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名海内外的文化之乡澄海区,民间艺术十分活跃。近日,一座糅合纱丁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大型雕塑《双凤朝阳》惊艳亮相,为汕头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献礼。有关人士对这一件大型巨作予以关注,称该作品继承、保护、弘扬了传统纱丁艺术,在潮汕民间艺术创作中具有创造性意义。 凤传神 花递韵 《双凤朝阳》糅合多种工艺 澄海艺术家蔡锦城用了一年多时间,以日渐式微濒临失传的纱丁工艺为基础,并巧妙地运用传统的潮汕彩瓷、石雕、木雕、嵌瓷等多种不同的工艺技法,融合制成一座瓷雕塑花丁《双凤朝阳》。在采薇轩艺苑,记者见到美轮美奂的《双凤朝阳》(见图)。作品高达2.6米、长3.3米、宽1.4米。主体是两只栩栩如生的凤凰,雄立于牡丹丛中,展翅振翼,翎羽分明。两凤相互呼应,如窃窃私语,似对话传情,顾盼生辉,形神兼备,生动地展示“凤凰来仪”的神采韵致。簇拥着凤凰的是绚丽多姿的牡丹花丛,娇艳逼人。作品大小有致,高低错落;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凤传神,花递韵。在夜色的灯光渲染下,原本通体洁白的作品又有别样情趣,剔透玲珑,靓影闪烁,令人心旷神怡。 似纱丁 非纱丁 百年老字号传人出新作 这座雕塑的材料颇为独特,底座是石板,钢筋为架,水泥塑胚。凤凰身上羽翎、绒片及牡丹花叶、花瓣,则全部由特制的瓷片构成。正是这样的材质与造型,诞生出一件创造性的作品。有潮汕木雕的通透、镂空,却非木雕;有嵌瓷的瓷质,却比嵌瓷多了立体感和通透空灵。看似纱丁却没纱丁的材质,蔡锦城坦言,“我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用纱丁的设计和制作手法,创作出不一样的纱丁作品,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现纱丁艺术。” 其实,蔡锦城与纱丁有着深远渊源。潮汕百年老字号澄城“老永茂”花灯纸扎店就是蔡锦城先祖所创,传承至今已达五代。蔡锦城从艺50多年,擅长竹木工艺、五金、雕刻、泥塑、纸塑、棉塑、潮汕花灯、纸扎等多种工艺技法,对纱丁艺术更是情有独钟。 纱丁是一种造型手工艺术,用泥制的头、纸扎的胚体粘接后,再穿上由绸缎或绢帛的袍服,然后点缀各种用纸塑。纱丁多取材于潮剧戏典故事、人物或吉祥动物为表现内容,广泛用于民间习俗的厅堂摆放、拜祭、祝愿贺喜。一代又一代艺人在制作纱丁过程中,在题材、手法上不断创新,创作许多精品杰作,让纱丁登入大雅之堂,成为一项最具潮汕传统特色的艺术品种。 重传承 求创新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新艺种 近年来,因受市场需求影响,曾经风生水起的纱丁制作已日渐式微,这项传统艺术濒临失传。为抢救传统纱丁艺术,蔡锦城重新焕发旺盛的创作热情,不辞劳苦,不计成本,埋头创作,推出一件又一件纱丁精品和巨制,如《三英战吕布》、《柴房会》、《水漫金山》等等,每一作品问世,都引起业内关注。纱丁《柴房会》、《黑白无常》还被省美术馆收藏。近年,被澄海区文化馆聘为艺术顾问的蔡锦城,还获澄海区“原生态艺术家”称号,在 “潮汕花灯——纱丁艺术基地”开讲座,向职校学生传授纱丁技艺。 创作瓷质雕塑《双凤朝阳》是蔡锦城的又一次艺术探索。去年8月,采薇轩主人要在园林小景布置一座雕塑,找到蔡锦城。老艺人经多番研究,打破俗套,匠心独运,决定创作一座类似纱丁的作品。设计方案敲定后,便提供图纸、模具给制瓷师傅,专门烧制数千件不同造型的小瓷片。蔡锦城拿出制作纱丁绝活,并利用自己擅长的工艺、五金、雕刻、泥塑等技法,倾情投入。他不收分文报酬,采薇轩则提供后勤。寒暑易节,风雨不改,奋战13个月,终于完成这座神奇之作。 传统的纱丁因受材质限制,不宜陈放在露天场所,且容易变形褪色。《双凤朝阳》是用瓷片等材质代替绸缎绢帛,混凝土代替泥土,跟传统纱丁相比,具有另一种意义的保存价值与艺术价值。 作品完成后引起行内人士关注,汕头画院名誉院长蔡仰颜称,蔡锦城创造了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艺种,别具富贵风华、典雅高古之美,并题词“艺萃众美,独创新格”。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