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潮汕文化》载郭马风先生《潮汕英歌源流求解》一文,对潮汕秧歌有英歌、秧歌、莺歌、因歌多种命名,以及有外江戏、少林寺、秧歌、“及时雨”的多源说,提出了探讨源流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特提点肤浅之见。
    潮汕英歌源自傩舞
    从潮汕英歌的性质和形式上说,应届古代民间的傩文化之一。傩是先民逐疫驱邪的一种巫术仪式,其源甚古,“驱傩之事虽原始黄帝而大抵系周之旧制”{《荆楚岁时记译注》)。日前我国保存傩舞较集中的是安徽、江西、河南、贵州四省,山于潮汕最初的南迁先民主要来自东夷(今豫东、鲁、皖北和苏北一带)和楚越等地,因此这里先从潮汕北面直接东夷横连楚越的皖赣二省傩舞的性质和形式作比较,并以贵池、南丰为代表。
    一,举行时间:正月初七至十五或初一至十七日夜间。
    二,装扮及人数:戴面具或彩脸,持兵器,扮成各种威慑精怪的神灵形象,并“震以锣鼓,和以喧号”,有生、旦、净三种角色,人数有24、36、48等,大抵以12为基数倍增。
    三,过程:安徽贵池有傩舞、傩戏、诵断三个部分。舞是迎请神灵,戏是娱悦神灵,诵断是与神灵“对话”祈福祝年。江西南丰则分为起傩、演傩、搜傩、圆傩四个程序。
    四,功用:通过巫术仪式的逐疫驱邪而祈福。贵池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满门吉庆、五谷丰登,更多有求子的诸般反映,如其中源溪金姓家族的傩戏中,便以阴阳道具作交媾动作,以祈生育添丁。南丰则包罗收成、生育、求学、钱财等;
    五,演变:多吸收后来的戏剧、武术内容。南丰有老傩、新傩之分,老傩保存较多傩祭的原始形态,风格古朴粗犷;新傩较切近当代生活,形式较自由,融人了民间舞曲、武术、戏曲身段等,并占有较多的傩班,表明娱人功能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如南丰石邮乡傩受宋杂剧影响,具备了最初的戏剧形态,使傩祭逐渐发展为傩舞、傩戏,进入了通神娱人(世俗化)的历史时期。
    此外,据清乾隆年间《新建傩神庙碑序》载石邮傩:“既载周礼,复志鲁范,延今三千余年,传递勿替。”是知其源和由来已久。但据石邮《吴氏族谱·乡傩记》载,潮州海阳县令太尹公返归故里,立傩神庙祀 24神像,提出“神由粤地灵显石邮”之说。由此可知,石邮傩也有由潮传人者(当与移民有关),也可证有与潮傩相同之处。
    我们从上面皖赣傩舞的内容、形式和潮汕秧歌作比较,大致是相同的。如举行时间在元宵前后,人数以12为基数的倍增(《广东新语·祭厉》谓傩事也以12、24为数),扮者皆带面具或彩脸,持兵器,有生、旦、净三种角色,行进时配以锣鼓等,这些是基本特征。演变过程也大抵受宋元杂剧影响而具有戏剧形态,由娱神向娱人的发展也是相一致的。今天潮汕秧歌也如初版《辞源》释傩:“驱疫也。犹今迎神赛会。”由此可见,潮汕秧歌是源于傩舞,应是没有异议的。我们如果把现有“秧、英、莺、因”四种称名作比较,则是“秧”与“傩”有较大的渊源。
    英歌名称应是秧歌
    傩舞的手段是逐疫驱邪,目的则是求生(生存、生殖),秧是稻禾的幼苗(也泛指某些动植物的幼苗),苗长能生谷则可以生(活)人,秧能生谷又联系到人生孩子,如《周礼·司稼》注“种谷曰稼,如嫁女以有所生。”也正如源溪傩舞以阴阳道具作交媾动作的祈生育。这些应是先民较原始又是最基本的人生要求,也即逐疫驱邪祈生谷生人、活谷活人(特别是生谷之苗及如苗的婴幼)。既由傩舞求生联系到秧,取名“秧歌”便寓意其中。可见“秧歌”便是“生歌”,如南丰傩所祈求的:收成、生育、求学、钱财,便是:生谷、生人、生知、生财。
    史志也载其名为秧歌,清康熙间吴震方《岭南杂记》:“潮州灯节,有鱼龙之戏,又每夕各坊市扮唱秧歌……饰狡童为采茶女,每队十二人或八人……自十三夕至十八夕为止。”吴颖《潮州风俗考》也称作秧歌。《潮汕民俗大观·英歌舞》文中,除说有不少专家认为这种舞蹈的原型应是古代的一种傩舞外,也指出与山东柳林秧歌有相似之处(汕头大学出版杜,1996年版)。
    对于称名“英歌”,上引《潮州风俗考》已指出,“秧”与“英”潮音相近,转而成“英”(见郭文)。但就笔者推测,也可能因其有梁山泊108英雄,为“英雄之歌”的简称。他如“莺歌”、“因歌”,大致也是因音同音近而作出的一种解释。但如上三种称名,皆未如“秧”适合傩源之古和傩舞所祈求的目的。
    至于潮汕这种歌舞是来自秧歌或外江戏、少林寺、“及时雨”,笔者以为应是前者,理由已如上说。虽有认为来自外江戏,大概是以其有脸谱和具有戏曲身段等特点,但外江戏不及傩文化的古老外,其被纳人当也如皖赣一样,是受宋元杂剧影响被吸人傩文化,此即秧歌之中。也有说来自少林寺,大致是因秧歌的某些武术情节,但少林武术是后起的。可见如上外江戏和少林寺武术是后来融人的,是原始傩文化秧歌的一种流变。说秧歌来自《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及时雨”,虽有108将合于傩舞以12为基数的倍增这一形式,以及有求雨及时泽人的相关内容,但举行时间不在正月而在七月的欠合外(可能仅属求雨的一种仪式),《水浒》的出现,也是晚近的事。
    综上所说,潮汕秧歌出自巫傩是上面诸说之源,后渐吸收戏剧、武术等内容,由娱神向娱人演变,但目的仍然祈求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你是本文的第1547位读者
来 源: 《逢看湖山便忆家》
作 者: 郭马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