陈立梅父子俩)当年的文化品味及其商场风范。 5.立梅的社会公职及对中泰慈善公益事业的贡献 陈立梅在暹华工商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他既是暹华最高社团——暹罗中华总商会的发起创办人之一,也是早期暹罗火砻公会的主要倡办者。他历任暹罗中华总商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第四届会长,并连续担任早期暹罗火砻公会会长多年。 陈立梅对中泰慈善公益事业作过很大的贡献。例如:1918年秋韩江崩堤,1922年潮汕“八·二”风灾,陈立梅皆捐巨款赈济,史有好评。他对上海红十字会、香港广华医院、汕头存心善堂、汕头福音医院、汕头华洋贫民工艺院、澄海便生医院、暹京天华医院、暹京华侨报德善堂、暹京朱拉隆功医院及增建暹京是拉差病房等,莫不惠施广济,遐迩称颂。 对家乡前美成德学校及分校,他备加培护,按年拨款以充经费。陈立梅也是暹京潮州女校和培英学校的创办人之一,并都慨捐巨资,以助其成。如他捐赠给新建的培英学校的款项达暹币 22600铢,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由于他对中泰慈善公益事业的捐赠,每以福名氏、无名氏标题,所以对陈立梅在这方面的贡献,难记其详。1930年8月23日,陈立梅在暹京曼谷病逝,由其次子守明继承重任,总管黉利辖下各埠企业。四、挫折和振兴时期 1.陈守明在经济上的建树和成就陈守明(1904年),字由亮,号允卿,少的·在家乡就学,受过 中华文化的薰陶。1920年,陈立梅命次子守明、三子守镇来暹磨练商业知识,并协助发展火砻业。而且经常以宋太祖赵匡胤“开卷有益”一语鼓励守明、守镇等多看书阅报,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平素沉默寡言、深思实干的陈守明果然不负乃父所望。就在陈立梅于1928年开始病倒、由陈守明试辖黉利各埠企业时,经过八年工商界实际锻炼的陈守明,已能驾轻就熟,应付自如,条理井然,各埠营业继续蒸蒸日上,表明陈守明已是一个很有管理水平和营运能力的企业家。1930年,陈立梅在暹京病逝,陈守明正式统辖黉利各埠企业。 掌门人陈守明在经济上的建树和成就: (一)首创暹罗吞武里府第一家银行——黉利栈银行。 陈守明在经济上的一大建树和成就,就是于1933年首创暹罗吞武里府(曼谷对面,中隔湄南河)第一家商业银行——黉利栈银行(前身为黉利栈汇兑庄)。据记载,陈守明创办黉利栈银行的原因是:“由于在泰经商多年商业范围已扩展到大米出口和航海运输,当时的外国银行如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印支银行等,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泰国的资本领域,尤其是对外贸易方面,作为当时主要大米出口商家的黉利,当然要创办自家的银行,以不必依赖外国银行。”事实也正如此。 俗语说:“真商无真本”,其道理在于,生意做得越大,就越需要融资。但战前泰国资金雄厚的银行都是英、法银行,其业务主要是为该国设在曼谷的洋行和进出口服务,对华商是不肯扶助的。如战前曾经拥有13家火砻的暹华巨商李竹漪(土名“李小七”,澄海李厝宫人),他就埋怨英、法不肯贷款,以致因为没有及时得到融资而陷于困境。观乎此,就更清楚陈守明创立黉利栈银行对该家族龙头产业及区域性经营的意义和作用了。 正是由于陈守明在暹京设立黉利栈银行以后,得以保证黉利集团辖下7家大火砻在水稻收获的季节有足够的现款,每年可以及时放手收购30万—40万吨(可加工生产大米21万—28万吨)刚上市水稻,而价格又较便宜,这就有助降低大米成本,增强黉利火砻暹米在区域性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外,暹京黉利总行每年还可以根据香、汕、沪、新、马、印(尼)、文(莱)等地对大米的实际需求,向“三大米市”增购新米供应这些地区的大米消费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黉利栈银行还开展如下五项业务:(1)受理存款;(2)买卖各类债券及汇票,以及承接与债券和汇票有关的服务,如托转或收转货币;(3)买卖黄金及各国货币;(4)无资产抵押而有担保人的各类贷款;(5)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一般银行承担的各项商业活 具有现代企业家眼光的陈守明,深感保险业为新兴的行业,必须捷足先登,既可为家族集团的区域性经营起“护驾”作用,又可坐收这一新兴行业之利。因此,继1933年开设黉利栈银行之后,陈守明又在曼谷的对岸吞武里府首创第一家保险公司——銮利保险公司。