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张空白的布帛,随着一针一线的穿插,逐渐呈现出色彩浓艳、富有浮雕效果的画作,这就是传统潮汕刺绣。 潮汕刺绣曾盛极一时,中间虽一度沉寂,但总有一批艺人坚守付出,使它代代相传,潮汕刺绣非遗传人洪裕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30余载如一日,洪裕静用手上的针线将自己的苦乐年华编织在一匹长长的岁月之布上,也用一件件带着指尖温度的作品诠释着属于自己的工匠精神。 如今,洪裕静不仅培养刺绣的后继人才,还独树一帜将刺绣元素融入生活用品,让刺绣回归到寻常百姓生活中,让这个“民间绝活”焕发出新的魅力。 潜心学艺,针线“绘”人生 走进裕虹抽纱刺绣研究院,一进门就可看到琳琅满目的刺绣作品,远观为画,近看为绣,令人赞叹。无论是屏风、挂屏,还是画卷、摆件都各有情趣,看上去栩栩如生。 研究院掌门人洪裕静是潮汕刺绣非遗传人。生于刺绣世家的她告诉记者,刺绣是潮汕民间工艺之一,早在明清时期,潮汕地区就非常流行刺绣,其中抽纱的发源地便在其外婆的家乡澄海盐鸿。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鼎盛时期,绣工遍布城乡,几乎“家家摆绣框,户户有绣娘”。洪裕静说,她7岁就开始跟着外婆老姨们学刺绣。得益于在家中的耳濡目染,她很快就迷上了刺绣这门手工艺,并且展现出了相当的天赋。高中毕业后,心灵手巧的洪裕静到汕头市工艺日用制品厂当样品工。1994年,洪裕静创办了汕头市新湖裕虹工艺厂。 后来,由于受电脑机绣新技术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刺绣面临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为了改善这种情况,2012年,洪裕静成立裕虹抽纱刺绣研究院。“这是一所集研究、创作、制作、保护、传承于一体的潮汕刺绣手工艺术研发机构”,洪裕静说,希望潮汕刺绣这朵古老艺术之花在鮀城绽放争艳,光彩夺目。 在现场,一幅垫凸绒绣作品《合家欢》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大大小小6只老虎形神兼具,生动逼真。这是洪裕静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也是镇院之宝。“凸绣针法制作的作品更具立体感”,洪裕静说,它是在绘制好的图案中垫上棉或纸,绣出来的作品有着如浮雕般的艺术效果,富丽堂皇,也使作品身价倍增。洪裕静表示,大幅的刺绣作品耗时耗力,像这幅《合家欢》,她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用了30万米的蚕丝线和1000克棉絮,运用蚕丝线的光色感和垫、浮、钉技法,将虎的姿态、毛色质感和骨骼生动地表现出来。曾有爱好者出价几十万要求收购,但洪裕静还是舍不得出售,她更看重的是将好作品公开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潮汕刺绣的魅力。 数十年如一日,洪裕静手不离针线,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绣过平凡的岁月,也绣出了瑰丽的世界。她创作的多幅作品影响广泛,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奖,被多家机构收藏,像历时8个月创作而成的作品《潮汕情》就被国家级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 传承创新,推广刺绣文化 30多年来专注于穿针引线上,刺绣已成为洪裕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不出远门,我每天都在这里。”洪裕静对记者如是说,除了外出,洪裕静大多数时间都在研究院中研究刺绣,用针线绘出瑰宝。 凭着对潮汕刺绣艺术的执着追求,洪裕静在保留传统潮汕刺绣题材和技法的基础上,更潜心于潮绣的创新与传承。“潮汕刺绣针法多样。”提起刺绣,洪裕静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每种针法都具有独特制作效果,巧妙运用,能使绣物惟妙惟肖。 近年来,每个寒暑假,洪裕静都要在研究院开设刺绣公益培训班,悉心培养喜欢这门传统手艺的爱好者。师从她学习刺绣的爱好者越来越多,使得潮汕刺绣这门古老的艺术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洪裕静坦言,虽然最终能像职业绣娘一样坚持下来的年轻人并不多,但这种培养接班人的信念,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让潮汕刺绣这棵“古树”能够枝繁叶茂。 洪裕静为培养下一代潮汕刺绣接班人倾注心血,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研究院和聋哑学校、中博职校、金樟学校、二中、纺织中专等学校合作,为技艺的传承做出努力和贡献。记者获悉,洪裕静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儿子方杰也加入到潮汕刺绣队伍中,在研究院参与刺绣图样设计工作,这让她倍感欣慰。她表示,潮汕刺绣发展至今,已经从简单的刺绣工艺转变成刺绣艺术,美术专业的学生对色彩比较敏感,也懂设计,这将有助于潮汕刺绣的传承创新。 采访中洪裕静多次谈到,传统手艺需要言传身教,需要老师的点破才能学到精髓,这些是冰冷的机器所无法替代的,所以她觉得花费大量的心血来做这件事是值得的。 回归生活,绣出“新花样” 多年来,为了更好传承潮汕刺绣技艺,洪裕静一直在发展文化传承与市场化运作之间寻找着平衡。在她看来,潮汕刺绣要得到真正的传播和发展,就要和寻常百姓联系在一起,像以前一样回归到生活,尤其是要以创新的模式融入日常生活。 “潮汕刺绣不只是裱框之后挂在墙上的艺术品,它也可以成为大家日常中用得上的物件。”洪裕静说,她一直在不断地尝试创新,让潮汕刺绣尽可能以更多的方式融入生活。目前,洪裕静已将潮汕刺绣元素与衣服、挂饰、家居饰品、手表、手帕以及日用品等结合起来,让潮汕刺绣成为既个性又大众化的消费品。 “我希望把潮汕刺绣这项文化艺术发展成产业,然后再逐步‘反哺’文化传承。”洪裕静表示,昔日不起眼的手工艺活已逐步转变成文化产品,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潮汕刺绣的魅力。这,或许就是洪裕静手中刺绣的当下意义,也是她毕生奋斗的使命。
|
你是本文的第41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5、10 作 者: 陈文兰 摄影报道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