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剪纸:传承中走向市场 文化习俗 图1张
                 许遵英(左一)正在指导孩子学习剪纸。 本报记者 林馥盛 摄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这两句诗是潮阳民间剪纸形象而生动的写照。一把小小的生铁剪刀,一张纸,一番精心剪裁,栩栩如生的图案便跃然纸上,花鸟虫鱼都“活”了……

    潮阳剪纸之所以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它具有不凡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是潮阳剪纸纯民间性的传承已渐见式微,然而也有对剪纸艺术执着追求者,年仅40多岁的民间剪纸艺人许遵英便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个,她锲而不舍,在传承中不断提高,佳作频频问世。她告诉记者,潮阳剪纸艺人已经在制作剪纸过程中从内容、风格形式力求与时代环境相搭配,使其成为装饰的一个元素。如今,面貌一新的潮阳剪纸,已褪去祭祀的外衣,正走进校园、走进展厅、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潮阳剪纸艺术省级传承人的许遵英出生于铜盂镇胜前乡,12岁起她便跟随村里老艺人张佩龙学习剪纸。28年来,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她都未曾放下手上的剪刀。日前,记者来到胜前村,她正在耐心指导孩子们学习剪纸。她告诉记者,潮阳剪纸,很大程度上浓缩的是潮汕劳动妇女的心灵手巧和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冲击,上了年纪的老婶老姆已放下了剪刀,乡里的巧媳妇、巧姑娘也都把精力转到更有经济效益的手工活上。明知剪纸并非谋生手段,许遵英仍忙里偷闲自个儿剪着乐着,她觉得剪纸已成为自己不能割舍的爱好,而这个爱好在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也将她的剪技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让许遵英感到欣慰的是,由于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加大对包括剪纸在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潮阳学习剪纸的小孩子又渐渐多了起来。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潮阳剪纸,已经走出低谷,迎来发展的希望。潮阳区文化馆馆长翁木顺告诉记者,近年来剪纸还被文化馆列入少儿美术课程,以保证传承的生态链永不断脉。“一张纸一把剪刀,可以剪出千变万化的图案,非常新颖奇特,所以我非常喜欢剪纸。”现场正在学习剪纸的肖楠萍小朋友说。

    新作者、新题材、新内涵,创新赋予了剪纸新的生命力,从自娱自乐到走出潮汕,在国内各大展览中频频获奖,剪纸登上了大雅之堂。翁木顺告诉记者,刘文玲的《福聚汶川》、洪璇如的《满园春色》都在第四届国际剪纸大赛中获优秀奖。2008年作品《爱心传递》获第四届国际剪纸艺术展金奖……与此同时,不少剪纸艺人从传统剪纸艺术美的基础上,放开视野,寻找剪纸与礼品、收藏品、家居装饰的结合点。如潮阳文化馆的潮阳剪纸艺人精心制作的“潮阳剪纸珍藏版”,以6张剪纸为一组结集成册,制作成新颖藏品。一些剪纸艺人也摸索着将纯手工的剪纸精品加以现代装潢,推向市场;汕头一些礼品公司用水晶、玻璃夹剪纸的形式,将剪纸制作成精美礼品,销路非常不错。一些潮阳艺人也尝试将潮阳剪纸推向家居装饰市场,经过一番精心装裱的剪纸作品,被装进檀木镜框,悬挂在居民客厅的显眼处,成为整个家居装饰画龙点睛之作。如今,在市区农家宴或者追求古典格调的中餐厅,大家不时能够看到剪纸的身影。

你是本文的第83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1-10-30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