至于銮利保险公司的“銮”字,系取自黉利集团创始人陈慈黉(慈黉为字)的名步銮中的“銮”字,以示该保险公司乃是黉利家族所开设和拥有,也是落实该家族防范风险的心愿。 在没有保险业年代,业主经营航运业与进出口,一旦遭遇意外损失,只好自认倒霉;到了有保险业,业主经营航运业与进出口,每年又必须支付一大笔保险费,尤其是像陈黉利这样全面开展区域性经营的大业主,每年自然要付出巨额的保险费。因此,作为航运世家和进出口世家的黉利集团,急切呼唤成立本家 族保险公司,这对銮利保险公司的开设,起着历史性的催生作用。可见。陈守明创办保险公司,首先是为家族区域性经营进行“护驾”。 讲得更具体些:一来由于黉利企业遍布香、叻、暹、汕、越、马各港,行业涵盖航运、火砻、进出口、金融、报馆、机器行、烟草公司、农产品公司、仓库、码头、房地产等等,》口各企业都去投保,付款多之又多,可想而知,设立銮利保险公司,正可“肥水不流别人田”;二来黉利各埠客户甚多,光是客户向銮利保险公司投保,其保险费的收益就相当丰厚;三来可以促进黉利各埠传统行业——九八佣行的长旺,因为有了銮利保险公司做后盾,黉利各埠的九八佣行就可以保证给寄兑者的意外损失以100%的赔偿,从而赢得更多的大米、杂粮、土特产寄兑者;四来由于黉利根基稳固、财力雄厚、信誉卓著,开设保险公司更能吸引各界的投保者,作为新行业甚有发展前途。 (三)于20世纪20—30年代之交在汕头兴建400多座楼房。 如上所述,黉利家族在泰国和汕头的大片土地,大部分是在陈立梅掌门时期购置的,而该家族在汕头的400多座楼房,则是在陈立梅逝世前后,也即在陈守明从试行掌管到正式统辖黉利各埠企业之时(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陆续建成的。 促成陈守明于20世纪20—30年代之交投下巨资在汕头兴建400多座楼房的契机有三: 其一,1929—1933年世界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生产萎缩,市场萧条,百物跌价,也导致暹罗一部分经营火砻业和进出口业的华商先后陷入破产的困境,如当时暹华著名的巨商李竹漪、高晖石、郑智勇(二哥丰)、马立群等便是。黉利家族由于经营管理得法,损失较少,在区域性经营收缩时仍有许多多余的资金可以加强物业建设,以防真的“万一生意失败,才不致无路 司走”。 其二,从20世纪10年代起,暹罗民族主义抬头。1919年,曼谷出现《远东之犹太人》一书,此书专指责中国人在暹经商经过,叙述华侨每年汇款回国,无异吸食泰人血肉以自肥,暹罗的财富,必因此而干枯衰萎,欲望国家富强康乐,非将这班东方之犹太人逐出泰国不可。总之,此书乃集诽谤华侨的言论之大成,但此书无刊明作者与负责人。传说此书乃受暹政府暗示刊行。 夙具风险意识的黉利家族为了未雨绸缪,防备暹罗他日可能在行动上采取严厉的排华措施,还须营建一个不受种族风暴袭击的企业基地和安居之所。这就是20~30年代之交,仍然保留中国国籍的黉利家族,不打算在英国殖民者统治下的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法国殖民者统治下的越南兴建大量楼房的真正原因。20世纪20—30年代,是汕头港口贸易的鼎盛时期,商业之盛在全国居第七位,港口吞吐量占全国第三位。在祖国故土的汕头港兴建大量楼房,这是当年黉利家族决策人陈守明作出的历史性抉择,也可说有先见之明。 其三,从1929年起的几年里,是在汕头广建楼房群的最有利时机。表现在:(1)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2月27日公布《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该法第二条把建筑事业(包括楼房建筑)列为受奖励的第一项实业;第四条规定“华侨兴办实业,为其安全之必要,得请当地官署特别保护之”;第五条规定“华侨兴办实业,其需要材料及其出产物品,予以运输上之便利”;第六条规定“华侨兴办实业,予以指导保护”;第七条规定“华侨兴办实业确有成绩者,给予奖章式褒奖”。(2)当时主粤(1929—1936年)的陈济棠为实现其割据南粤与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他在在迅速转发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的基础上,接连颁行由广东省政府制订的《令拟保障实业招致华侨投资具体方案》、《拟招致华侨回国投资实业办法大纲》和《广东省 奖励归国华侨兴办实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鼓励、保障华侨投资的政策、法令及措施,为华侨在广东与汕头兴办实业起着导向和护航的作用。(3)1929年,汕头市政厅改为市政府,当时正是陈济棠主粤八年的开始,由于陈济棠主张兴办实业、鼓励华侨投资,汕头市政府就利用华侨资本进行市政改革,对黉利家族在汕头广建楼宇表示欢迎和支持。