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上海世博会上,波兰展馆的建筑外墙纯以剪纸作为装饰,富于强烈的中国特色,引人瞩目。剪纸确是我国最著名的民间艺术品类之一。在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展”成为其重要板块之一。
根据历史的记载和出土的实物考据,剪纸的历史至少有1500年。 到了唐代,剪纸已经用于各种民俗和生活事项中,如以剪纸招魂是当时民间重要的习俗之一,另外剪纸图案还被广泛应用于木版雕刻、铜器饰纹、布匹印染等其他艺术领域。宋代的造纸业发展成熟,剪纸艺术更臻发达,运用范围更加扩大,蓝印花布印染、吉州窑制瓷、皮影戏等都吸收了剪纸艺术的一些表现形式与技法。南宋时期,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明清时期是剪纸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剪纸成为重要的居家装饰品,如门笺、窗花、柜花、棚顶花等,各种各样的剪纸遍布当时家庭的每个角落,民间扇面纹饰和刺绣的花样都是利用剪纸作为底图进行再加工的,会铰花和绣花是几乎每个女子在传统社会必须掌握的女红。 剪纸在我国流布的地域很是广阔,品种繁多。作为早在宋代就已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州,在剪纸式艺方面也颇有特色。 潮州剪纸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清中期在寺庙中得到迅速发展,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大众在时年八节、婚丧喜庆、祭神祈福的活动中,离不开剪纸的美化作用。民间家家户户的妇女们,将剪纸视同绣花、制香包一样的必须掌握的女红手艺。她们根本没将剪纸看作“艺术创作”,在剪刻时一般皆按样本行剪,样本也叫“样谱”,是由家中或邻里的女性长辈一代一代传摹下来的,或到附近庵堂向尼姑索取来的。 潮州剪纸有别于以浓郁的黄土高原乡土气息著称的陕、甘、晋民间剪纸,有别于文人风格的江苏扬州剪纸,有别于以浙江乐清为代表的细纹刻纸和浦江戏曲剪纸。在广东省内,它与佛山的“铜凿”剪纸(先刻好图案的小部分外轮廓,用特制的小圆珠凿一点一点地在铜箔上按图案凿上圆点线条,组成各种花纹或人物造型,再在上面配以各种所需衬托的颜色而成。这类剪纸画面金碧辉煌,韵味浓烈)也有明显的风格区别。 潮州剪纸多以祈福图案文字、佳花异卉、瑞兽祥禽、戏曲人物等为题材;用于时年八节的喜庆礼品花、祭祀供品花,如柚花、桶盘花、猪头花、鸭花、香蕉花等,更是潮州民间剪纸最具特色的作品。以形式区分,潮州剪纸有纯色、多色、阳刻、阴刻等类型,民间剪纸艺人善于将三五张色纸叠在一起以娴熟的技巧剪出各种花纹图案。如纯色剪纸充分发挥“剪”的特点,以纤细秀丽的线条配合块面,借助夸张、变形手法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多色剪纸则用多种色纸分别剪出物象的各个部分,然后再合并为一件完整的剪纸作品,生动细致,构图疏朗有致、剪纸纹理顺畅,线条柔润明晰,整体上体现出一种清丽灵巧的风格。 潮州剪纸另外还有一个品种叫“錾纸”,是将图案放在色纸或金箔上,用刻刀錾刻而成,其线条洗练,图案简明,装饰性强,用色明快,呈现出粗犷的风格。 潮州民间传统剪纸这一艺术奇葩,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弥足珍贵。如今,潮州剪纸已列入国家“非遗”项目名录,如何在工艺界继续保护、发展好剪纸艺术,可否在中小学美术课增设剪纸课程以使传承有人,方方面面的工作亟须加以研究施行。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