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溪通花瓷雕的出现为我国现代陶瓷史增添新篇章,为潮汕工艺美术事业创新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手工艺精品。    
    枫溪的通花瓷雕技艺,在国内外瓷坛上,可谓一枝独秀,无可匹敌。“通花”这一名词,来自潮汕抽纱。通花本是潮汕抽纱的一项工种技艺,表现独特,花样规格殊多。由于潮州瓷器产品至形成潮流时,纹样对通花多有吸收,并且同样达到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故枫溪瓷区将这类通体镂空器也命名为“通花瓷”。“通花瓷雕”作品的雏形出现于清末,到了20世纪20年代,通体镂空的瓷器分别由枫溪的“和合”号和“锦合”号(商号)投入小批量生产,其作品的设计、制作纯由手工操作,即泥坯手拉成型(称手拉坯)后,全由人工在半干湿的泥坯上拍描纹样,雕镂、上釉、装烧成器,或加彩绘后再烤烧为成品。作品多为小件,主要有媒筒、笔筒、小花瓶、坛类等。    
    通花瓷的第一个繁荣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即1958—1959年陶瓷行业大搞技术改造之后,其标志是将通花瓷由原先的手拉坯成型改为注浆成型。于是,在短时间内,枫溪通花瓷不但产品数量大增,而且品种从23个扩大到78个;此后,品种更是成倍地增加,至60年代前期,花式品种已达数百个。同时通花瓶类已取代了筒类、坛类成为通花瓷的最大宗产品,瓶的造型有胆式瓶、撇口瓶、油锤瓶和各式双耳瓶。从装饰形式来看,除了镂通各式纹样的白瓷外,还有刻花加彩绘、留开光面加彩绘、堆贴花卉人物加彩绘和寄贴立体瓷花等,由白瓷通花到色釉通花,后又出现化妆土通花,由单层到凹肚双层通花或外通内密,双层相套可以养鲜花等,瓶高从一般在50厘米以下发展到80多厘米。同时,还出现了仿生通花瓷器,如通花鲤鱼、通花鸟、通花麒麟、通花蟹篓等,尤以王龙才的“葵花鸟”和吴庆的“蟹篓”最为有名。这一时期,枫溪不但出现了专门生产人物瓷器和通花瓷的厂家:美术瓷一厂,广东省枫溪陶瓷研究所的研制车间和美术瓷二厂;还为国内及越南一些瓷区培养通花、瓷花人才,其中江苏省还专门派出4人到枫溪陶瓷研究所学习通花技艺,后在通花与日用瓷的结合上取得进步,推动了枫溪本地的日用瓷与通花瓷的结合。
    至于瓷花,潮州宋代笔架山窑便有捏贴花的三联盒,而明代“潮州窑”产品就有了精美的寄贴立体瓷花的花瓶。整盆瓷花的制作,则始于1957年工艺师吴庆创作的第一盆瓷菊花;之后,经过枫溪艺人们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在王龙才等人的执著追求下,使由纯手工制作的技艺大放异彩,形成枫溪陶瓷一大特色产品。他使用一些原不属于陶瓷生产的辅助工具,创制出一种薄如蝉翼、轻如纸屑、下水不沉、落地不碎的瓷梅花、桃花瓣片,用以制作梅、桃花枝、盆景,被视为绝技。通花瓷器之寄贴立体瓷花,也于此时逐渐发展起来。
    枫溪通花瓷发展的高峰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黄金时代则是在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与不断深入,产业和产品结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得到合理的调整,陶瓷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枫溪陶瓷的档次和水平得以提升,如短短几年完成了第二次窑炉改革,被称为“花土”的高白泥和各种釉料配方的试验成功和推广等。据不完全统计,自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枫溪便有50多件(套)作品在全国和国际评比中获奖,其中通花瓷花类达12件(套),主要有:“瓷雕通花瓶”(参评时名称,下同,美术一厂作品)、“蟹形通花瓶”  (周文光作)、  “白玉通花瓶”  (王龙才作)、“水仙通花瓶”  (叶竹青、周文光作)、  “玉佩双层通花瓶”(王龙才作)、“二号龙灯球”  (陈荣隆作)、大型三层“双福瓷花篮”等。其中“白玉通花瓶”先后三次在全国不同评比中获奖(两个一等奖、一个优胜奖,该次评比仅设此奖项)。而“堆雕通花瓶”系列(一组五件)于1986年在保加利亚第六届普罗夫迪夫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这五件作品分别为“白玉通花瓶”、“水仙通花瓶”、“蟹形通花瓶”、“琵琶通花瓶”和“剑兰通花瓶”。由此可见枫溪通花瓷在全国陶瓷艺术中的特色和影响。