(4)从1898~1928年的30年间,黉利家族已先后在汕头购置了大量土地,其中有一部分土地分属黉利家族各房头(立勋、立梅、立群、立桐等)名下,这就为该家族于20—30年代之交在汕头广建楼房群做了充分的土地储备。 由此可见,20—30年代之交,确是陈黉利家族在汕头重点加强物业建设的最佳时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具备。正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汕头市政府鼓励、支持华侨兴办实业的特定背景下,陈守明于1929年在汕头市正式成立一个主办家族广建楼房群的“三利公司”。“三利公司”的“三利”,乃是黉利家族设在汕头的黉利栈的“利”、陈万利的“利”、乾利行的“利”的合称,故称“三利公司”。因此,三利公司在黉利家族企业中的地位,并不是与经营大米、进出口、汇兑庄的黉利栈、陈元利、乾元利平行的营业公司,而是代表黉利家族集团在汕头主管广建楼房群的法人机构。黉利家族投资汕头的房地产业,是缘于这种因素:黉利集团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之初,区域性经贸暂时收缩之时,抽出大笔资金投建楼房群,既是为了在汕头重点加强家族物业建设,也带有把汕头作为逃避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及泰国日后可能排华的避风港的双重用意。 如上所述,黉利家族历来是把房地产作为不能变卖的基业。该家族在汕头的房地产分两级所有制:第一级所有制,是大公家所有制,即属于整个黉利家族所有;第二级所有制,是小公家所有制,即分属家族各房头所有制。因为陈慈黉长子立勋、次子立梅、三子立群、四子立桐等已各有子孙,且分居各地, 长枝发叶,在祖家故土的汕头港也需要有本房头的基业和作为防范不测的安居之所。20~30年代之交,三利公司代表黉利家族在汕头广建楼房群,正是包括这二级家族所有制。 据了解,黉利家族当时至少动用500万银元作为建楼资金,在永兴街、永泰街、永和街、永安街、升平路、商平路、海平路、福合埕和中山公园前一带兴建了400多座新楼房,约占这期间汕头市新旧楼房总数的十分之一。一来由于黉利家族的祖训家规不准变卖物业,二来黉利家族企业长盛不衰,不致于要在汕头卖地、卖厝来济困救急,所以直到解放前这些物业还继续存在。 事实证明:陈守明这一适当调整基业,投资汕头的房地产业是正确的。如前所述,战前泰国银行业为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所左右,而英、法等国在泰国设立的银行不肯支持华商发展实业,所以黉利集团新投资的资金必须自行解决。这是黉利家族广置物业可以转化为工商实力的一例。 (四)陈守明在暹京周围增购地产,在曼谷兴建一排排新楼房。 黉利家族在暹罗的大片土地,大部分是陈立梅掌门时期购置的,并开始兴建一部分新楼房。陈守明掌门以后,又于20世纪 30年代中期在暹京及其周围增购地产,并兴建一排排新楼房。诚如泰华报纸报道:“黉利集团不仅在曼谷建有很多楼房,而且还拥有遍布在沙吞、素坤逸、吞武里、巴吞他尼、华目、大城等地的地产。”人们这样形容黉利集团的家产:“就是花10个世纪也花不完!” 由于黉利集团的新楼房和宿舍很多,以致该集团辖下各分行、各公司的职工可以一律免费住在黉利的宿舍或楼房,被传为暹华企业界的佳话。黉利集团在暹京楼房之多又一生动实例是:战后新加坡、瑞典、苏联先后在泰国首都曼谷设大使馆,都是租赁陈守明掌门时期建置的房地产—花园式豪华楼房作为馆址 (五)陈守明与其三弟陈守镇联手在暹京创办鹤芳烟草公 1934年,陈守明、陈守镇兄弟联手在曼谷越粒区开设鹤芳烟草公司。鹤芳烟草公司中的“鹤”字,系取之乃父陈立梅号鹤珊的“鹤”字;鹤芳烟草公司中的“芳”字,系取之乃父陈立梅字惠芳的“芳”字。因此,鹤芳烟草公司既是陈守明、陈守镇兄弟为纪念乃父陈立梅而命名的公司名称,更是表明此烟草公司乃黉利家族的股份公司。 据记载:鹤芳烟草公司拥有新式卷烟机3架、旧式卷烟机2架,每日生产香烟200万支,规模宏大,营业称盛。当然,这是就当时生产力和消费力的水平而言的。 (六)陈守明在曼谷创办一家农产品公司司。·奔蓬有限公 1935年,陈守明在曼谷创办奔蓬有限公司,由其泰籍妻子通奔·蓝珊(泰华客属富商伍佐南之女)负责经营。该农产品公司专营玉米、木茨、高梁、花生、黄豆、绿豆、苎麻、梓梗(虫胶)、萆麻籽等农产品的收购、批发及出口。陈守明一手创办的奔蓬有限公司,为该家族战后配合泰国走农业工业化道路,广泛开展多种农产品加工出口经营,积累了有益的初步经验。 (七)掌门人陈守明接手独资创办暹京《华侨日报》。 暹京《华侨日报》,最早的办报人为熊幼霖,1928年创刊。最初社址设在暹京仙公巷马路旁,因经营不善于1933年8月停刊,1933年11月改由陈守明接手独资创办。 