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与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蔡禧平是老朋友。他是潮彩已故著名老艺人蔡永青(1922—1993)的儿子,上世纪70年代初就随父学艺,专攻陶瓷彩绘兼中国山水画,所作瓷画山水,构图优美,结构严谨,注重意境,具有扎实的传统山水画功力。去年底一次偶然的机缘,我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目睹了他被收藏的两件潮彩作品,其中的《江山秋色》就在“万紫千红——潮汕平原孕育的民间工艺大观”上展出,与其父亲的作品同台展技,格外引人注目。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山水画的爱好和执着地追求。山水画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一种关系,通过笔墨可以表现出作者的个性与审美观,同时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陶瓷山水画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涵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以陶瓷材质为载体,以釉、颜料为表现手段,把山水画技法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天人合一,惬意、闲适、淡雅的境界,给人以灵动及飞扬的遐思。今呈现眼前的这只箭筒瓷瓶《江山秋色》,于1984年入藏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高61.5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16厘米,瓶的口沿是一圈几何纹,紧接着的是如意纹,瓶脚却是莲瓣纹,分别填上蓝、黄色,轮廓用凸起的堆金线条勾画,使瓷瓶显得丰富多彩,华丽堂皇。画面采用通景式构图,面面可观,以宋代山水画的笔法与“潮彩”技艺融为一体,采用高远兼深远布局,整个画面由小溪、山峦、奇石、瀑布、板桥、树木、茅舍、亭榭等组成,以画山石为主,下方为主景,多用斧劈兼披麻皴,细秀健劲,运笔娴熟,皴擦勾斫地表现雄浑的山石峰峦,细致刻画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近景明晰,远景迷蒙,利用云烟雾霭使重重叠叠的山峰,显现出层层幽谷。讲究空间虚实与深度,山势连贯,有险有夷,来龙去脉分明,描绘的烟云有流动感,使画面空灵透脱,让人们感到其间藏有无尽景物而产生悠然情思。以青绿设色,间施淡赭,秀丽明润,较好地表现了清秋幽美淡致的格调,意境含蕴。图为瓷瓶的一个面,但见近景数块巨大岩石于小溪旁,石隙中长出几株高大的松树,硬直苍劲,枝柯交错,翳茂如盖;左对面为一长堤似的石矶向远处延伸,杂树、竹林茂密,一座茅亭座落在树下平坡上,小路上主仆俩人正携琴前往。左下方是大小石块相连的山脚,一座板桥横跨两岸,溪水从桥下流过,桥上两位老者分别骑着毛驴,谈笑风生,后面跟着挑担的后生,这可能是前往走亲访友。中景云升雾涌,高山上见顶,下不见底,变幻莫测;左侧的山崖陡峭,一条飞瀑在两石壁中飞流直下,泻落于下方云壑中;正面一座巨大的山崖,惊奇险骇,势状雄奇,树木林立,一条石径从悬崖下山口处往上延伸,一房屋坐落在树丛中;往上的一座山冈后面露出几座楼榭,丹柱碧瓦,檐如飞翼,劲松掩映,苍翠婆娑。远景上方为群峰林立,烟岚从谷中冉冉升起。蔡禧平大师较好地把握着画面视觉形象的整体感,笔法细腻,墨彩交融,利用主次、远近、聚散、虚实、浓淡等对比艺术手法,使之上虚下实,密而不塞,幽而不寂,动静相交,将大自然的秋色表现得生机无限,淋漓尽致,抒发着诗的境致与乡野情调,意境之深远,内涵之丰富,足见陶瓷山水画之表现力和大师的艺术造诣之深厚,真乃精美佳构也! 蔡禧平年逾花甲,自幼耳濡目染,陶瓷艺术气息熏陶着他的童年,1973年随父蔡永青学艺,专攻陶瓷彩绘兼中国山水画,他从临摹、研习古人笔墨,寄情于大自然、师法造化,到倾注性灵在潮彩山水中表达诗情古意,执着追求,具备了扎实的传统山水画功力。其表现的近、中景山峦、石矶以淡墨铺设,再用浓墨皴擦、渲染;远景似在云海中漂浮的山峰,以简笔画其形,淡墨出其意;树木多以双勾,或浓色晕染,或花青点染,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呈现出陶瓷山水之独特魅力。1989年他的三件彩瓷作品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览, 2004年其创作的瓷板画《清明上河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先后有《溪山秋早》、《看万山红遍》、《溪山茶话》等不少瓷瓶、瓷挂盘、瓷板画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展览获奖,有的还先后还被选送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并被收藏。
|
你是本文的第38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6、6、26 作 者: 曾广锡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