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情墨韵 淡雅迷人 文化习俗 图1张

    瓷板画作为我国陶瓷艺苑中的一束独秀艳花,多少画家、艺人以瓷当纸,在质地细腻的瓷板上表现了中国画的神韵和意趣,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无不精彩传神,它历经数百载仍然瑰丽夺目,倍受人们的青睐。1972年原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始了瓷板画的研究和创作,画家们在长方、正方、圆、椭圆、扇、海棠形的瓷板上挥毫作画,完全可以比肩于纸、绢之作,用自己的才智填补了汕头彩瓷上的空白。当年瓷板彩绘后用木料加以装饰镶嵌为屏风、挂屏、座屏、吊件,选送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展览,并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一些国家。然而,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逐渐消失了,如今人们已很难见到汕头镶嵌瓷板画挂屏。文中的这套镶嵌瓷板画就是原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创制的,落款为“1974年秋月桃江艺苑”,一直为有关部门收藏着。

    这一套四幅的挂屏每幅宽34厘米、高89厘米,木料做成挂屏后分别在上、中、下的位置嵌上扇形、圆形、海棠形等三块瓷板,瓷板产自当时的枫溪瓷三厂。挂屏上方四块扇形瓷板,每块上宽28厘米、高10厘米,分别题款“五月红花”、“硕果丰盈”、“满树黄金”、“果熟满园”,用中国画工笔重彩手法表现石榴、红柿、枇杷、葡萄等,并相应描绘上小鸟、蜜蜂、螳螂、蝴蝶,如这“五月红花”的石榴老干突兀,新枝横出,叶子洒脱飘逸,果实姹紫嫣红、沉甸甸的,其中有的炸裂露出丰艳籽粒,似琥珀珍珠,令人望之不觉齿含榴香。一只小鸟栖息于嫩枝上,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情趣横生。中间是四幅圆形的瓷板,每块直径19.5厘米,运用中国人物画技法描绘出“朝鲜族舞”、“藏族舞”、“傣族舞”、“维吾尔族舞”等,每个画面表现的有两个人物形象,头像传神,刻画细腻,表情生动,婀娜多姿,均显活泼自然,可见技法之娴熟,使人赏心悦目。下面镶嵌着的是青绿山水作品,每块海棠形瓷板的宽20厘米、高15厘米,分别是“漓江渔歌”、“凤凰风光”、“深山采药”、“韩江放筏”等,这四块瓷板的画面上构图简明,水秀山清,风光旖旎,运笔流畅洒脱,设色清丽秀雅,明艳而不俗。这题款“深山采药”之作采用高远兼深远布局,以披麻皴画山石,但见近处松树苍劲挺拔,秀木葱茏,小鸟相鸣;左侧危崖高耸,远方群峰叠叠,迷雾沉沉,缥缈朦胧;近山勾勒皴擦,远山轻描淡写,层次分明,空间深邃。一条登山小径由右下侧向左上方延伸,几个“赤脚医生”背着药箱和竹篓,正结伴上山采药。整套作品从木制外观,到瓷板镶嵌是传统造型,给人古色古香之感。但就瓷板画来说除了扇形的花果外,其他的山水、人物都是现代题材,连作者也没有署名,这也是 “文革”那个年代的特征。

    38年过去了,从作品的不同画面与国画技巧来看,应该是由二或三位名家所绘。经一番了解获悉其中的山水画就是现年已86岁高龄的余少良工艺美术师所绘,他于1946年开始从事彩瓷工艺,1972年从原汕头市彩瓷厂调到工艺美术研究所,专业于彩瓷创作和带徒传艺,1980年创作高1.8米、宽3.2米的大型镶嵌瓷板画屏风,被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84年创作的双面瓷板画《百鸟朝丹凤》座屏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至于其他瓷板画作品究竟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因未详细核实,故不敢妄言。

你是本文的第78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2-05-06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