陈守明任命郭实秋为《华侨日报》董事长后,进行大革新,《华侨日报》一下子便成为暹华报纸的权威。那时《华侨日报》的特色很多:一是用卷筒机印报,纸张好,版面大;二是星期天刊登特约名家论文;三是国内大都市和暹罗内地各府均有特约 通讯;四是自设电版和摄影洗印室;五是星期刊附有画报;六是暹事版每日有一篇特写。每天出版报纸6大张。这时暹京《华侨日报》无论形式和内容,都已可与国内各大报并驾齐驱。 南京中山文化馆于1937年把陈守明独资创办的暹京《华侨日报》评为国内外十二大华文报之一。当时在海外出版的华文报,仅有陈守明独资创办的暹京《华侨日报》和胡文虎独资创办的新加坡《星洲日报》。1939年8月,暹京《华侨日报》因发表《忠告英帝国》的抗日社论,被亲日的銮披文政府查封。 (八)陈守明、陈守镇兄弟自1920年来暹后,对发展黉利家族的龙头产业——火砻业的贡献也相当大。因为陈立梅以弱冠之年,即力掌庞大之跨国工商业机构,日夕操烦,及年逾四十,体力渐感不支,所以自20世纪20年代初起,暹京黉利火砻业的发展全靠陈守明、陈守镇兄弟通力合作,终于使黉利家族在30年代初成为暹华最大的火砻主。 (九)陈守明还与姻亲蓝珊家族合资创办在暹京享有盛名的海天酒楼,他也是倡办曼谷商业银行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拥有大股。战后长期任职曼谷商业银行的乃巧匿(泰名,海南人后裔),就是陈守明的女婿。 由此可见,陈守明掌管黉利集团时期,正是黉利家族企业形成多元化格局的时期,也是黉利家族资本进入鼎盛的时期。 2.黉利家族资本鼎盛时期各埠的企业 (一)黉利集团在泰国的主要企业。 (1)黉利总行,设于曼谷对岸吞武里府火船廊,是黉利家族集团总部所在地,乃指挥黉利各埠企业展开全面运作、整体推进区域性经营之中枢,对家族发展房地产业进行全面规划,对辖下火砻收购稻谷和加工生产大米外销实行统一调拨。 (2)辖下7家大火砻,每天至少能加工生产大米1770吨,每 天最高的加工生产大米的能力达2000吨。这7家大火砻共占地 100多莱(约400亩),计在越喃奔拥有5家大火砻,在三升拥有 2家大火砻,并设有相应的配套粟仓、米栈和运输系统(》口专用码头、电船、驳船、汽车以及专业化的码头工、仓库工等),火砻规模之大,在暹京首屈一指。 (3)辖下乾利出人口行、和盛出入口行、和盛栈出入口行,均设于曼谷嵩越路。该路有如香港之南北行街,是战前泰华经营土产杂货进出口的集散地。乾利行的主要贸易方向是面向香港的转口贸易,除由暹京黉利总行统一调运暹米外,还将暹罗的杂粮、杂货(柚木、木炭、什柴、药材、兽皮、海盐、咸鱼、棉花、胡椒等)组运到香港乾泰隆行进行转口贸易,又通过乾泰隆行将华东、华北的丝绸、布匹、药材、粉丝、罐头、大杏、白果、核桃、山楂、雪蛤等组运到暹京乾利出入口行批发。和盛的主要贸易方向是面向新加坡的转口贸易。和盛行栈的主要贸易方向是面向粤东的侨乡市场,输出也以暹米为大宗,兼销暹罗杂货。其时黉利集团在汕头的各项经贸业务,概由设于该市的黉利栈、陈元利行、乾利行分工营运。该集团由汕输暹货物,则以潮汕土产和手工业品为主。 (4)振华兴有限公司,设于暹京三角路。是守明与郭实秋合办的振华兴行,也称振华兴机器行,意为振兴华侨实业的机器行。初期经销火砻(机器碾米厂)、火锯(机器锯木厂)的配件及零件。陈守明接手掌管后,将该行扩大为振华兴有限公司,专办环球铜铁火砻、火锯机器用品及各种油漆发售。 (5)中暹轮船公司,位于曼谷然那哇区,在接近“龙船越”的湄南河畔设“中暹码头”,该公司来往乘客在此上岸或登船,出人口货也多在此装船或卸货。由中暹轮船公司代理和调度的挪威轮船达十余艘,在其航线所及的香港、新加坡、槟榔屿、仰光、西贡、汕头、上海、青岛、烟台、天津、大连、神户等港口均设 立中暹轮船公司分行。 (6)黉利栈银行,资本金为暹币100万铢。当时暹币100万铢是大数目字,所谓“百万富翁”。陈守明将黉利栈汇兑庄升格为黉利栈银行后,于1933年7月1日正式注册为黉利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当然,这是黉利家族的股份公司。黉利栈银行在香港、新加坡及汕头均设分行,在西贡、槟榔屿等地设有黉利栈银行办事处。这既标志着黉利家族资本结构的完善与成熟,使区域性经营与金融业趋于一体化,又大大增强龙头产业(火砻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7)銮利保险公司,继暹京黉利栈银行成立之后正式注册,也是黉利家族的股份公司。銮利保险公司的创建,是黉利家族企业形成多元化格式的标志之一。 (8)鹤芳烟草公司,是黉利家族多元化企业的组成部分。 (9)奔蓬荣华有限公司,也是黉利家族多元化企业的组成部分。 (10)暹京《华侨日报》乃是黉利家族多元化企业的特殊组成部分。 (二)黉利集团在香港的企业及其贡献。 