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起红头船,汕头人并不陌生,它似乎成了汕头人敢于拼搏的精神符号,获得人们的认可。因为,当年我们的先辈,为了谋生,把眼光推向大海,乃至世界,所依赖的就是红头船。红头船在汕头人的心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可是,红头船究竟是什么样子,更多的人,尤其年轻的人们却很茫然。它好像已成了一种潮汕文化的记忆,只是展现于博物馆里的文物。 它只有一种纪念性的意义吗?可是,有一个汕头人,他却不甘心让红头船沉睡于历史长河。正如汕头音乐人杨育挺作词、蒋声欣作曲、刘亘所演唱的《中国风帆》中说:“浩瀚的大海向我们呼唤/先辈的红头船/是我们的怀恋/海上丝绸之路/先人早已开创/重启中国帆船/是我们的心愿。”海的呼唤在很多汕头人的心灵激起了强烈的回音,他也不例外。在国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和汕头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大背景下,他把自己的红头船的梦与当前的发展趋势融在起来,想让已成历史的红头船从人们的记忆中活过来,决定用年半的时间,设计打造出一艘可以航行,而不是模型,更不是博物馆里所陈列的文物,而是具有现代元素的红头船。 他的梦很美丽,也很有意义。香港游艇协会的著名游艇设计师邝向荣,甚至用“抢救”两字来形容。不错,这是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只有从这一层面上来打量,重造红头船才显得格外的有意义。 这位具有如此浓郁的红头船情结,又有自己想法的汕头人,他就是马少忠。 见到马少忠,是很偶然的。在我看去,他就是一个很平常的人,平常得一点不起眼,只是脸庞及皮肤却是黝黑的,很健壮,一看就是多年与大海打交道的人。可是,这个朴实得很平凡的人,谈吐却不寻常,让人觉得他见多识广;却也不是夸夸其谈那种,而是说得颇有见地,显然是很有头脑的一个人。当时,他就给我较深刻的印象。 但我并没有把他与红头船联系起来,只是觉得他对潮汕文化情有独钟,是热爱汕头,关心汕头发展的人。这样的人,在汕头我所接触过的却也并不在少数,所以也没有过多的注意。后来,不知从什么渠道,才知道他可不是停留于语言的人物,而是一个弘扬潮汕文化的践行者。 对于实践家,人们总是充满着敬意的,我也如此。或者,他的身上有种种身分,但我感觉到似乎他对潮汕文化的热心人的身分,要特别的看重,尤其有很浓郁的红头船情愫。这当然同他出身于造船世家很有关系。他家三代造船,叔父马俊杰还是当年达濠造船厂的厂长。他说,打从小儿时,耳濡目染,他就对海和船深有感情,而也因此,长大之后,他才选择了与海洋有关的事业。 但再造一艘红头船,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传统造船业已经停了多年,如达濠造船厂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时就已经解体,当年的造船师傅也多已过世,而虽然潮汕造船业历史悠久,却都是靠师带徒的方式传授的,连一张图纸都没有。这就更使马少忠有一种迫切的责任感,他知道再拖下去,如果所有的懂造船的老人都走了,红头船的技术可就失传了。这可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啊!于是,他坐不住了,开始付诸行动,即找来年已72岁,会绘图的叔父,让他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把红头船的图纸一张张绘下来;然后让人录进电脑,几经较正,终于得到了一个个较准确的技术数据。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这只是基础,距离造船的成功还远着呢。 马少忠说,仿造出一艘红头船,陈列出来让人参观,虽有意义,可是并不是他的目的。他想打造出一艘不但可以行驶,而且具有现代价值的集观光、娱乐,文化研究和传承于一体的红头船。这就是更上一层楼的工作了。马少忠觉得,我国包括潮汕的传统造船技术很高超,某些方面甚至还远超国外,为什么我们不把它发扬光大呢? 那么,如此改造之后,可还是红头船吗?面对人们的质疑,马少忠说,改造并没有改变根本的东西,但也不照搬,而是取其文化精髓,如三围的中式帆、稳定板、后尾舵,及船体的流线型,等等,都保留;却也对某些功能和材质进行改造升级,如把船舱改造成可供观光游览的房间(6房1厅),如引进最新的现代材料代替传统材料,等等。而船的长度也从原来的17-18米,加长到21.5米。他说,打造红头船,也必须与时俱进,在现代的理念指导下,吸收科技元素,大胆创新。在他以为,这也是活化红头船的一次有益探索。当然这只是开了个头,他说,很盼望有更多的人都来参与,也渴盼后人能够在他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好样的!对马少忠这位壮实的中年汉子的不墨守陈规,敢于创新的精神,我由衷敬佩。我觉得,这就是红头船精神的具体表现。平时,我们有的人一谈到传承就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是否对呢?传承不是守成,而是发展,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你能说不是更有意义吗? 记得《中国风帆》里唱道:“时代的红头船/是我们新挑战/继行祖先远航/再创历史辉煌/重扬中国风帆/是我们的承担。” 是啊,在当前国家实施“海丝”战略,和汕头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再创汕头新辉煌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更需要弘扬勇往直前,敢拼敢闯,敢于创新和发展的红头船精神。 马少忠只是一个有想法的普通汕头人,他的故事也只是成千上万热爱汕头,想为汕头发展和潮汕文化传承作出贡献的海内外汕头人的故事,不是传奇,可是,它生动、真实、感人。马少忠的故事,却也令我们对汕头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
你是本文的第46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5、10、11 作 者: 林伟光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