婀娜柔曲妩媚动人——汕头纱丁《天女散花》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天女散花”是一则出自佛经故事的神话题材,自唐代以来一直为工艺美术所采用,也作为一种美妙的佳话,在民间广泛流传。与证最早的记载,出自佛经《维摩经·观众生品》中: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悉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天女曰:“结习未尽,故花着身。”遂有天女散花之说。以后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在其《设斋叹佛文》中又提到:“龙王献水,喷车马之尘埃;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故天女散花又作点缀美好、春光长在之意。眼前就是久负盛名的汕头纱丁《天女散花》,它把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用纱丁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艺人抓住“散花”这一瞬间,着力塑造了仙女的动人形象,但见仙女面庞文雅清秀,眼睛炯炯有神,紧闭的樱唇浮现笑意;身段窈窕自然,端庄秀丽,飘带衣饰华丽飘逸;篮中朵朵鲜花散落人间,点缀大好河山的山林草木。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赞叹不已。这是汕头著名纱丁艺人黄弟仔 1918年至1989年 和郑松炎 1933年至2003年 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合作的。

   这件《天女散花》作品高40厘米,也即一尺二寸,以铅线扎骨架,土纸扎胚,泥塑彩画做头,饰上绸、缎、绢制成服饰,并用各种金银丝线、金属薄、特种纸、玻璃珠片粘贴并点缀,无论从人物神态、体姿,还是服饰、衣纹、飘带等制作都十分精细,堪称是纱丁艺术的精品。人物动态造型具有节奏感,头朝下看,身体侧转,两腿相交向左迈,露出凤头鞋;纤细柔软的双手,一拿着花篮底,一扶着花篮提手,上下相对称,形成一个内在的动向线。用泥塑做头面,瓜子脸,柳叶眉,口小如樱桃,两个嘴角向上翘,使面部微微含笑;鬓角下部稍圆,额上留些短发,使人物既显得年轻,又觉得俊俏美丽。除了面部表情外,这件作品的动势、感情、意境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衣纹的刚柔、虚实、聚散,松紧等变化来体现的。在袖兜、裙摆的虚部分,做出衣纹的翻转折叠,抖动与波曲,虚实变化,把衣服薄且柔软的质料,风吹的感觉都表现出来。在肩背、腰围等部位加扎延伸骨架,承接转折回绕的飘带,漂洒舒卷,增强人物的动态感,以改紧贴呆板的传统做法,给人以美的感觉。从头饰、披肩及外裙,到结法别致的丝绦,系环佩的绵绳也都精巧细致,色彩艳丽。这件作品在服饰彩贴上,下糊准确,不鼓不皱,既平实又不呆滞,一些用彩色纸粘贴,一些用色纱绣制,点缀珠片,上衣饰上牡丹花及凤凰、祥云,领边饰上回纹,披肩饰上花草,小带及大带缀上珠片,五颜六色,熠熠生辉。尤其是头饰更显工精艺巧,富丽华贵。欣赏如此精美的纱丁作品,真的是获得了一次独特的艺术享受。

纱丁是潮汕地区传统工艺美术艺种之一,以动人的形象,高雅的装饰,瑰丽的色彩而蜚声中外。如今的汕头中心城区曾经是主要产地,原有一家工艺厂专业生产纱丁出口,林兆光、黄弟仔、郑松炎等不少艺人创作的《游湖借伞》、《闯王进京》、《林则徐》、《狮子楼》、《逼上梁山》、《李时珍》、《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等一批纱丁作品,被选送参加全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及赴塞浦路斯等国展览,其中《游湖借伞》获省、中南地区、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的一等奖及金质奖。1962年艺人们大胆创新,为广州文化公园和汕头中山公园专门制作大型纱丁“嫦娥奔月”、“三打白骨精”,每身高超过2米,堪称纱丁艺术历史之最。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此门技艺在汕头中心城区几乎失传了。

你是本文的第1228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8-03-23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