据1931年在香港出版的《香港纪略》披露:在香港南北行商号中,凡是规模宏大者每年的营业额都在2000万港元以上。作为香港最早成立的两家南北行,又是规模最宏大的两家南北行——元发行与乾泰隆行,其每年营业额当然更是大大超过此数。 必须指出,自1841年香港开埠辟为自由港,在随后整整100年时间里,香港赖以生存的始终是中转贸易。1868年由元发行东家高满华、乾泰隆行东家陈焕荣等牵头发起成立的南北行公所,是代表整个香港贸易的一个中心,对香港的繁荣是起了很大 的作用。在南北行公所的全盛时期,它属下数以百计的商行,曾向港英政府交纳了数目可观的税款,它们的贸易额占整个香港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乾泰隆行之创业逾百年,始终兴旺而不衰,不难看出黉利家族集团对香港转口贸易与香港早期繁荣做过应有的贡献。 如前所述,乾泰隆行自1851年创办以来(至20世纪初增设乾泰隆分行——乾昌利行),一直把批发、代销大米作为经营的主要项目之一,因此该行及分行对长期供应香港粮食也很有贡献。可以从1918—1919年发生的天灾与米荒得到验证。据记载:“1918年南太平洋地方淫雨成灾,稻谷歉收。1919年夏遭天旱,稻谷杂粮的收获仅得二成。由于印度支那半岛地区连年遭到严重天灾,所产米粮仅堪供应当地居民的需要而停止出口。香港居民叫苦不迭。翌年(1920年),印度支那半岛谷米丰收,由乾泰隆行、元成丰行等组运的暹罗米、安南米源源运港,才解决香港持续两年的米荒。” 进入20世纪30年代,与黉利家族成为泰国最大的大米出口集团相适应,该家族也成为香港最大的大米入口商和批发商。该家族辖下的乾泰隆行(文咸西街27号)、乾昌利行(文咸西街28号)、黉利栈(文咸西街29号)、每年在港批发的大米达十多万吨,每年还为泰国、越南的中小火砻主代销大米10万吨左右。黉利集团在香港拥有10间大仓库,5间设在西环海傍街,5间设在西环卑路乍街。有时泰国、越南中小火砻主寄兑的大米太多,还要向香港的竹篾铺租用工场做临时仓库。由于战前中国内地长期缺粮,乾泰隆、乾昌利、黉利栈每年在港批发、代销的二十多万吨大米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大米最后转销到中国内地,这对促进香港的转口贸易,也是一种贡献。 同一时期,乾泰隆行及其分行乾昌利行的“寄售取佣”(俗称“九八佣”,即从寄售者卖出货物的款项中抽取百分之二的佣 金)业务,也在香港南北行同业中首屈一指,并成为本港向外埠采办各种杂货运港转销之巨擘。 1937年7月7日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黉利家族设在香港的乾泰隆行、乾昌利行、黉利栈、黉利栈银行香港分行除多次认购救国公债外,还从香港西环黉利栈房中拨出大米 1阗0吨(1万包,每包100公斤)支援祖国军民抗日。当时香港各华文报均曾报道黉利家族这一支援抗日义举,至今泰国一些健在的老华侨仍记得此事。 (三)黉利集团在新加坡的商行及经营项目。 黉利家族于19世纪90年代创立的陈元利行(前身是19世纪80年代陈慈黉与族人合办的陈生利行),是新加坡跨世纪的大米人口商和批发商,也是二战前后新加坡最大的大米入口商和批发商,对长期供应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地粮食也有贡献。战前新加坡陈元利行每年在当地批发及销往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地的大米达十多万吨,每年以“九八佣”的形式为“三大米市”中小火砻主代销的大米也有近十万吨,并在新加坡十八溪畔拥有一排堆放大米及杂货的栈房。陈元利行行销新、马的大米,大部分为上等米,小部分为长糯;销往印尼、文莱的大米,则以糯米为大宗。 陈元利行也是新加坡最大的食盐人口商和批发商。据《新加坡工商业全貌》记载:“本市经营盐业者计二十余家,中以陈元利行为巨擘,货源大部来自暹罗。”此外,陈元利行还做西势郊方面的生意,经营地点设于新加坡吻基。西势郊本以经营马来西亚西势鱼干为业,不久兼营树胶、栳枳及其它土产。陈元利行另一经营方向是:从暹罗进口“巴土” (此鱼为制造鱼露之唯一原料),从越南进口米石。足见陈元利行不仅是二战前后新加坡最大的大米人口商和批发商,而且也是二战前后新加坡最大的土产杂货人口商和批发商。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结束后,因世界各地粮荒,新(加坡)英当局指定以陈元利行为首的6家米商,组织新加坡大米入口商公会,承办新加坡大米的分配工作:第一步工作是大米人口商将大米分发给批发商:第二步工作由批发商按照公价及规定配给量分配给零售商;第三步工作是计口受粮。出于对以陈元利行为首的华人大米入口商的了解和倚重,当时新加坡前任总督汤玛斯在伦敦发表演说中着重指出:“马来亚之米粮缺乏,如官方能放弃统制,由华商经营,必有良好成绩。”