    这一时期,其瓷雕作品“友谊通花瓶”和“春色瓷花篮”最为突出。1978年10月,高1.2米的三层“友谊通花瓶”被中央政府选中,邓小平同志在访问朝鲜时,作为国礼瓷赠送给金日成主席。该作品由叶竹青担任主体设计,由王龙才等负责图案和塑造、制作,花瓶的红木脚座,由吴俊青委托杨坚平设计与监制。作品融通花、堆塑和寄贴立体瓷花于一体,是当时大坯体多层通花瓷的一个突破,显得华贵、高雅。
  &p; 大型三层通雕“春色瓷花篮”被选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陈列。该作由王龙才设计创作。其主体为三层通雕宫灯式造型,篮面宽达82厘米,盛放着高低起伏、参差错落的数十种瓷制花卉的枝、茎、叶和花朵,仅花蕾花朵就达五六百个,纯手工捏制而成。
    此后,叶竹青设计制作的高1.2米的“丹凤朝阳”三层通雕瓷花篮和高1米的三层“迎春通花瓶”,王龙才设计制作的三层通雕“双福瓷花篮”的不同造型和花面的通花瓷作品相继问世。
    王龙才时任广东枫溪陶瓷研究所美术室主任,被誉为“瓷坛秋翁”。他擅长人物雕塑,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创作瓷菊盆景荣获广东省评比一等奖后,便致力于瓷花的研制与创新,以其妙手神工,使瓷土变成璀璨的花朵,盛开在我国工艺美术的百花园中。自1973年以来,王龙才先后创制了牡丹、梅花、桃花、菊花、玫瑰、海棠、杜鹃、水仙、玉兰、剑兰等五十多种瓷花,或浮寄于通花瓶上,或装饰于瓷盘中,或捏塑成盆景,或汇集为花篮,多姿多彩,活色生香,堪与真花媲美。
    80年代,王龙才创作了高120厘米、宽82厘米的“春色瓷雕大花篮”,由枫溪瓷艺的捏塑、浮雕、通雕、线刻等手法及釉上、釉下、色土等工艺制作而成。花篮三层镂通,呈六角宫灯式,每面装饰丰富,既雍容典雅又剔透玲珑;凌空飞出的篮檐装饰着瓷制菱形活动吊坠,微风吹拂,环绕有声;花篮中汇集着五十余种、五百多朵瓷花,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令人叹为观止。此作于1980年在京首次展出时,轰动京华,被誉为“瓷坛花魁”,现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1981年,王龙才在“春色瓷雕大花篮”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一个大型的“双福通雕瓷花篮”,先后被选送到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展出。展出时期,各国的报刊和电视台均以大篇重点介绍。1982年王龙才创作的“白玉通花瓶”参加全国陶瓷产品评比荣获一等奖。1984年,又创作五层镂通“琼囊通花瓶”,作品高180厘米,集枫溪瓷塑仕女、通花、瓷花三大技艺精华于一瓶,锦绣其外,美玉其中,富丽堂皇,巧夺天工,充分显示出作者用神人微的匠心和高超的技艺,堪称枫溪瓷艺的精粹之作。“白玉通花瓶”则作为“枫溪堆雕系列通花瓶”代表作之一,在1986年保加利亚普罗迪夫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通花瓷雕,除了纹样设计之外,以陈钟鸣、王龙才等人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家们不但将陶瓷的装饰手法运用于通花且不断创新,并根据设计要求,对不同通花进行装饰,有的单独运用,有时是几种共用,或者说是综合使用。主要有下列几种:
    (1)通花与单颜色釉的结合;
    (2)通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
    (3)通花与浮雕、立雕相结合;
    (4)通花与瓷花相结合。
    枫溪的瓷花艺术也包含了四个主要种类。
    一是瓷花盆景。主要有菊花、牡丹、水仙、玫瑰、梅花、桃花及百花中的一些组合。
    二是平面瓷盘寄贴立体瓷花,成为瓷花艺术挂盘,即将日用瓷变为艺术瓷。
    三是花瓶寄贴立体瓷花。这是通花瓷最大宗的产品,是通花与瓷花结合最经常表现的一种形式,也是枫溪通花瓷成就最高的一个种类。
    四是通花与综合装饰相结合。无论是寄贴浮雕、立雕人物,还是瓷花都极大地使枫溪的通花瓷花技艺扩充了品种,增加了表现形式,扩大了题材范围,拓展了作品的内容和空间,丰富了艺术内涵。

你是本文的第1069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民俗大典》
作 者: 叶春生 林伦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