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无油桶”是一例人为而真实的商战故事。故事出自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间,汕头埠海岸线上开始复苏,港口码头的国内外轮船开始靠舶,但汕头埠的商界仍然还是冷淡,内地工农业生产尚在起步,市场物资寥寥无几。由此,各类“行家”就创出“买空·卖空”,“预购·预销”、“倒买倒卖”、“合同期货”、“屯积居奇”等等各种各样商战手段。

     资本雄厚者加上市情信息灵通的往往弃劣留优而胜利,否则就陷落亏大本的经济泥坑,难以自拔。不少中、小资本者因商情不灵者一时就倒闭下去。迨至1947年,内地工农产品才源源到汕头埠交流,国内南北物资也正常流通,国内外轮船也按时来汕头出入物资,港口吞吐量日见喜人,当年商场如战场,从1946年至1947年期间的市情,汕头埠商户的兴衰浮沉比例是:“兴衰各四平户二”。这期间,汕头有一家中层商户也被商浪狂潮陷下去,人员(伙计)全部退出,只留下一位二十二岁“小公司”出身的佣工(指商户中最低层的杂工,主要任务是烹茶、扫地)。这位“小公司”是汀海人,他童年时个子较高而十二岁就到汕头埠当“小公司”,他任过好多家有名声商情很灵活而连连得盈利的行家的“小公司”,对市场商战市情信息,“扬长避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看过、听过,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他看到老板终日垂头丧气,心理确有点难过。由此,他经过一方市情探测,摸清当前最缺销的各种物资中,照明用的煤油最缺,又详知一个月内美孚煤油轮船必到汕头埠靠岸,他考虑到以屯积煤油控制市情是无能为力,既没有雄厚资金,又无场地仓库,所以他采用包装居奇的“暗礁”策略来击其不备。一天他主动与老板说了自己的看法,提出有一笔可图厚利的生意,老板听后感到确是可行。就此,主、佣两人就分工,老板到亲朋借来一笔款项,“小公司”就到怡和、太古两仓库租赁短期简陋的仓房二间,又雇用20个临时帮工,事情安妥后,开始在全汕头埠提价收购63加仑大油桶及5加仑小油罐,新旧、漏泄一律收购,然后进行整修锡补泄漏、赘盖等,处理好油桶、罐不有漏泄后患。半个月间就收购了近万个油桶、罐入仓。油桶、罐入仓后不到半个月时间,美孚煤油轮船就靠舶汕头港口了,按常例各内、外埠煤油商户都要自备油桶、罐到码头提油,往常都是今天自备桶、罐,明天码头提油。但这一期不知何故,全汕头埠买不到油桶、罐,靠舶油轮是有一定的停舶期限,煤油轮船停舶了5天,还无法卸油,搞得买卖双方油商们如热锅上蚂蚁,坐食不安,美孚煤油轮货主更是叫苦连天。到第6天,主、佣俩笑嘻嘻地打开仓门出售油桶、罐,每个油桶、罐按成本再增加四倍的售价,即每个桶、罐除成本费用外,还可增加纯利四倍收入,近万个油桶、罐日夜出售,不到5天而售完,这是一次突击性的商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实践胜利了,这位“小公司”也就名出声扬,提升聘任“家长”(总经理)。后来“汕头无油桶”成为人们喻事物短缺的口头语。

你是本文的第1852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7-04-11
作 者: 许朝贵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