说明以陈元利行为首的大米人口商,过去在供应新、马粮食方面一直是有贡献的。 二战前后,黉利家族在新加坡尚有中暹轮船公司新加坡分行、黉利栈银行新加坡分行等营业单位。 (四)黉利集团在汕头的商行及营业单位。 陈守明掌门时期,黉利集团在汕头有黉利栈、陈元利行、乾利行、三利公司及中暹轮船公司汕头分行、黉利栈银行汕头分行等营业单位,上文已多次提及,不再赘述。 (五)黉利集团在西贡的商行及营业单位。 黉利集团在西贡堤岸设有乾元利行、1家火砻(两副机器)、 1间纸牌厂及中暹轮船公司西贡分行、黉利栈银行西贡办事处,上文已经提及,此处从略。 此外,黉利集团在槟榔屿、仰光、上海、青岛、烟台、天津、大连、神户等港口,也分别设立中暹轮船公司分行和黉利栈银行办事处。 由此可见,在陈守明膺任掌门人以后,“黉利模式”的企业多元化格局才最终形成,而其家族企业结构也更趋优化和完善了。正因为如此,才使黉利集团在20世纪30年代一跃成为执泰华工商界牛耳和第一财团,列居战前泰华八大财团之首。据记载: “其时陈黉利家族集团具有区域性和国际性的营业范围之 广泛,在华侨商场,无人可与之比拟。 3.陈守明的社会公职及对中泰教育公益事业和支援祖国抗日的贡献 (一)陈守明的社会公职及对中泰教育公益事业的贡献。 1932年~1936年,陈守明当选和蝉联泰国中华总商会第十三、第十四届主席。他担任这两届主席期间,建树颇多,如建筑光华堂——泰国中华总商会大礼堂,在曼谷创办中华中学、成德公学,举行国货展览会及全泰第一‘届华校联合运动会等,出钱也算陈守明最多。他还兼任泰京中华中学、培英学校、成德公学等校校董会主席,并出资建设泰京黄魂学校、黄魂中学等。 陈守明对乡邦的公益事业也很热心。如战前对北京图书馆、国立中山大学、汕头海滨中学、汕头存心善堂、汕头福音医院、澄海便生医院、澄海中学、苏北中学、前美小学,皆有一定的捐赠。 此外,他对泰国当地的医疗福利事业,也曾多次慷慨解囊。 (二)陈守明对支援祖国军民抗日的贡献。 1936年,陈守明被中国国民政府委任为外交部驻泰国商务专员,以后又当选为中国国民政府参政会第一届和第二届参政员。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黉利家族集团掌门人陈守明除在曼谷认购大量抗日救国公债以外,还从香港西环黉利栈房中拨出暹米1万包支援祖国军民抗日。此事当时是由陈守明直接与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国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常委萧吉珊经手联系,稍后再由萧吉珊亲手将1张盖有国民政府公章和带有表彰性的收据隆重发给陈守明。 据泰华名记者吴继岳(笔名“珊珊”)在《海外五十年》一书中记载:陈守明曾通过他出资主办的《华侨日报》, “争取暹罗报界对我国对日抗战的同情,首先计划将每天收到全部中央社 电讯译成暹文,免费送给暹文报发表,但被暹政府警察厅所制止。第二步进行资助暹文报派记者赴我国实地采访对日抗战新闻,以纠正一般暹文报采用德国海通社和日本日联社电讯的歪曲报道。当时有同情我国抗战的暹文《泰迈报》、《民众报》和《民族报》三家日报,愿派记者前往我国,而由陈守明报效(销)全部旅费。” 1939年5月,陈守明到重庆参加国民政府参政会,并捐献国币85万元作为抗日军费。为了开发中国西南资源,增强国力,繁荣边境,便利战区物资供给,陈守明于1940年初出资组织华西垦殖公司,办事处设在重庆。 (三)陈守明在日军强迫下出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暹罗湾登陆,陈守明避居于离曼谷不远的网銮港,终为日军侦悉,于日本宪兵队暴力胁迫之下,出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他曾三次乘小汽艇潜逃,都被日本巡逻艇截回,差点丧命。但日军当局还是利用黉利家族集团在泰华工商界的首富地位和社会影响,继续强迫陈守明担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然而,陈守明暗中支持泰国摄政王乃比里领导的泰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自由泰运动”,并准备响应盟军登陆。当年泰国参加“自由泰运动”的部分上层人士,都曾为陈守明写过这方面的证明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时环境限制和飞机轰炸,商业萎缩,食用品缺乏。泰国政府为解决食用品供应问题,专门组织一个“泰国植物有限公司”,得到对流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陈守明的协助,使该公司的业务有所发展。