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绝妙 刀法精湛——木雕《长坂坡》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长坂坡(木雕) 何长清    

    何长清(1915—1987年)是潮汕地区大名鼎鼎的木雕艺术家,原汕头木雕厂创始人之一。他创作的古今人物、花鸟虫鱼、江河水族等题材作品,每一件都堪称为艺术精品,主要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喜赋菊花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长坂坡》、《百万雄师过大江》、《海上红灯》、《百鸟朝凰》、《蟹篓》等等,作品都被选送参加全国、省及出国展览。他还为汕头木雕培养了一大批学徒,使此门技艺后继有人。日前,笔者翻阅了一本刚出版发行的工艺美术书籍时,发觉外地某名师的一幅《长坂坡》作品竟是仿照何长清的遗作,将作品的画面翻转过来,但就是缺乏原作的艺术韵味。今特将这幅《长坂坡》原作拿出来给大家欣赏,让您领略一下何长清精湛的木雕艺术造诣。

    说起这幅《长坂坡》木雕作品还有一段趣事:那是在1976年何长清创作完成后,作品被省外贸进出口公司选送赴香港展览,后据说卖给香港一家公司。时至1989年原在汕头木雕厂工作,后改行做贸易生意的一位人士到香港考察工艺品市场,在九龙古乐道的“合记”公司开设的经营木雕店里,意外发现了何长清这幅名作就挂在该店的正中位置。他深知何长清的古代战将题材作品艺术水平甚高,已是难得一见,便与店主再三讨价还价,最后以八千元港币将此作品买下来,并费了不少周折才带回汕头,此后一直藏于家里。这幅三层通雕作品宽40厘米、高61厘米、厚10厘米,以樟木为原料,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情节。从构图上看,确是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瞧!画面上的七匹战马、十八个人物分布在上下两层,右侧作为过渡连接,每个人物高12厘米,战马高15厘米;檐角高翘的一座亭台和两座门楼位于中间及左侧、右侧山坡上,分别采用斜侧的手法,巧妙地利用苍松、垂柳补缀掩映,石头参差烘托,拓展了表现的空间;用战旗、树木遮挡上面径路,有藏有露,疏密相宜。在人物形象与战马的处理技巧上更是令人叫绝,重点突出赵云与曹军四将厮杀的场面,人物形象刻划细腻,动态各异,神形兼备,呼之欲出;战马胸肌突出,神态矫健,扬足飞奔,或侧、或背、或正,生动逼真;尤其是赵云与战马采用从内向外,而右下方曹军战将与战马却是由外向内来的表现手法,既是正面与背面的对应,又形成强烈对比,这种表现手法在挂屏类是极少见的,其难度很大,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这幅作品的人物形象的细部及刻划更是精细入微,兵将们顶盔贯甲,手执大刀、长枪、双锏、双剑、盾牌,厮杀的战将戴头盔,插背旗,护肘、胸甲、护心镜、战裙、战靴等一应俱全,铠甲纹有鱼鳞、人字、“胡椒粒”等多种,精雕细刻,连战马鬃毛、尾巴的线条也十分清晰和流畅,刀工老到。尤其是每个人物的“开面”无一雷同,或横眉立目、或睁圆环眼、或满腮髭胡、或五绺美髯,可见老艺术家雕刻技艺之绝妙。但见山顶上的曹操骑着战马,手捋长髯,侧望着山下;在其左侧的一军兵身前倾正奋力擂响战鼓,后面兵士手执一面迎风飘扬的大旗;右侧的战将正挥动手中令旗,其后的众军兵手端刀刃,等待厮杀。右边侧一员大将手挥双剑,骑着战马正从山坡上冲下来,杀气腾腾。下面的曹军兵有的挥舞战旗,有的手拿盾牌和大刀,有的被战马踩踏在地上;四员大将骑着战马、手执兵器,将赵云围在中间好一番厮杀;赵云左手端枪,右手拿剑,纵马力战曹军四将,已将其中一大将杀得马仰人翻。这是潮汕木雕以古代战将为表现题材的精美之作,令观者赞叹不已!

你是本文的第884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1-12-03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