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编动物 佚名
潮汕地区的竹资源十分丰富,竹制品的编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品种繁多,花色丰富,既有生产、日常生活用品的箩、筐、篮、箕、筛、傢具、笠、盘、席等,也有工艺性较高的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鸟笼、帘、灯罩、灯笼、包装盒、扇子、茶叶盒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20多家生产企业遍布潮汕各地,1985年出口达到472万元。近些年来在大量介绍潮汕工艺美术品的书籍中,虽对竹制品有所介绍,但对其中的竹编动物工艺品却从未提及过,可能编撰者并未见过实物,也或许是行外人对工艺美术行业缺乏全面了解,而且有的人将已停产二十多年的竹画帘,还误写成“现产品已销往多个国家”,有的甚至连竹编艺人的师傅名字也弄错,治学很不严谨。今文中欣赏的是竹编工艺中的一朵奇葩——竹编动物工艺品,它分别出自原惠来县竹器工艺厂、陆丰县甲子竹器厂的技艺人员之手,至今已被收藏近三十载。 竹编动物工艺品在竹制品中最为多姿多彩,有别于其它制品,制作技艺较为复杂,它取料于潮汕当地的竹子,将其劈、剥成各种规格的篾片、篾丝,经漂洗、防腐等多项工艺处理,运用编、插等技艺,将竹编动物与盒、罐、篮等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之既是欣赏品,又是实用品,匠心独运。在动物竹编造型上,技艺人民通过自己对自然界动物的仔细观察,抓住其动势、神态和特征,采用艺术夸张和概括的手法,着重于特征部分,删除其次要部分,达到形简异显的效果。瞧!这只背部有盖,可以盛放糖果的“孔雀”是原惠来县竹器工艺厂的技艺人员创作的,用5厘米宽的篾片和1毫米的竹丝骗织,极其简练的刻划了孔雀的形象特征,在两侧插上五根篾片表示翅膀,下贴雕刻的脚;后面插上15根长短不一,高低有序的篾片作为尾翎毛;在孔雀头连接圆盒之处插上上下两层相叠的篾片,作为颈部的羽毛,这些手法既洗练,又生动,此外还在孔雀头、眼、嘴、冠、羽毛、翅膀、脚等的篾片加上颜色,装饰趣味十分浓厚,让人在使用中得到艺术享受。而“鸡”、“鸳鸯”这两个盒却是原陆丰县甲子竹器厂的技艺人员制作的,精思巧构,大胆夸饰,都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为盖,可启合。高9厘米的“鸳鸯”上下部以篾片为主,盒嵌接之处的内面用宽1厘米、厚5毫米的篾片作圆圈,外面边缘用1毫米的篾丝编织,头、背及底同样用篾丝,在头的中间插一篾片至背,使其既美观,又牢固。此外再配上嘴、眼及用染上红色的篾片插在两侧、后面作为翅膀和尾。这只“鸡”就显得更为简洁,除了在上下嵌接口的内面用篾片作圈外,其它的都用篾丝编织,再点缀染上红色的篾片作为眼圈、嘴、冠、肉垂等。这些工艺品既保留动物本身的特征,又体现出竹编的特点,显得生动而有趣,质朴而新奇。再经上漆,使其光洁、牢固和结实,时至今日仍完好无损,确有其独到之处。 潮汕地区竹编工艺品的生产和出口,由于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加上塑料等不少新原料的广泛应用,日用塑料制品取而代之,竹制品逐渐减产,致使整个行业自1986年开始走下坡路,直至停产关门。虽然如今仍有一些民间艺人守望着这门技艺,但已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也难见如此精美的竹编动物工艺品再问世,只能为之叹惜!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