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灰敷塑 典雅不俗——捏凸挂屏《神龙腾飞》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今赏读的捏凸挂屏《神龙腾飞》是陈锡景老艺人的遗作,自1964年以来就一直藏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从未公开“露面”的。说老实话,我看此作品图片时,感到有些费解。其因是推光黑漆板做底,所有纹饰都呈浮雕状,且髹漆贴金银,但这明显没有雕刀刻划的韵味,所以不是木雕。零距离接触后方知实是捏凸工艺,但原料又不是粉末加胶水。况且陈锡景究竟是何地方的艺人呢?查阅已出版的各种潮汕地区工艺美术书籍中根本无法找到答案。经揭阳从事漆艺的好友帮助,获悉老艺人生前在原揭阳县工艺厂工作。我带着疑问多次专程乘车赴揭阳走访当年与其共事的几位老艺友,向其儿子了解情况,幸有所收获,才得以撰文。这件难得一见的捏凸挂屏作品,以木料制成直径40厘米的圆屏,经大漆推光而成。画面上展现的是一条浮凸神龙腾飞的形象,以图案美为艺术基础,以富有韵律感和力度感的线条组成的艺术语言吸引观者,给人以美的感受。但见神龙头角峥嵘,身躯蜷曲,四肢张开,龙爪强劲,腾空飞舞,风起云涌,气势磅礴,显得威严矫健,雄风四溢。龙的头部、躯体、足爪和尾部刻划细腻,尤其是龙头饱满,两眼炯炯发光,作往下俯冲之态,有一种迸发的力度感,再以腾跃的躯体和飘逸的须发,配置上飞动的云朵,飞溅的水浪,形成虚实相映,充满着激越的活力和优雅的旋律。圆屏2.3厘米宽的外围用卷草纹和嵌玉石等组成装饰花边,起到衬托神龙的作用,在威武中体现出灵秀,于健美中显示出柔和。细看每一线条浑圆浮凸,十分均匀流畅,龙躯干的背鳍、龙衣、龙鳞、腹甲捏得十分细致,尤其是龙额、龙鼻和身上每一片龙鳞都用线条打圈相叠构成的,极其精细;龙头高出底板2厘米,龙身宽3厘米、浮凸0.8厘米,与高出底板1.2厘米两层云纹及水浪形成有高有低,变化多端,显得层次十分丰富,产生出浮雕的艺术效果,潮汕民间独特的“捏凸”艺术神韵令人赞叹不已。
    “捏凸”究其制作工艺来说,它不是雕刻艺术,其用料和工具以至操作都较简单,艺人用一个袋装上有原料与胶水拌和而成的胶体,连接一只特殊的漏斗型笔嘴,用这套工具挤压出线条,在器物上面“妙笔生花”,随心所欲地敷塑出变化无穷的花纹凸线图案。而这作品的捏凸所用原料就不同了,独具一格,老艺人用熟桐油和经筛出的贝灰细末搅拌成稠泥状,其中还渗入一点水泥红的颜料,使之呈淡淡的赭红色,后倒进专用漏斗中,用手捏挤压出细线条;而龙须、龙角、龙腿和爪、水珠等部位的线条却采用搅拌成泥团,再以擀面条的做法,将油灰搓成条状的线条或颗粒,采用绕、贴、压、粘等方法做出纹样;云朵和水浪纹样却是先捏出底纹,后再用凸起的线条进行“勾勒”,多种手法的运用使画面上的线条粗细不一,表现形象亦显得不呆板,生动有趣。当天捏凸后剩余的原料都得放进水中,或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使其与空气隔绝,第二天再拿出来捏凸。每次成型之后阴干二、三天就变得十分坚硬,不走形、不开裂,整体制作完成后再对其进行髹漆贴金银。《神龙腾飞》画面上的整条龙和外边框贴金箔,龙额和云朵、水浪是金和银箔混合,还镶嵌两粒绿色玉石作为龙的眼睛,在灯光照射下,一眼望去,圆屏金银辉映,黑漆相衬,绚丽夺目,给人一种特殊的古拙美感。陈锡景(1937—2008),揭西县棉湖镇人,自小随父学艺,继承家传这门技艺,为泥塑佛像、神像服饰捏凸纹样。1960年2月进原揭阳县工艺厂,从事漆艺和捏凸工作,至2000年8月退休。五十年后的今天有幸欣赏此作品,赞叹之余,深感遗憾的是至今已未见其后人或他人再有油灰捏凸艺术作品问世,此艺或者已失传了。

你是本文的第64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10、5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