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情结》,沈建华著,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该书是一部颇为特别的侨批研究专门著作,但又近于一部传记作品,传主是一位侨批业经营者,而且是一位有胆有识,对侨批业情有独钟,充满侨批情结,并且坚持不懈,坚守到最后的侨批业经营者。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并没有掌握传主生平的其他资料,基本上纯粹是从传主留下的180封侨批,通过认真的解读、梳理,连辍成一部近于完整的批业经营者的史传著作,其中传主命运的起伏跌宕,经历的曲折波澜,包括其180封侨批寄批对象的几个主要人物,几乎都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几近一部完整的连续剧。刘峰先生在该书《序》中这样概括:“《侨批情结》记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寮国一位潮汕侨批局的司理,为了千千万万潮汕侨眷家庭的幸福和安康,在寮国(老挝)右派势力掌握实权的白色恐怖下,冒着极大的危险,不怕被监禁,不怕被驱逐出境,甚至不怕被杀头的种种可能性,坚持把侨批业进行到底,成为全寮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侨批局,最后为侨批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名字叫林炳林,他既是千千万万个侨批局普通的一位经营者,也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广大华侨、侨眷的心中。”
    林炳林,1920年出生于越南金瓯市。父亲林忆惜为潮阳籍旅越华侨。林炳林7岁时随其大娘(父亲原配)回潮阳读书至初三,后任教于潮阳胪岗小学和歧头乡小学,思想倾向进步,积极投身于抗日的斗争。1945年受日本侵略者追捕,辗转逃往越南,与分别17年的父母团聚,改名林桑,一直不敢与潮阳家人联系,直到1953年元月,收到其胞妹林贞兰的信之后,才开始了他180封侨批的第一封。
    该书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该书所据以解读分析的这180封侨批,都是出自林炳林同一个人的手笔。因为寄批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读完初中,任教于小学多年,曾在柬埔寨任过华文报纸《唐人日报》总编辑,后才受聘为批局司理兼司账。故书写工整,行文规范,述事清楚,尽管寄批时间有断续,有时因生存环境关系,与家人断绝联系达数年之久,但一旦恢复联系,他批信中均有述说前因后果。这样通过该书作者的解读梳理,他的生平尤其是经营批业的前后发展轨迹,都能基本清晰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林炳林开始经营批业,是在个人失意困难的情况下,于1959年经表弟介绍到其岳父郭春德的店铺打工,稍后郭发现其有经营侨批能力,便创办南丰隆批局,让其担任批局司理兼司账。林因此如鱼得水,勤奋经营,发展迅速,曾有过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好景不长,1961年五六月间,由于政治原因,寮国当权者排挤华侨,严查与中国有经济往来的商业行为,侨批业首当其冲,寮国的七家批局先后被迫关闭。林炳林深悉如果整个寮国的华侨无法寄钱回家乡,侨眷将苦不堪言。为了广大华侨侨眷的利益,他不得已离开“南丰隆”,自办“荣发粮栈”,表面做粮栈生意,地下仍经营侨批业,冒着极大危险,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寮国最后的侨批业办下去。
    在国内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代,林炳林此举确是雪中送炭,不知有多少华侨侨眷因此受益,摆脱困境。林炳林克服极大困难,维持寮国这一最后的地下批局,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不屈的意志和毅力,帮助华侨侨眷的实际行动,在侨界影响深广,也受到国家政府有关方面的礼遇。1963年9月,他受邀出席当年的国庆大典(1960年中国政府就曾邀请他参加国庆观礼,但因故未能成行)。
    参加国庆大典之后,他正想大展拳脚,并已积极开拓了泰国、越南、柬埔寨侨批新线路,谁知受到寮国当局的残酷迫害,甚至于锒铛入狱,受到严刑拷打。尽管最终在各界和亲友的努力营救下被保释,但终于在战火摧残下家业荡然无存,忧愤而逝,为侨批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部研究侨批历史发展的独特的史传著述,除了上述较全面反映侨批业界一位非常突出的坚守者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批信中教育下一代的拳拳之心外,更为重要的是,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侨批业发展的多方面历史背景信息,比如,中国与华侨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尤其是金融行业不同时期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华侨的生存状态与侨批业受这种关系变化的严重影响等。该书的研究出版,实实在在地为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实证的案例,即寮国的特例,所以有它不容低估的实证和比较方面的特殊价值。进一步说,它其实也属于开拓侨批文化研究思路和方法的一部有启示意义的尝试之作。

你是本文的第97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4、9
作 者: 吴二持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