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龄与汕头瓶内画 文化习俗 图1张

    提起汕头瓶内画艺术,人们无不把它与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吴松龄的名字连在一起。在汕头市的“潮汕工艺美术陈列馆”至今仍珍藏着吴松龄大师的《百鹤朝阳》、《万马奔腾》、《万里江山图》三件精品,其中《百鹤朝阳》在2012年11月被认定为首批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这是一个正圆棒槌型的玻璃瓶,高12厘米、直径6.5厘米,采用双面“开光”的做法,前后两个“蛴壳肚”的画面各宽6厘米、高5厘米,瓶内经磨模处理后,使内壁细而不滑,颜料能够附着其上。瓶上下两端及线条描金,卷草纹图案填上白、桔红、蓝、浅绿等颜色,然后再在瓶内壁衬上浅蓝色,使整个瓶的外观显得富丽堂皇,独具韵味。身怀绝技的大师用弯曲铁线为杆,狼毫作笔尖的特制小笔蘸上墨及国画颜料,伸进直径仅8毫米的瓶口,在内壁上反向作画。凭借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敏锐的感觉,在方寸之间随心所欲,笔下生花,使这个小巧玲珑的玻璃瓶成为鬼斧神工的精美艺术品。这一《百鹤朝阳》的画面,构图下实上虚,布局严谨,疏密相间,留白恰当,运用了中国画的工笔技法,用笔设色十分讲究,笔画细如毫发,精心描绘出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山峦重叠,云烟缭绕,彩霞满天,松树挺拔,一百多只白鹤或栖息于树干,或梳翅弄姿,或顾盼传情,或展翅飞翔,千姿百态,树、山、云、鹤、日等相互映衬,静动结合,对比强烈,意境十分鲜明,富于诗情画意。另一《仿古山水》是一幅很有气势的浅洚山水画,采用高远的构图法,运用勾勒、渲染、皴擦、点苔、设色等中国画技法,展现一幅风光绮丽的山水画卷。远处群山高峻陡峭,云雾缥缈其间,近处树木葱茏,数楹房舍隐约其间,泉水潺潺,游人悠闲自得漫步于小木桥之上,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静美。画面清新淡雅,层次丰富,虚实相间,情景交融,将一幅完整的山水画浓缩在玻璃瓶内壁上,令人难以想像,叹为观止。

    瓶内画,也称“内绘”、“里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它以中国画的构图、笔墨、设色,在玻璃瓶内壁上反手作画,被视为特种工艺,自清代发源于北京,后流传于山东、河北等地。汕头内画没有正式师承,是吴松龄在研究、学习北方内画中摸索着发展起来,在长江以南地区至今唯汕头一家,成为京、鲁、冀、粤四大流派中粤派的代表。汕头瓶内画从作画的工具、绘画技法、构图形式,到瓶体造型、瓶外装饰都是自己设计与制作出来,与其他三大流派有很大的差异,自成一格。首先是作画的工具不同。北方的画笔是直型,只是在头部做成一小勾作画,后在笔头部安上狼毫,从而提高作画效果,但笔的整体仍然是直的。汕头内画的画笔前部是以铁线做成弯曲形,尖端上安上十几根狼毫,在另一端安上竹笔杆,便于执手运笔,其笔整体成弯曲型。其次是绘画与装饰不同。北方以国画工笔技法,设色以墨色为主,画面古朴精致。汕头内画以岭南派国画为基础,色彩浓艳,并吸收一些京派工笔重彩的技法。此外,又从“潮彩”、“景泰蓝”的艺术中吸收养分,采用珐琅彩和潮汕彩瓷描金作为瓶外的装饰,从而形成内外结合,金碧辉煌,浑然一体,显得华贵绚丽。再者是瓶体与构图的不同。北方的内画壶体是以正统的扁型为主,汕头的内画瓶体则以多形态的正圆型瓶为主,如梅形、胆形、棒槌形、观音形、鱼尾形、盾形、橄榄形、萝卜形等大中小规格,最大高13.5厘米、直径6.5厘米;最小高5厘米,直径2.5厘米。汕头瓶内画由于受岭南派画风的影响,线条纤秀,色彩浓艳,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或山峦重叠,烟波缭绕,小桥流水,艺趣横溢;或生动有趣,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或精雕细刻,刻划传神,仙姿逸态。在一个个几厘米大小的玻璃瓶内,展现了绚丽的山光水色,飞禽走兽,古今人物,奇花异卉的画面,纳大千世界于方寸之间,被誉为“奇特的绘画艺术”,成为南国一枝秀丽的艺术奇葩。