1944年8月1日,亲盟国的宽·阿派旺内阁取代亲日、投日的披汶·颂堪内阁执政,陈守明被委为“泰国植物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解决食用品供应的业务更日见发展。 1945年8月16日(也即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宣布无条件投 降的第二天),陈守明继续到泰国中华总商会办公,筹备欢迎盟军事宜。下午回家途中,车抵英哥泰码头突遭暗杀去世。 陈守明死后,他的夫人通奔·蓝珊(伍氏,泰妻)曾率领全家开龛发誓说:“好心得不到好报,黉利家族今后绝不参加侨社活动!”从此,泰京黉利子孙置身于侨社之外,加速泰化了。 4.继任掌门人陈守镇第一阶段对黉利家族资本起守成作用 黉利集团掌门人陈守明在英哥泰码头被射杀身亡,对黉利家族是一个惨重的打击。接替陈守明统辖黉利各埠企业的是他的三弟陈守镇。 陈守镇(1905—1982年),字和宁,号伟卿,少时在汕头读书, 1920年奉父命随二兄守明赴暹京磨练商业知识及协助发展火砻业,终于成为泰华火砻界行家。其父立梅死后,守镇是乃兄守明的主要助手。1935年,泰国火砻公会改组成立,陈守镇作为泰华最大的火砻主——黉利7家大火砻主的代表膺任新公会第一届主席,往后又长期蝉联泰国火砻公会历届副主席达数十年之久,足见陈守镇在泰华火砻界的声望和陈黉利在泰国火砻业的地位。 陈守镇掌管黉利企业37年(1945—1982年)。他对黉利家族资本的历史作用可分两个阶段来分析: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为守成阶段;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为振兴阶段。但在实际上,黉利家族的守成阶段,是从40年代初开始,因为1941年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日军在泰国登陆,从这个时候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几年期间,泰京陈黉利的出人口业已完全停顿,主要为加工生产出口暹米而设的大火砻开工甚少,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也十分衰疲。因此,黉利家族资本的守成阶段,实际上应从太平洋战争爆发算起。 陈守镇掌管黉利各埠企业的第一阶段,也即黉利家族资本的守成阶段,他基本上守住黉利的家业,起着镇守的作用。例如:从1963年开始,泰国政府为配合推行《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而颁布新法,准许国民建造楼房自由买卖,地价也随之逐步上升。由于黉利集团的地产遍布泰京及邻近地区,所以上门来找陈守镇购买地皮的房地产开发商络绎不绝,但当时黉利集团掌门人陈守镇仍然坚持“物业不动”的方针,他说:“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卖地卖厝勿提!”正是陈守镇坚持“物业不动”的方针,才确保黉利家族资本振兴所必需的物业条件。 5.继任掌门人陈守镇第二阶段对黉利家族资本起振兴作 泰国政府于1961年开始颁布长期执行具有连续性的《五年期经济暨社会发展计划》,旨在致力于工业发展,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水准。在实行工业化的过程中,泰国政府采取扩大外贸和加速引进外资、技术的政策,鼓励本国商人投资设立工厂和开展对外贸易,这就为黉利家族资本的振兴,提供了极佳的历史机遇;而到欧美各国留学的黉利家族成员,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期间先后学成返泰,陈守镇因此有一批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得力助手。这两种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结合,使黉利家族资本得以从60年代开始迈进振兴阶段。表现在: (一)响应泰国政府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号召,投资创办大型农产品工厂和相关业务的公司。 与此同步,陈守镇领导的黉利集团还先后创办了一些与业务相关的工厂和公司。这些工厂和公司的用地,概由黉利集团的地产提供,这就极其有力地支持黉利家族资本迈进振兴阶 段。 (二)充分发挥传统的商业优势,大力加强出入口业的发展。 出入口业是黉利家族100多年来具有的商业优势。为了振兴这一传统行业,由陈黉利行发展起来的黉利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加强出入口业的发展。 