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巧绣 纯真亲切——潮绣《潮汕情》系列作品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在2013年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上,洪裕静新作《潮汕情》系列作品令人眼睛一亮,赢得专家评委们的高度赞赏,经评审获得了金奖殊荣,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潮汕情》作品一套四幅,分别为“红桃粿”、“工夫茶”、“拜月娘”、“女红间”等,每幅画面宽40厘米、高80厘米,经装裱并配上红木框而成。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美来”。洪裕静正是以一双艺术的慧眼,发现潮汕风情之美,继而提升到艺术美,让新颖的构思和审美情趣在刺绣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那些离我们似乎很远的旧时风物纷纷呈现,一下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古色古香的太师椅、八仙桌、竹椅、青花瓶、中堂画幅及对联,就连潮汕逢年过节祭拜用的红桃粿、做粿印模、工夫茶具、葵扇、绣花规也都入画。从这四幅画面里,你能看到那些浸润着民间智慧的影子,带着几分潮汕民俗和乡村气味,那一窗一门,一桌一凳,成为了营造环境氛围的手段,明亮的厅堂,雅致的书斋,温馨的绣坊,窗外的明月等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往昔的时光,多么纯真、亲切、醉人,似乎就是潮汕大地那种优雅怀旧的画卷。作者为实现创意构思,明确不是纯粹的“绘画”表现,在形式和手法方面下功夫钻研,一改以往平面单调的龙、凤、孔雀、鼎等一些图案构图,从其他绣种中汲取艺术养分,用近、中、远景处理画面布局,尤其近景清晰,远景模糊的手法更显其层次丰富。就拿这幅“红桃粿”来说,阳光透过这座“下山虎”民居的天井照进厅堂,近处的“八仙桌”上摆着一个竹编圆箩,上面盛放刚蒸熟的红桃粿,似乎香味和热气在屋里弥漫,桃形木粿印还放在旁边,左下方露出长凳子一角;中间两扇窄而高的“格扇门”上通雕剔透,中间腰板浮雕纹样,下裙板凸起饰纹线,突显地方传统民居的特色;远处门楼上的屋脊、瓦当、滴水,与两扇漆红大门、红花绿叶相互映衬,整幅画面通过空间层次的变化和转换,或掩或露,或虚或实,简中见繁,少中见多,近、中、远景物融为一体,潮汕传统民居和民俗的独特魅力跃然于绸缎上,令人眼界大开。
    创新是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今天这个物质文化高度发达,艺术创新空前繁荣的环境中,人们的审美情趣出现多样化、边缘化的特征。然而,创新并非摒弃传统,而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正确地处理传承与创新,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洪裕静在《潮汕情》系列作品绣制中,将传统的垫绣和钉金绣作为主要技艺,借鉴其他绣种的一些表现手法,以针代笔,以线为色,在花规上飞针引线,完成自己心仪的作品。瞧!这幅“红桃粿” 格扇门上部通透的木线,全部垫布丁后绣洋金线,腰板、裙板的纹样垫布丁后绣金线,屋脊垫棉絮、瓦当和滴水垫纸丁, 竹箩和“八仙桌”的边沿也垫上纸丁,此后都再分别绣上色绒线,从而呈现浮雕状;值得一提的是桌面的绣制,利用绒线的不同光亮度,以黑色衬底,绣上枣红色线,最后在上面再绣洋金线,产生出斑驳的艺术效果,几可乱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当我细细品味这套潮绣《潮汕情》系列作品,在心中的确感悟到艺术的神韵和审美的愉悦,并为之叹服!

你是本文的第91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3、12、15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