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灵活现 情趣盎然 文化习俗 图1张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的主题歌,可谓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读此花岗岩石雕《家园·海洋三宝》,细看这龙虾伸缩着憨笨的躯节,摇曳着虾须,螃蟹动态不一,用大螯钳住篓篾,奋力争先,大小鱼穿插交错,妙处横生,几可乱真;似乎听到龙虾和鱼在水中的“游动”之音,螃蟹嘴里真的会发出“嘶嘶”之声。高级工艺美术师林任强用写实的雕塑语言和细腻的表现手法,赋予石头以“生命”, 生动、自然、逼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作品在2012年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上,赢得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经专家评审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而这也是林任强创作石雕“家园”系列的“开篇”之作。

    潮汕地处东南沿海,自古至今的龙虾、螃蟹、鱼这“海洋三宝”作为木雕、剪纸、陶瓷、玉雕、石雕、嵌瓷等众多艺种表现的题材,尤其是木雕的“龙虾蟹篓”更是誉满中外,形成十分鲜明的地方传统特色。今读的这件双面座屏以正方形的花岗岩青石板为载体,长与宽均为80厘米、厚12厘米,虽是以“龙虾、蟹、鱼”为表现题材,但因材质不同,形式和手法也就大不一样,林任强读懂石头的生命语言,以“新”、“活”作为突出之妙招。“新”就是构图上清新脱俗。画面上没有出现水花飞溅的纹样,整体通透玲珑,条条水草或从“框外”向“框内”飘伸而入,或自右下角向上翻卷而起,轻盈多姿,有水中摇曳之感,富有生气。棱形透孔的“竹”蟹篓位于中间,根据石料的特性,不刻意追求现实生活中竹编蟹篓的效果,在简约中求韵味,于粗犷中找质感,看似立体圆型的篓,其实是扁的,视觉效果极佳;篓绳柔软逼真,悬空弯曲,双面可观,达到乱真的效果;图中的5只螃蟹分布于篓的左、下及上方,其实在另一面还有5只螃蟹,篓内还有两只,以写实的手法进行刻划,12只螃蟹巧妙布位,动势各异,穿插交错,细节生动,活灵活现,妙趣横生。4只大龙虾分布于篓的下方,一横行一上爬,5对步足及大小触须的刻划十分细腻,意趣盎然;18条大小鱼以不同的形态在水中游动,穿插于画面之中,与龙虾、螃蟹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而贯穿其中每个角落的水草,既起到连结所有物象的作用,使画面显得紧凑得体,繁而不乱,多而不杂,又给欣赏者以水的感受,在遐思中获得快乐,可谓妙在其中。

    “活”就是物象的活灵活现。作品融镂通雕、浮雕、沉雕等于一体,精雕细刻,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使无生命的石材在名师的刀下见神采,而闻其音。但见石板上多层镂通,层层叠叠,物象互为呼应,细节生动,动感十足,伸缩着憨笨的躯节,摇曳着虾须的龙虾刻划十分细腻,意趣盎然。而那些螃蟹“横行”于每个角落,无一雷同,每一只螃蟹步足上的长节、腕节、前节、指节也都雕刻得既准确又细致,甲壳上的凹凸,眼睛突出的程度也恰到妙处。这群螃蟹有的用大鳌钳紧龙虾的大触须,有的用大鳌钳住水草,有的钳着篓绳,有的怕从上篓跌下来,而用它那双螯有力地抓住篓篾;尤其是篓内的两只螃蟹为争先爬出来,竟互不相让,其中一只螃蟹紧紧地抓着另一只不放,还用大螯钳住篓篾,缠聚在一起。更生动的是在篓口边沿左侧的这只螃蟹,要用步足去钳住一条小泥鳅,而小泥鳅却拼命地往篓内钻,真是有情有趣,可笑可爱,呼之欲出,篓内外融为一体,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染力。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的感染,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表现情感。这块石板实际上就是石雕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载体,林任强精心设计和雕凿的这件作品,除了娴熟刀法和技艺,可见他对家园倾注的情感,让观赏者在诧异于石雕作品的精巧之余,还能领略其内在的神韵。    

    林任强年届花甲,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曾任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汕头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汕头市城市雕塑评审委员会委员,潮汕雕塑协会秘书长。石雕《瑶族妇女》入选广州美术学院建院30周年优秀作品展,雕塑《爷爷》入选1980年广东省青年美展。在林任强的艺术道路上,潮汕本土民间文化赋予他许多创作的灵感,如早期的《海螺》、《螺女》、《百载商埠·楼船万国》等等都取材于潮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你是本文的第62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3-09-22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