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具 匠心独运——《蟹趣》《志在农村》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日前得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领导和专家支持,认真查找藏品目录和实物,“深闺”中有一件揭阳县工艺厂名艺人杨表权的立体现代人物《志在农村》,收藏于1965年。说起泥塑、陶塑、瓷塑、灰塑、香稿塑这些潮汕地区的传统工艺,如今人们已不陌生。然而,提及油灰塑却就鲜为人知了,甚少有人知此门技艺。我虽在工艺美术行业工作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却也是耳所未闻,目所未见,在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有关资料中也查无任何记载,另据1970年进当时揭阳工艺厂的好友回忆,他进厂后就再没有见过制作油灰塑作品了。当我零距离接触此作品时,说实话也感到十分费解,究其因是杨表权时任该厂的金漆组长,擅长的是推光漆和木雕髹漆贴金,怎么会搞雕塑?那作品究竟是用什么“泥”捏塑?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经揭阳市好友帮助,我与杨表权之女儿取得联系,既解开了心中的疑团,又有幸目睹了杨老前辈的其它遗作,领略了油灰塑这门技艺的奥妙。
    今读的这一幅髹漆贴金浮雕挂屏《蟹趣》作品,长23厘米、高46厘米,画面上数簇水草,从下向上飘伸而出,有水中摇曳之感;而两根芦苇居中直至上端,在微风中摆动,轻盈多姿,茎秆、叶片、花穗,柔弱中蕴含刚毅,富有生气。两只螃蟹一上一下,足上的长节、腕节、前节、指节也都刻划得既准确又细致,螃蟹用大螯钳住芦苇的叶片,甲壳上的凹凸,眼睛突出的程度也恰到妙处,意趣盎然,活灵活现。三尾鱼以不同的形态在水中游动,或正或侧,穿插自如,互为呼应,动感十足,妙趣横生。鱼与螃蟹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达到整体的完美与和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乍看都会认为是髹漆贴金的木雕,或是金属錾刻制品,其实这就是油灰塑。老艺人用熟桐油和经筛出的贝灰细末搅拌成泥团,再放在石臼中反复碓舂,使之成可捏塑灰泥。此后就直接在底板上塑制表现的蟹、鱼等各种物象,反复多次修改,阴干后就将其坯体视为“木雕”。同时用熟大漆加钛青绿色料,搅拌后形成一定稠度,涂在木底板上并用笔使之起皱。再对经打磨后“木雕”坯进行髹漆贴金,使金色与深绿色、光亮与凹凸形成鲜明对比,足令观者眼界大开,赞叹不已!
    且看这《志在农村》立体人物塑像,又有另一番艺术的韵味。长与宽均为24厘米,高(连底座)36厘米,表现的是两个朝气蓬勃青年男女,背着包袱,肩挂书包,行走在乡间路上,左侧男青年右手指向前方,转过头来与女青年说话,而女青年十分专注听着。两个人物动作、脸部神情刻划十分细腻,衣纹处理准确,捏塑出衣料的质感,强化造型的审美情趣。从人物的发型、衣着、鞋子、背包、挂袋等显示了当年的特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达到塑形传神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觉。作品因是立体摆件,其制作工艺与瓷塑有点相似,但不是用瓷泥塑制的,而是用油灰泥反复塑制,其中还渗入一点水泥红的颜料,使之整体呈淡淡的赭红色。另,作品因无法一次性塑制成型,所以当天捏塑后连同剩余的“灰泥”都得放进水中,使其与空气隔绝,保持柔软可塑度,第二天才拿出来再塑制,成型之后阴干几天就变得十分坚硬,《志在农村》这样才算完成。杨表权(1917—1980),揭西县棉湖镇人,工艺美术师。少年时喜学绘制壁画和工笔画,1952年和几位老前辈创建揭阳县联工社。1960至1979年在揭阳县工艺美术厂任金漆组组长,擅长推光漆、髹漆贴金、脱胎漆,且在国内首创研磨暗花推光漆盘,俗称“暗退”,其作品先后被选送参加各种展览。他在与大漆打交道的数十载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大胆探索,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用油灰塑造出不少作品,为潮汕工艺美术增添一枝奇葩。

你是本文的第57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8、31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