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读潮绣工艺美术师洪裕静的作品,每每令人有新的意趣和艺术的神韵,那丝绒分明、光色辉映的《玉堂富贵》,色中有色、高贵典雅的《梅兰竹菊》,金碧辉煌、立体感强《龙凤呈祥》,山峦绵延、宫殿华丽的《蓬莱仙境》;这金银交错、大气磅礴的《沁园春》,沉浮相衬、韵味独特的《潮汕情》,每一幅都那么赏心悦目,让人另有一番感受。在功利和浮躁之当下,不少人都静不下一颗心,刺绣品的复制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今天若创作出“牡丹富贵”,过不了多久亦就 “遍地开花”,谁还耐烦匠心地构思创作呢?不过,也还有例外的,如洪裕静者。这是一位对刺绣艺术孜孜不倦追求,有所作为的艺术家。 潮绣是潮汕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对于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来说面对如此一个个高峰,该如何去攀登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这也就是怎样去继承传统与创新?沿着前人的路子走是最容易,结果却是千篇一律,没有自我的个性。寻求创新与发展,又怕招来“丢掉传统”之类的批评,甚至还会有人不懂装懂地将手绣说是机绣,所以在传统工艺领域里说“创新”两个字非常容易,而付之行动是十分艰难的。近几年工艺美术师洪裕静放下杂念,用心去体会、领悟艺术的真谛,在题材选择、针法运用上下功夫,使作品呈现与众不同的面貌,换来国家级、省级“金奖”的丰硕收获。初见这件双面潮绣插屏《潮汕情·红头船》,立即感觉新意扑面而来,题材是潮汕人家喻户晓的“红头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洪裕静所展示的艺术匠心,却是十分独特的。她在“潮汕情”上下功夫,将“红头船”作为潮绣系列作品之一来表现,完全有别于人们所熟悉的龙凤、花鸟、山水、动物等题材,浓郁的潮汕地方传统韵味使观者无不为之赞叹。在2014年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上,“红头船”以双面刺绣加插屏的完美表现,独特的艺术创意和精美绣技,赢得专家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富有潮汕特色的“红头船”是一种高桅杆的大型木帆船,船头油漆成红色,并画上两颗大眼睛,在水面就像一条大鱼。潮汕人的先辈就是乘“红头船”飘洋过海,经商创业,如今的“红头船”已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潮汕人拼搏奋进的精神象征,所以看似简单的画面,却包涵着十分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一针一线中体会到作者的意匠独运。这件作品选用明、清代流行于民间的红木雕花双托插屏(亦称台屏)作为装饰,上屏插入底屏,底座造型考究,框柱横枨间有雕刻芯板,底墩有造型形象,有别于以往的挂屏形式,显得古色古香,高贵典雅。刺绣的画面以玻璃纱为底料,长73厘米、宽43.5厘米,蓝色的海面上波涛汹涌,浪花飞溅,一艘崭新的“红头船”扬帆远航。作品突出表现船与海水,留出大面积的空白,不饰其他任何纹样,注重繁与简的结合,给人“留白”中见天空之感。船长46.5厘米、大桅高27.5厘米、小桅高16厘米,海浪和浪花分别用三色绒线掺针后勒金属线和垫棉勒金属线,船帆用一色绒线铺满后勒金属线,船桅用纸钉垫两层再钉上金属线,帆绳用三股金属线编成辫子形状钉在帆上;而船头却是先垫上棉絮,后铺满金属线,两只眼睛垫棉使之饱、硬后再钉上绒线;船身就用纸丁钉出形状,再勒上金属线,然后又再钉上绒线;船底使用金属线施以钉针。“一帆风顺”的旗帜用绒线铺底,再用棉线将字垫浮,在上面钉上金线。“红头船”可谓集垫、铺、贴、钉、缀等多种技艺针法于一体,色中有色,沉浮映衬且形成对比,富有浮雕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失潮绣的钉金绣传统特色。这件作品改原单面绣为双面绣,耗时近5个月才得以完成,花规上穿针引线的指尖艺术,不是寥寥数语能道明的,国家级展评的金奖来之不易啊!《潮汕情·红头船》新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与刺绣的传统技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感叹真是好作品。 其实,工艺美术的创作设计,不外就是如何继承传统和创新,这是每位艺术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创新需要勇气,还要冒失败的风险,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往往裹足不前。当然若连传统工艺的皮毛都不懂,就不可轻言创新,要在洞悉传统工艺奥妙的状态之下做新的尝试,创作出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作品。近年来洪裕静在继承和创新上大胆探索,不懈努力,屡有佳作摘金夺银,让我看到传统技艺在裕虹钉金绣传承中心得以继承与发展……
|
你是本文的第68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11、2 作 者: 曾广锡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