    吴松龄是一位具备绘画、书法、微雕、古玩鉴赏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3岁时就由母亲抱着为“司命公”(灶神)的神位染颜色,12岁随私塾的老师开始学国画,24岁在汕头拜黄史庭先生为师学国画,1950年后又从事微雕艺术,在米粒大的象牙上雕刻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全文,成为远近闻名的微雕艺人。1956年凭着自己高超的微雕技艺进入位于汕头市居平路的国营古玩玉器营业部工作,在这里工作了16年,加深了对我国传统艺术的认识,既提高古玩鉴赏能力,又探索内画艺术的“奥秘”。起初他向前辈请教,但只能得知这门技艺起源于北方,南方从来没有过,至于制作方法更是一无所知。为攻克道道难关,他一次次地实践。有一天深夜,街道宁静安谧,人们早已进入梦乡。一位领导因有事路过古玩店,发觉店内灯火明亮,不知是怎么回事?便敲门进去,一看,吴松龄手拿一把钳子,眼睛布满血丝,桌上摆满玻璃瓶、毛笔等。目睹这一感人情景,这位领导只好“命令”吴松龄立即熄灯睡觉……像这样废寝忘食,潜心钻研,又何止一次!这是1980年我应《广东工艺美术》杂志之约,为撰写吴松龄的一篇文章,走访了他当年的领导时了解到的,并非虚构,确有其事。“我当年确实是执着追求,将被铺都搬到店里,每晚在桌上摆弄美国“礼莱”葡萄糖注射液的玻璃瓶、毛笔、竹木、铁线,苦思琢磨,才摸索出克服玻璃瓶内着色不脱落,用特制工具作画等难题。” 这是1974年夏日的一天吴松龄对我说的话。“有志者,事竟成”,他就是以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用自己的心血,为潮汕地区乃至广东省艺坛增添了一株艺术新葩。1972年吴松龄及其儿子吴泽鲲调到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业从事内画艺术的创作,并开始带徒传艺。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同年,他精心创制的3件作品首次在广交会上“亮相”,引起外商的极大兴趣,订购十分踊跃。汕头瓶内画自此正式与世人见面。

    行话说:“艺出多门,艺无止境”。为使瓶内画具有潮汕地方风格,吴松龄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用珐琅彩和潮汕彩瓷描金作为瓶外的装饰,内外结合,浑然一体,华贵绚丽,形成了独特的“粤派”风格。1981年吴松龄成为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中唯一的广东会员后,又创作出以脱胎漆、瓷堆花、瓷料彩为壶体的鼻烟壶,其古朴的造型,典雅的韵味,受到国内外收藏家及鉴赏家的青睐,1982年8件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鼻烟壶展览,后又被选赴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第十三届年会”的展览。汕头瓶内画的扁、盾、胆、梅、棒槌、鱼尾等10多造型,大小不一,这些都是吴松龄取材于我国瓷器造型中的佼佼者,结合内画的运笔特点而设计的,使不同档次的内画配以相应的壶型,显得优雅别致,是他心血的结晶。吴松龄先后创作《百鹤图》、《百骏图》、《八仙过海》、《黛玉葬花》、《三顾茅庐》、《百子图》、《降龙伏虎》、《万里江山图》、《仿古山水图》等一百多件作品被选送参加广东省、全国及美国、法国、日本、菲律宾、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展览,一些作品还被国家及省收藏,从中央到地方以及香港、泰国等一些媒体都曾对吴松龄的精湛技艺和作品做过大量的报道,蜚声海内外。吴松龄1979年被授予工艺美术师职称;1983年被省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86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3年被授予第三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吴松龄人品端正,谦逊豁达,倾心培养新一代。自1972年起他便收徒传艺,无私地把自己用心血换来的“绝招”传授给35个艺徒,使内画这门技艺得以传承。据本人积累的资料,自1972年至1986年,汕头内画14年一直保持销售旺势,仅1985年就创新花色110种,其中梅瓶、观音瓶等4个品种,接受客商订货就达800多件。上海、厦门、广州、深圳等不少旅游区都有汕头瓶内画销售,出现供不应求的势头。吴松龄生活十分简朴,不沾烟酒,不追求名利。记得1986年11月的一天,香港中国鼻烟壶学会会长、著名收藏家梁知行先生专程来汕头拜访他时,对他的鱼尾瓶《百兽图》、棒槌瓶《仿古山水图》两件作品倍加赞赏,提出愿出高价买下。然而,吴松龄婉言谢绝。此后,这两件作品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所收藏,都是分文不取。

    1998年4月24日,78岁高龄的吴松龄大师与世长辞,噩耗传出,国家和广东省有关部门专门发来唁电,对他艺术的一生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唁电称:“吴松龄大师德高艺精、贡献卓著,在继承、发展我国民间工艺方面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吴松龄大师的逝世,是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一个损失”。

    广东省工艺美术总公司唁电称:“吴松龄大师一生为繁荣广东工艺美术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的名字与技艺将永载史册。”

    如今,汕头瓶内画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松龄的儿子吴泽鲲、高徒赖乙宁都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后继有人。赖乙宁刻苦学艺,数十载执著追求,不言放弃,已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内画艺术大师,声名远播。我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就有幸与吴松龄大师一家人认识,经常登门拜访请教,学习了不少有关工艺美术的知识,获益匪浅,也目睹他笔耕不辍,勤于创新,带徒传艺的场面,油然起敬,深受感动。1978年我在《广东工艺美术》杂志上发表了以《瓶内画古艺更绚丽》为题的文章,此后数十年间先后为吴松龄大师撰写了不少作品赏析、人物专访、特写等体裁的文章。光阴似箭,转眼间几十年就过去了,今谨将此文以缅怀永远为人尊敬的“吴伯”!

你是本文的第836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3-09-15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