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把香烟称为“芬”或“芬支”、“芬囝”。有人误为这里的 “芬”就是烟的口语音。在广播电视上,有些广播员为要强调语言的通俗,也有把香烟念作“香芬”的。严格来说,这是语言上的张冠李戴。

  “芬”的本字应是薰。《说文解字》“薰,香草也。从草薰声,许云切。”《本草纲目》“古人拔除,以此草薰之,故谓之薰。”

  以上这两处注解告诉我们:薰字具有名词和动词两重词性。 “熏”即是薰的声符,也兼有取义一面。因为使用这种香草的方法是慢慢地熏而不是快速点燃。由此也可知,熏与薰二字之所以可通同,就因为二者是同源字;薰是熏的孳乳字。

  60年代时本人在农村还见过农民在牛奈里驱蚊使用一种用土纸卷着多种植物掺含的干碎屑,象一条条巨大的香烟。由于它是专为驱蚊用的,所以称为“蠓薰”。至于古人在居室中用薰炉焚香料以净化环境,愉悦身心的措施,倒是一种雅化的卫生礼俗。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吸薰”。

  明代中叶,烟草从南美洲经吕宋传人我国。人们认为它也有驱瘟除疫作用,故也渐渐嗜用。由于事物形态和作用的类同,故闽南潮汕一带也把它称作“薰”。这样一来,薰叶、薰丝、薰筒、食薰等词也随之产生。及后用薰炉焚香之风趋于式微,薰便主要用于指烟草了。这是 语言上的代入法,它与橄榄之又称槟榔的情况类似。

  最后顺便提及,薰炉(三足,铜或陶瓷制成)潮俗普通称为“宣炉”,有人觉得不可解而写成“煊炉”,仍是不合原委。一查字书。原来薰字一音读“宣”,这又揭开了薰炉读作宣炉的奥秘来了。

你是本文的第1054位读者
来 源: 潮人网
作 者: 余流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