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卷腾飞气势磅礴 文化习俗 图1张

    数月来,汕头市存心善堂朝向外马路的照壁一直都搭着脚手架并加以遮盖,晚上还见有灯光,路过这里的人们都不知里面究竟是在做什么。癸巳新春佳节前夕才揭开了“面纱”,原来是一幅气势磅礴,恢弘壮观,色彩斑斓的嵌瓷《九龙壁》,不少市民闻知后纷纷前来观赏,赞叹不已!这是迄今为止潮汕地区,乃至广东省内最大的一幅嵌瓷佳构。由潮南区大寮“嵌瓷世家”的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遗”名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许少雄设计并主持制作的,历时八个多月才得以完成,成为中心城区传统文化艺术的一处靓丽景观。

    龙,威武矫健,隽雅秀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成为传统艺术中永开不败的奇葩。九龙翻卷腾飞,神态各异,寓意群贤共济,圆满如意,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九龙壁有石雕、砖雕、彩绘、琉璃等多种表现形式,而这幅《九龙壁》却是采用潮汕地区独特的嵌瓷为表现形式,并且与存心善堂的其它传统建筑物的装饰和谐统一,凸现了与众不同的装饰艺术特色。这照壁融立嵌、浮嵌、平嵌、描绘等技法于一体,表现的人物、花草、飞禽、走兽、瓜果、水族、博古等应有尽有,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湛。壁的上部脊上立嵌有“麒麟朝日”,两只立体中空麒麟分别高1.5米,长2.18米,十分壮观;脊肚正背面分别浮嵌“百鸟朝凰”、“双凤朝牡丹”,异彩纷呈; 脊尾和四个亭角分别是大与小的“龙头吐楚”,与主体呼应,独具匠心;肚仔浮嵌八仙坐骑,垂带头分别立嵌加冠人物,每组三身,每身高58厘米,分别是“黄飞虎反朝歌”、“雷震子救父”等八组封神人物,刻画细腻,形神兼具。壁的下部为石雕座,浮雕加彩描金“方曲”纹图案,显得古朴大方,端庄稳重。作为表现九龙的壁面长18.5米、高2.22米,构图上采用均衡的形式,讲究曲线美,富有动律感,九条龙以高浮嵌手法制成,最高部分突出壁面达26厘米,立体感强烈,视觉效果也极佳。但见金黄色的正龙居中,龙身向上作弧形蜷曲,头部正面朝向并往下俯冲,给人一种迸发的力度感;四肢以不同的形态张开,姿态端正,火焰宝珠置于颏下,瞠目张口,触须飘动,威风凛凛。左侧分别是中绿色的行龙、白色的升龙、桔红色的行龙、紫色的降龙;右侧是浅蓝色的行龙、浅黄色的降龙、桃红色的升龙、浅绿色的行龙,生动奔放,气宇轩昂。八条龙的头部昂扬,朝向中心的正龙,互为呼应,或挺胸缩颈,四肢前突后伸;或弓身弩背,爪一下按一上抬;或奔腾飞舞,龙尾前甩……每条龙的神态各异,既刚健挺拔,又婀娜柔和,飞腾之势跃然壁上,充满着激越的活力和优雅的旋律。壁底为蓝色天空,上有流动祥云,下有汹涌波涛和飞溅浪花,水天相连,动静搭配和疏密关系处理十分恰当,从而使龙的造型更加祥瑞神威,似乎欲破壁而出,灵动多姿的气韵扑面而来。

    这九条龙中的每一条自头至尾长5.6米,龙腹最宽处是34厘米,龙尾最窄为16厘米,龙腿宽7厘米。龙头所有的细部,躯干的背鳍、龙衣、龙鳞、腹甲,龙腿、龙爪,肘毛、火焰披毛、尾鳍等,在塑坯的基础上,全部是由手工钳剪出不同形状的瓷片,然后用纸灰加红糖水粘瓷片,自里至表叠接嵌贴上去的,突出“嵌”的真功夫。就拿中间的正龙来说,龙头饱满,两眼发光,张口龇牙,鬣发奋扬,龙腿作擒攫之势,装饰上肘毛和火焰毛,嵌贴的瓷片就有黄、大红、赭、褐、蓝等深浅不一的13种颜色,鲜艳醒目。龙身上1700多片龙鳞,每片4厘米大;肘毛的“曲毛”有110条,长3至4厘米;腹甲90片,最大的每片长10厘米、宽5厘米;龙衣还饰上300多条的“菊花瓣”,效果极佳。

    所有的这些都是按照嵌瓷艺术的装饰手法,在简约、夸张的形式中,以丰富的装饰语言和富有韵律感的线条,对龙进行生动的刻画和精心装扮,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韵味。观赏这堪称嵌瓷艺术经典之作,使人领悟了很多美学上的道理,也得到一次美的艺术享受。

你是本文的第710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3-03-03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