尽管60年代以后泰国火砻业的中心已由曼谷转向内地产粮区,黉利股份有限公司在泰京的7家大火砻开始逐渐停产,但该公司在泰国米业界仍占有重要的一席,如黉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守镇既是泰国全国性米粮小组委员会的委员之一(由泰国贸易院委任),也是泰国全国性规定米价小组委员会的委员之一(由泰国贸易院委任)。 泰国是一个得天独厚、拥有农业优势的国家。在掌门人陈守镇的领导下,黉利股份有限公司自60年代以来,大力加强泰国大米、玉米、绿豆等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外销,既有利于促进泰国农业生产和创汇,也推动该公司出口业大步发展。 (三)着手振兴家族银行业务及家族保险业务。 由于黉利家族资本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守成阶段,所以黉利家族的银行业务及保险业务被其它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抛在后头。但由于陈守镇领导黉利集团振兴家族资本是从投资创办大型农产品加工厂和大力加强出入口业的发展开始,所以振兴家族银行业务及家族保险业务的步伐较为迟缓。到了70年代初,陈守镇领导的黉利集团才开始着手振兴家族银行业务及家族保险业务。1973年,黉利栈银行改名为黉利银行,由陈天爵任董事总经理,并将黉利银行由吞武里府清迈路的黉利家族老宅迁至方便客户往来的曼谷拍喃四路。黉利银行自1973年改组扩充业务以来,一方面开始接纳外股,改变纯家族银行的形象,另一方 面逐步引进新技术和全部自动电脑化,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并推出一些符合客户新需求的服务项目,使各项银行业务蒸蒸日上。 由于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所以黉利集团振兴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几乎同步进行。陈守明于30年代创办的銮利保险公司,至70年代中期改为黉利保险有限公司,陈天爵任董事长,也即由陈天爵统一领导黉利银行和黉利保险有限公司。正是由于黉利家族信誉卓著,并拥有大量的房地产为基业,而令存款户、投保户感到放心,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均能稳健发展。 6.陈守镇晚年思乡的情结 陈守镇于1904年在隆都前美出生,小学在家乡成德学校就读,中学在汕头回澜中学就读,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哺育,对故国乡邦怀有深厚的感情,前美家园是他魂牵梦绕的胜地。 1920年春,陈守镇奉父命随二兄守明到暹京磨练商业知识并协助发展火砻业,及至1945年8月16日陈守明被射杀身亡,陈守镇成为挑起守成、振兴两副重任的掌门人,他日夜操劳,心力交瘁,终于迎来黉利家族资本的振兴。到了1980年春,正是陈守镇去国离乡60周年,他是多么希望回去看看哺育他成长的故国乡邦,探望乡亲和祖家旧宅呵! 正是“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于是陈守镇就写信给前美黉利家宅的老管家,询问是否可以回乡看看以及到汕头后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前美?可惜等到陈守镇收到老管家的复信时,他已经开始病倒了。 陈守镇于1982年在泰京逝世,享年七十有八。 星移斗转。现在,执陈黉利家族业务的牛耳,已是陈氏“天”字辈了。 “天”字辈们循守中华民族的美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禀承家族的精神,不屈不挠,直面人生,勇往向前,这正是陈慈黉家族历六代而不衰的根本原因。他们大多在国外留学归来,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自上一世纪八十年代起,力求在各个经济领域发展家族事业。他们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发挥物业优势,灵活掌握,适度投资新领域,有的还回家乡投资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等,成就斐然,家族资本一直保持振兴的势头。 我们相信,历尽百年沧桑的陈慈黉家族,还是“乾坤浩荡财源远,泰岱峥嵘气象隆。”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