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洒脱 形象生动——玻璃瓶内画《饮中八仙图》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庄桦是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一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职工,将他的名字与瓶内画艺术连在一起,人们会感到不可思议。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在“2015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上,他首次参展的玻璃瓶内画《饮中八仙图》作品获得金奖。行内人闻悉后感到十分惊奇,因为他的名字及内画技艺时下甚少有人知晓,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在工艺美术行业工作已四十多载,可以说对内画艺术的人和事还是颇有了解的,今略为之释疑。年过五十的庄桦于1981年凭着美术绘画基础经考试进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在吴泽鲲、赖乙宁先后负责的内画组当学徒,并得吴松龄和赖乙宁大师的悉心授艺,自此与内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93年他从汕头市特种工艺厂转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一医院工作,但至今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画笔,业余时间仍坚持笔耕不辍,可谓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耕耘人。
    《饮中八仙图》就摆在眼前,方寸之间尽显独特的妙韵,让我读之倍感心情愉悦。这是一个椭圆型的玻璃观音瓶,高12厘米,上另有玉顶、下配木脚座,瓶肩用金、蓝色描绘花纹图案,作品画稿取材于我国著名画家范曾1986年创作的《饮中八仙图》,但不是对原画稿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国画作品的再创作。因为宣纸上是平面的画面,而这人物画是在玻璃瓶内反手作画的,展现的是一个不断延伸的面,绘画就得围绕着这个面来进行,随着玻璃瓶的转动,相互连接而循环,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也正是“粤派”与其他“京、冀、鲁派”不同之处,特点十分鲜明。庄桦根据椭圆瓶的特点,采用通景式构图,适当增加草地、石头、山峦、瀑布等,注重虚与实、疏与密的关系,运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将八个人物形象和其它景物聚集在这寸天厘地的瓶内壁上,充分体现了墨的韵味效果,使这“群像画”逼真自然,富有着浓厚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出内画艺术的精妙之美。且看这玻璃瓶内壁上描绘的盛唐之世李白、崔宗之、李适之、苏晋、张旭、焦遂、贺知章、李琎等文人学士神态各异,风流倜傥,飞觞交错,豪情毕见,有一种不问世俗,飘飘欲仙的超脱境界。画面下实上虚,绿草如茵,怪石嶙峋,古松挺拔,杂木吐翠。瞧!长髯飘洒胸前的李白文巾素服侧躺于山石旁,眯着一双“醉眼”,嘴角含笑,似乎在自吟“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三杯落肚的张旭,豪兴勃发,神态飞逸,坦臂露膀,衣冠不整,一脚盘膝侧坐于石头上,一脚着地,左手捋袖,右手握笔,借着酒兴,就要一展他那似有神助的狂草绝技;崔宗之和李适之则坐在草地上对饮,已是醉醺醺,一人身倚倒地的酒瓮,另一人还伸出手来示意他人不要多语;李琎与焦遂一站一坐,正在欣赏书写“酒泉”字幅;贺知章和苏晋形态各异,一人手端起盛满酒的大碗正开怀痛饮,一人却盘腿坐在地上,双手合什口中念念有词,醉态可掬。这八个人物的性格描绘细腻,其情其景,洋溢着“酒”的气氛,妙趣横生。画面的上半部远峰重叠,云升雾涌,空灵清寂,数股清泉飞泻而下,消失于烟波渺渺中,一如仙境,引发观赏者的遐想与情思。庄桦将色墨结合绘于宣纸上的人物画,直接使用特殊弯曲的狼毫小笔,蘸上浓墨伸进瓶内反手创作,勾划出纤细的线条,再渲染、着色,墨色的浓淡轻重恰到好处,淡彩点缀,显得古朴严谨,层次分明,疏密得当,清新淡雅,色彩柔和,把素有“袖珍锦绣乾坤”之称的内画艺术呈现出来,不能不令人折服。
    说起内画制作工艺,我早已反复介绍过了,此就不再赘述。我感受最深的是庄桦虽在医院工作,但只要是假日就外出写生、看画展,速写本随身带,晚上伏案或读书、或绘内画,孜孜以求。曾有一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开玩笑地问他:“你已离开这一行二十多年,还在搞内画,图个什么?”他回答:“别无他求,只是自己还会画,虽然水平还不高,但吴松龄、赖乙宁大师传授的技艺不愿放弃。”汕头内画一代艺术宗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松龄,第二代传人中国内画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赖乙宁,都已经先后与世长辞。另一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已年迈,汕头内画艺术的传承真是令人担忧啊!然而,如今我们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你是本文的第55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6、1、3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